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时间来到八月,李爱国手中的积蓄,已经突破了一万大关。
学校是七月十五放假,八月初,李爱国带着一笔积蓄,到火车站,乘车返乡。
内陆的分产到户进行的很慢,阻力很大。
平静的小山村,
外界的风云幻变,似乎对这个贫苦落后的村子没有任何影响。
人们依旧是该上工上工,该磨洋工磨洋工,该饿肚子饿肚子,和以前没啥两样。
很多人不理解这个时代的有些农民为什么宁愿饿肚子,也不愿好好劳作。
答案很简单——大锅饭!
干得多,干得少,都吃不饱,那不如省点力气,少浪费粮食。
山坳间的田地,一个个人影如同分布在棋盘上可以移动的棋子。
村民在种豇豆,俗称:“豆橛子”!一众在河南、山东、东北分布极广的蔬菜。
明代《救荒本草》有言:“豇豆苗今处处有之,人家田园多种,就地拖秧而生,亦延篱落。”
名字源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村子每年七八月份都会在山坳里种上几十亩,一部分卖到县里换公分,另一份老的留着自己吃。
一般用滚水焯水凉拌,或裹面蒸后食用。
半生不熟吃喝可能中毒。
多亏了某位姓黄的老师,否则很多人都不相信这东西不熟会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