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长相平凡,但是这性子到挺合自己心意,于是更加严厉教导:容秋,跟你说过多少次,你这笔划太飘,字还是未免太过匠气,横平竖直跟框框里似的,不要那么拘谨,那么小心。
说完就拿过毛笔写下几个字,一笔一划的讲解。
容秋脸微微红,耳朵里传来周边的窃笑声,虽然很是小声,但是从没在背书上遭受过呵斥的他,还真是屡屡在练毛笔字上栽跟头。
实在是上一世写了十几年的钢笔字,随心所欲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写起毛笔字来真是头疼的犯难。
笔划不凝实,字又软趴趴,整体更是不能看。
夫子最后又加重了语气稍低些音道:基本功不扎实,一定要多练知道吗?见字如见人,你这毛笔字练不好可是大忌!
容秋俯身一拜,郑重答道:是,谢夫子教诲。
见声音和神情如此,夫子心下喜面上却还是皱着眉走向前面。
听着夸赞崔谊那笑声,容秋心里真不是滋味。
哎,本来还以为自己是大杀四方的学霸,但是没想到是字渣。算了,还是练好字吧,心里默念基本功,基本功定心。
手腕好累啊,也不知道若是请教下崔谊怎么才能更好的练好字,冒不冒昧?
下课的摇钟声响起,容秋搁置毛笔给夫子行礼,等夫子离开直起身也是把整个字写完才揉揉手腕。
身边已经存在个呱唧呱唧的男童,比起自己胖两倍的吴浩宇,名字取挺大,是其父亲花钱找大师起的,说是日后定会有大出息。
家里是东边的吴氏衣铺,就跟自家的铺子紧挨着,自从自己到了县城,可算是有个年龄相近的玩伴,性子活泼跳脱,但就是不爱学习。
刚才第一个被打头的就是他,打完还能笑也是常态。
很多次其父都来店里跟老爹吐槽,是不是被骗了,就这大字不识一个的吃货,能有啥出息。
听着爹在那里劝解说有福在后面,一旁的自己真不由佩服说的跟真的似的。
关键是现在虽不是有宋朝那么变态的扬文抑武,但是总归还是文官吃香。
吴浩宇用手帕隔着给好朋友嘴里塞了块芝麻糖,把手帕一塞进怀里立刻就直接用手往自己嘴里填。
容秋眯起眼睛,真甜啊,虽然牙嚼着费劲,但是不得不说怎么吃都不腻,手工切块拉丝糖啊。
吃完看着跟仓鼠似的吴浩宇,眼瞅着他这手上黑乎乎的墨水,袖子上都是,有些无奈道:你不能洗洗再吃啊,好歹把手洗干净。
本人指指嘴意思是张不开嘴,再摆摆手,容秋就明白意思了,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也是,想想自己在村里的时候也是埋汰无比,到学堂里来才讲究,还真是大哥不笑二哥。
不过说实话,还真很是想念村里的玩乐时光,跟着大哥哥一起掏鸟蛋,捉麻雀,下水捉鱼,摘桑葚、覆盆子、野草莓等等,不洗就直接吃,就是漫山遍野的跑着都是开心,那可真是奶奶出来找都不想回家。
小心把毛笔、旧砚台收拾好放进斜挎包,再把纸张和书本等装进去,理了理平整才拍拍,把凳子放置在桌子上面,刚走了两步又不免回头望望是不是有遗漏的。
实在是买的二手旧砚台都竟然花了足足40个铜板,更别说3本书和纸张更是1两多的银子,而卖一碗馄饨才3文钱,3个铜板里挣一半都是生意足够好量多的程度。
1200个铜板,想想就是得卖出近千碗才可以,不能想,一想就头晕。
吴浩宇已经对这一套免疫了,也不像一开始那么多嘴,等走出丁班的大门才放松的蹦跳高声道:容秋,若是你周六回村,别忘了再给我弄些好吃的来。
他点点头,看着身上啥都没带的玩伴,还是有些羡慕,就那么随便的放在桌洞里,说就算丢了再买就是,而自己却怕丢了的心态还真是负累。
不过,自己家庭如此倒也是比大多数村里人好许多,这样想想倒是幸运。自己和家人好好健康活着,就是万事大吉。
至于别的,可以慢慢奋斗得来。
自己从小到大真是见多了明明今天还一起玩的孩童,过几天就突然得病静悄悄的死去。
夭折果然是不经历,不知道多么可怕。
走进巷子,吴浩宇瞅瞅身后没有人了直接哼一声,生气的说道:瞧着那混蛋的样就想套他麻袋揍上一顿,不就是念书厉害吗,怎么不想想大你两岁,而且还早进学一年,真是不要脸。又骤然笑出声:嘿嘿,虽然看崔谊那家伙也不顺眼,但是能赢过那混蛋就印象好一点吧。
容秋止不住的轻笑,看看四周确定真没有人才道:你可别真套人麻袋,咱们俩私底下说说就行。
两人边打闹着边转过拐角,走进更偏僻的窄巷子,这抄近路回家已经闭着眼闻味道都能走。
作者有话说:
上面的《三字经》宋代人王应麟
《百家姓》宋朝
《千字文》都为借鉴,启蒙读物。
第2章 西邻
容秋二人还没拐出巷子就听到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各种吆喝、走路、吵闹、压价、争执等组成的杂乱曲。
原来从巷子里出来赫然是宽敞的一条道,人声鼎沸,两人已经熟练的贴边上走,大人们腿间还没察觉到,迟缓的一转头,不由笑道:俩小子从学堂回来了啊。
是的,叔叔。特意挥挥手拒绝给的麦芽糖,一路走来笑着不停高声喊:伯伯好,大爷好
期间还被热情的摸着脑袋瓜,夸奖出了两个读书的,一定要好好学。
走了一段越发拥挤不堪,快到6月了,天气越发热,所以来来往往的人群大多穿着黑或灰色、深蓝等耐脏结实的上下分段式单衣裤,但布衣倒是细麻多些,不像在农村绝大多数都是粗麻。
曾经让刚进县城的容秋还好一番感叹,生活条件好不好,衣着就能看出来,腿间和胳膊肘处缝有补丁的男人则是苦力,撑船、打铁、磨豆腐也是来到这从父亲口中才知道干这三行多累。
心下偷笑,当初奶奶说磨了一天豆腐就直不起胳膊和腰的父亲直接打了退堂鼓,多番尝试才定下卖什么。
也是,父亲虽偶有下地帮忙,但毕竟是读书人嘛。
顶多5分钟的直路若不是人多真用不着8、9分钟,再映入眼帘的就是宽阔的四岔路口,第一左手边拐角处就是自家的铺子,老远就闻到了香味。
铺子前面竖立着容氏馄饨的幡,最前面是个搭起来的棚子,桌椅摆放的并不整齐,连外面都摆放了几张桌子,只为尽可能的多挤挤好能容下更多的客人,棚子东头有个被围起来的灶台,里面的铁锅正咕嘟嘟的冒着浓香热气。
其实按理说西边方便,但是装修时考虑这四岔路口万一烫碰着人,不犯余地招惹出不必要的麻烦,就直接在东边旮旯里沏的灶台,现在想想爹也真是有点做生意的天赋说不定。
爹,我回来了。容叔好。
秋儿,浩宇,回来了。一位身高1米75,有着双眼皮脸庞有点俊的清瘦男子正忙着给食客盛上馄饨,扬脸喊一声就把手在围裙上擦擦走过来。
没事,爹,你先忙,我自己放包就行。说着,转过头道:浩宇,你先回去吧。
两人挥挥手,越好等会吃完饭再相聚。
掀开青黑色的帘子走进去就是跟农家院缩小多倍似的小后院,右手边被竹篱笆围起来种了点甜瓜、西红柿、一点时令蔬菜、两颗辣椒苗还有排成排的葱,再墙角是个木板盖的鸡窝,就只3个能下蛋的老母鸡和一只公鸡;左边则是放了个磨盘,自家用,都挺小,再往里面贴后门墙的就是个只里面留一人通道的小茅厕。
本来这地方布置起来也不宽敞,要是在村里,光那鸡窝就得大上5倍。
也是可怜这些被奶奶送来的鸡,本来在家里还能放出去遍山遍野的吃点野食小虫子什么的,现在倒好就只能转小圈玩。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