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杜柏承回门,大家伙一起去他们村看热闹啊!”
“哪个杜柏承?”
“还能有哪个?就是如意乡,下西河村的那个呗。”
“哦哦哦!我知道他!”
提起如意乡下溪河村的杜柏承,十里八乡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连三岁幼童,都知道这杜家自祖上起,便有个光耀门楣的科举梦。虽家境贫寒,但只要是男丁,就算借债都会供其读书习字。只盼着祖坟冒青烟,出个状元郎,从此步入官宦之家,光宗耀祖,鸡犬升天。
但奈何他家实在没官运。
杜柏承的祖父考了一辈子,到死都是童生。
杜柏承的父亲中了童生后,也止步不前,在考秀才的道路上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终成为十里八乡一大笑柄。
杜柏承在家排行老三,头上两个哥哥都不是读书的料。他七岁时,就被杜父带去参加童生考试,听说本是想碰碰运气,没想还真考上了。
七岁的童生,任谁看都是神童。
大家都说杜家要转大运了,一改往日嘲笑态度,早早巴结起来。杜父也彻底放弃了对长子和次子的培养,只一心对杜柏承这个小儿子寄予厚望。
但他家也不知被下了什么咒,杜柏承考了十年秀才,仍然还是个童生。
这让杜家彻底成了个大笑话。
但对科举有着莫名执着的杜家父子,仍然不抛弃、不放弃。无论外人怎么说,怎么笑,就是要考,死也要考。
一年前这父子俩又结伴去考秀才,却不想杜父突发疾病死在考场,杜柏承再次落榜不说,还因为文章太差,被主考官悬牌批责,在全江南考生的面前丢尽了脸面。
许是打击太大,杜柏承顶着流言蜚语,在把父亲的遗体好生背回家中后,就跳河自尽了。
“这人啊,大难不死,必有后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