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队,不怕你笑话,这方面我们不是很懂,你能不能给我们讲讲这个增值税发票究竟怎么回事。购买他人虚开的和给他人虚开增值税发票,到底有什么危害,究竟触犯了哪条法律?”
“好的,其实不是很复杂。”
单晓俊打开公文包,取出一本A4纸打印装订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侦办指南》,想想又取出几张增值税发票,用尽量让人能听懂的方式,如数家珍地解释起来。
听了近二十分钟,韩渝大致听懂了,果然是偷税漏税。
根据《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侦办指南》上的目录,很快找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公安机关对这类案件居然真有管辖权。
人家早掌握了吴老板偷税漏税的证据,可以说是有备而来。
刚才旁听过审讯的姜海证实,吴老板和刘会计面对人家拿出的证据,对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和给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违法行为也是供认不讳,这事怎么弄……
韩渝正头疼,学姐竟抬头道:“单队,听口音你有点像我老家那边的人。”
这个女同志很年轻很漂亮,单晓俊一直不好意思朝她看,一时间竟愣住了。
姚教微笑着介绍道:“单队,这位是交通部长江南通港航监督局港巡三大队的大队长韩向柠同志。吴国富在港监局管辖的岸线开船厂,船厂所建造的船舶也要接受港监局检验,可以说韩大是启东造船厂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
生怕从新庵公安局跑过来抓人的愣头青不把鱼局夫人当回事,姜海冷不丁来了句:“韩大是交通部港监,是正科级的大队长!”
启东的领导也太年轻了吧。
姓韩的这么年轻就做上了分局长,这个女的更厉害,年纪轻轻都已经正科了。
单晓俊愣了愣,急忙道:“韩大好。”
“您好,这是我的名片。”
韩向柠掏出去年水上严打时印的名片,笑眯眯地追问道:“单队,您老家离思岗是不是很近。”
“我老家就是思岗的,韩大,你也是思岗人?”
“我是在南京出生南京长大的,我父亲是土生土长的思岗人。”
“思岗哪儿的?”单晓俊好奇地问。
韩向柠笑道:“原来属于丁湖,现在属于良庄镇。”
单晓俊没想到跑启东来居然能遇上老乡,欣喜地说:“我就是良庄的,我家住良庄乡良庄村,现在是良庄镇了,去年撤乡建镇的。”
原来是良庄人,这事就好办了!
韩渝也笑问道:“单队,你既然是良庄人怎么会去新庵工作的?你们那儿虽然紧挨着新庵,就隔着一条柳下河,但分属两个地级市。”
“韩局,你去过我们良庄?”
“去过很多次,这位是我爱人。”
“原来你们是两口子!”
单晓俊反应过来,不禁笑道:“韩局,韩大,我原来在良庄派出所工作,后来因为工作需要,调到了新庵公安局。”
“良庄派出所成立时间不长,这么说你是刚调到新庵公安局的。”韩渝想想又笑看着他问:“你们老单位的所长是不是叫韩打击,你们老单位是不是有一个叫王燕的女民警?”
“韩局,你认识我们韩所!”
“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
“你怎么会认识他的?”
“我以前去你们老单位参观过,你们老单位搞得很不错,墙上有照片,户籍室里有电脑。那会儿光顾着听王燕同志介绍,光顾着看你们老领导的照片,没注意看别人的,不然我早认出你是谁了。”
韩渝话音刚落,韩向柠就掏出局里刚配发的手机,一边翻找老卢的手机号,一边微笑着补充道:“卢书记请我们去你们老单位参观的,如果没记错,我们去时你们韩所好像带队出去抓逃犯了。”
这事麻烦了!
他们不只是良庄人,还认识卢书记。
早知道会遇上良庄老乡,就不应该带队来四厂镇抓人,单晓俊追悔莫及,心说想把人带回去恐怕没那么容易。
良庄人很团结,不团结肯定不是良庄人!
尤其在外的良庄人,必须要互相帮助,不然回去之后会被骂的。
自学姐从口音上听出单晓俊是良庄人的那一刻,韩渝就知道这事好办了,完全可以吃定“韩打击”的老部下,干脆把《指南》放到一边,饶有兴致地拉起家常。
“单队,良庄撤乡建镇之后,焦乡长是不是接替卢书记做一把手。”
“是的。”
“听说你们老领导也进了镇党委班子?”
“嗯,我们韩所现在是镇党委委员,提了副科。”
“建筑站的汪总呢?我记得汪总以前不只是建筑站的总经理,也是副乡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