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位船厂老板如果一年有六七十万收入,至少不用担心贷款利息从哪儿来。
韩渝正准备恭喜恭喜他们,刚才去角落接电话的唐文涛匆匆走过来说:“咸鱼,有条从南京下水的外轮,因为避让一条内河货船在大仓水域搁浅,船艏受损严重,据说船鼻首都变形了,张总问我们能不能修。”
“哪个张总?”
“杰克张,那条货轮的船东是新加坡的一家船公司,跟上海的一家船代有业务往来,张总和沈总拜访过那家代理公司,他们两口子在拜访时跟人家说我们启东有维修万吨级货轮的能力,人家现在打电话问!”
这边的主体工程刚竣工,那边就有维修业务。
王老板和吴老板眼前一亮,再想到自己只有一个光秃秃的船坞,维修大船所需的重型设备一台都没有,又黯然的低下头。
船舶发生碰撞或搁浅太正常了。
韩渝沉默了片刻,问道:“搁浅的是条什么船?”
“七万吨的散货船。”
“船上有没有货?”
“没有,他们是去南京卸完货,在去上海港装货的途中搁浅的。”
“这么大的船坞修不是一件小事,船东没请代理问过有实力的船舶修造厂?”
“问过,人家打听了一圈,上海那边很多船厂有能力修但没有空船坞,他们至少要等半个月才能进坞。”
“只是修下受损的船艏?”
“张总说那条船也该进坞大修了,船东跟船代说的很清楚,如果能尽快进坞,那就进行全面大修。”
很多船东的船是租的,一天租金上万美元。
再加上船员工资和其它费用,真是一天都耽误不起。
韩渝能理解船东的心情,权衡了一番,回头看向两位船厂老板:“王总、吴总,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这个坞修工程你们敢不敢接?”
“我们……我们没修过,再说现在只有一个光秃秃的船坞,别的什么都没有!”
“工人有吧?”
“工人有的是。”
“技术方面没问题吧。”
“我上次去上海找过好几个大船厂的老工程师和老师傅,人家愿意来帮忙,只是……只是我们暂时不具备修造大船的能力,没敢聘请人家,毕竟请过来就要给人家发工资。”
“现在可以请了,最好找辆车去把人家接过来。”
“真修!”
“你们投资那么大,好不容易有机会赚钱为什么不赚,再说凡事都有个第一次。”
韩渝拍拍王总的胳膊,随即看向中远的老工程师:“陈工,修船和造船其实是一回事,王总、吴总现在遇到难处,你们能不能帮帮忙。”
陈工笑问道:“帮什么忙?”
“借点设备。”
“要说设备,这里缺的太多了,我就算能做主把龙门吊借给王总、吴总,没有两个月,不花个十几二十万,也搬不过来啊。”
“不需要借龙门吊,只要借点小设备,比如高压水喷砂机之类的。”
这可是维修外轮,外国人的钱最好赚!
吴老板见韩渝胸有成竹,觉得真可以修修看,急切地说:“陈工,不管借什么设备,我们都可以给租金。”
“我回去问问领导,问题应该不大,毕竟我们以后可能要合作。”
“行,麻烦你了。”
开发区和市里现在都需要创汇。
作为开发区的干部,韩渝不想错过这个机会,趁热打铁地说:“我们还要跟你们借几个人,船舶修好了要整理资料,好多资料要跟船上的人同时签字,这样的人才我们启东没有。”
中远船厂现阶段只造船不修船,至少不维修外轮,但不等于将来不开展外轮维修业务。
陈工觉得这是一个实战练兵的机会,笑道:“我这就给领导打电话汇报,我觉得问题也应该不大。”
“谢谢了。”
时间紧急,韩渝一刻不敢耽误,回头道:“唐主任,你赶紧向沈市长汇报,大修外轮不是一件小事,就算有陈工支持,光靠王总、吴总也搞不定。”
把外轮拖过来首先需要经过港监同意,卫生检疫和海关都要登船检查,进入船坞之后边检要安排武警官兵过来监护……光各种手续就有一大堆!
唐文涛作为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一样不想错过这个既能创汇又能露大脸的机会,连忙道:“好的,我这就给沈市长汇报。”
韩渝一连深吸了几口气,掏出手机拨通张阿生的电话。
如果能接下这个坞修工程,张阿生就是代理的代理,一样有收益,一接通就急切地问:“咸鱼,王总和吴总那边到底能不能修,人家正等着我回复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