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防汛形势严峻,处处要花钱,可以说现在有多少钱都不够用,并且遇上这样的天灾肯定会乱成一锅粥,很难给启东预备役营提供后勤保障。
长江委虽然是实际上负责长江防汛的单位,但只要是水利部门就没几个有钱的,一样提供不了后勤保障。
但长江港监局有钱!
长江港监局真要是想调启东预备役营去参加防汛抢险,甚至都不用自个儿出经费,完全可以把保障任务分派给南通港监局和大仓港监处、熟州港监处、章家港港监处等下属单位,毕竟所谓的后勤保障说到底就是钱。
从个人角度出发,韩渝当然想让苦心组建的预备役营在防汛抢险中发挥出应有作用,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做总预备着的“战略总预备队”。
可预备役部队的情况跟现役部队不一样。
比如南通预备役团,理论上隶属于江南陆军预备役师,说起来是军地共管,但事实上是市里说了算。
到了营一级,在动不动员、调不调用这一问题上,连市里说了都不算。
毕竟人员来自那么多单位,装备同样如此,上级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比如会不会影响相关单位的日常工作,又比如会不会影响相关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韩渝沉默了片刻,低声道:“席工,这件事到底行不行,我不只是说了不算,甚至都不能说。事实上不只是我,团里也一样。前段时间好多部队写请战书,要上抗洪一线。
夏团长和焦政委很尴尬,兵不是他们的,装备也不是,又没相应的经费,搞得写也不是,不写也不是。看他们尴尬成那样,我帮他们出了个主意,利用现有装备,召集了二十几个闲人,让他们去三河修防汛道路。”
预备役部队的军官说好当很好当,说难当是真难当。
席工很清楚韩渝的难处,急忙道:“我知道,我都被搞得很不好意思,怎么可能会让你表态。我打这个电话,只是想告诉你一声,让你有个心理准备。”
“席工,你又不是为了你自个儿,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再说这些事是小陈搞出来的,跟你本来就没什么关系。”
“小陈是见到处发生险情着急,是有感而发,不能完全怪他。”
“我没怪他,我不但不会怪他,反而很高兴。”
“高兴什么?”
“他真正把自个儿当成了预编战士,对营里有归属感甚至自豪感,作为营长我当然高兴。”
“我以为你想带队来参加防汛抢险呢。”
“我确实想,但这不是我想就能带队去的。事实上不只是我想,启东路桥公司的郝总一样想。”
“郝哥哥”既是一个成功的国有企业负责人,也是一个有情怀,有着满腔热血的老兵!
韩渝想到“郝哥哥”在电话里焦急成那样,感慨地说:“他说他虽然是路桥公司总经理,可路桥公司是国营企业,工程机械和施工人员不是他想调动就能调动的。如果路桥公司是民营企业,他早带着装备和人员去抢险了。”
第590章 老家有难!
正如席工所料,港监局、长航分局、长江航道局南通航道段和长江通信局南通通信处的负责人,几乎在同一时间接到上级的电话。
上级一开口就问你们那儿有没有干部职工服预备役?你们有没有跟启东预备役营搞军民共建?有没有慰问或赞助过启东预备役营?
有就是有。
再说这是支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但不违反规定,而且值得提倡,甚至是工作成绩。
汤局据实汇报,没想到上级又询问起启东预备役营的情况,比如能调用多少装备,能出动多少人员,能不能执行防汛抢险任务等等。
直到上级说能不能想想办法,把启东预备役营调到武汉去参加防汛,汤局等人才意识到湖北防汛形势可能比新闻报道的更严峻。
老家应该是扛不住了,不然上级绝不会想把启东预备役营调过去。
老家有难,在外面的这些人不能坐视不理。
事实上早在四天前,港监局和长航分局就在本单位内发动了一次捐款,正打算把善款给老家转过去。
相比捐款,让咸鱼带队去抢险更能帮上老家的忙。
于是,五个垂直管理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齐聚港监局,一起商量这个工作怎么做。
“朱局,你家秦市长是南通预备役团的第一政委,我看这件事只能靠你。”
“他这个第一政委是兼的,况且这是调兵,如果没有预备役师的命令,未经军分区同意,他擅自调兵就相当于造反!”
预备役部队一样是部队,有番号、有编制、有军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