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钱,赶紧去买,以后好去上海跟韩工做邻居。”老丁酸溜溜地说。
去上海给儿子新妇买房子,好给儿子新妇和孙子办蓝印户口这种事,换作以前老章是想都不敢想,但现在不是以前。
他既有退休工资又拿龙港米业的工资,并且作为龙港米业副总经理拿的是高工资,去上海买商品房对他而言压力不大。
刘德贵在一线部队时工资很低。
调到启东武装部做军事参谋,工资待遇一样不高。
后来武装部归地方管,就地转业去乡镇工作,工资待遇同样不高。现在调到水利局,虽然提了正科,但拿的依然是死工资。
没钱没底气,他不想聊这个话题,抬头问:“韩工,咸鱼真打算不做启东预备役营的营长?”
“他马上调到海关,调过去之后不是在市区上班,就是要开缉私艇去江上乃至海上缉私,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天天呆在三河。并且他要筹建南通海军预备役营,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想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海军预备役营组建起来,现在的这个营长只有辞、必须辞。”
“可这个营长跟别的营长不一样,韩工,别人不清楚你应该明白!”
启东预备役营现在可以说是南通乃至全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正面典型。女婿只要继续当这个营长,能想象到未来十几二十年都能受到各种表彰。
韩工很清楚女婿辞掉的不只是一个兼职,无奈地说:“你们是看着他长大,他的脾气你们又不是不知道,他都已经打定主意了,我们怎么说都没用。”
“这是破釜沉舟啊。”
“用他自个儿的话说,他不想、不能也不需要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
“可海军预备役营跟陆军预备役营不一样,很难干出成绩。而且能不能干出成绩,不只是靠苦干,也靠运气。”
运气真的很重要。
如果今年没爆发洪水,或者长江水利委和长航局没向上级申请调启东预备役营去湖北抗洪抢险,无论之前准备的多么充分,启东预备役营都不可能像现在这般取得那么大成绩,很可能会被市里当作一直预备着的“战略总预备队”!
韩工一样觉得女婿就这么辞职太可惜,轻叹道:“他决定的事八匹马都拉不回来,他已经向秦市长和沈市长汇报了。”
老丁没想到咸鱼的决心这么大,好奇地问:“他有没有说海军预备役营怎么组建?”
刘德贵则紧锁着眉头说:“不管什么预备役营都是军地共建共管的,照理说军分区和武装部应该管,可军分区和武装部都是陆军,又没海军军官。从南通到江苏省,都没有海军预备役团或海军预备役师,这么个营怎么建,建起来怎么管理?”
关系都理不顺,确实是一件麻烦事。
韩工禁不住笑道:“三儿在首都时见过海军总部的一位处长,总部首长知道那位处长认识三儿,就让那位处长指导三儿组建。”
“怎么指导?”刘德贵急切地问。
“没有先例,人家一样不知道怎么搞,只能摸石头过河,让三儿边干边摸索。”
“当务之急是上级业务指导单位都没有。”
“以前没有,现在有了。”
“哪个单位?”
“以前海军划分了好多水警区,这个水警区跟公安边防海警的辖区不一样,有点相当于陆军的防区。我们这边属于上海水警区,水警区后来改革了,现在叫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上海基地,是个正军级单位,隶属于上海舰队。”
韩工顿了顿,接着道:“上海不只是管基地,管辖范围很大,由原来的淞沪水警区、陈家港巡防区、登陆舰第五支队、护卫舰八大队、修接船管理支队、海军411医院等单位组成,基地机关跟陆军部队一样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和装备部。
崇明岛上的海军农场和我们南通的海军干休所都归上海基地管,海军总部机关的刘处考虑到海军干休所离我们近,就让海军干休所协助三儿筹建启东预备役营。”
“然后呢。”
“考虑到军分区只有陆军干部,没有海军的现役军官,刘处通过上海基地让干休所安排一个干部担任南通海军预备役营教导员。但这个营组建起来之后,依然由南通军分区管理。上海基地既没海军后备力量建设的职责,也不知道该怎么搞这些,所以只会在业务上进行指导。”
“咸鱼去过上海基地吗?认识上海基地的首长吗?”
“他没去过,更不会认识上海基地的首长。”
韩工出完最后一手牌,随即话锋一转:“但冯局去过上海基地,认识上海基地的首长。说出来你们不敢相信,上海基地的副司令员就是冯局在部队时的老部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