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客都舍不得,小气!”
“柠柠,这个客我来请。”老梁没想到儿子竟在预备役部队混的这么好,哈哈笑道:“预备役部队评选优秀预备役军官,跟现役部队评选优秀军官可以说是一回事,不够优秀是评不上的。尤其在那些干部多的单位,想评选上很难。”
韩工深以为然,端着酒杯笑道:“好多单位评来评去,最终评的都是军政主官,普通干部根本没戏。”
不为部下考虑的领导不是好领导。
这件事给韩渝提了个醒,既然上级让启东预备役营推荐预任军官参加评选优秀预备役军官,那防救船大队一样有资格。
他暗暗打定主意,明天要抽时间去军分区向王司令、陈政委汇报工作,顺便问问上级为什么没通知防救船大队推荐预任军官参加评选。
总之,一碗水要端平。
不能因为防救船大队是刚成立的新单位就没资格参加评选,更不能因为防救船大队是海军的预备役部队就被边缘化。
第840章 “爹不亲娘不爱”
上午九点,事故调查正式展开。
事实上刘局昨天就安排执法人员去调取了章家港交管中心和码头港调与两条货轮通话的录音,以及VTS系统保存的相关证据。
不过现在要做的是先询问船员,等询问完做好笔录之后,再请中韩两国航运企业的代表和保险公司、船东互保协会的代表一起听录音,看VTS系统的相关记录,对整个事故发生的过程进行“复盘”,一起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
“宇长”号货轮倾覆了,十几个船员都在岸上,并且全在南通。
调查先从“宇长”号的船员开始,把船员全叫到海事局,一个一个的询问。
参加调查的人多,搞得像“三堂会审”。
船长忐忑地走了进来,在吴海利示意下坐到椅子上。
韩向柠“挑大梁”负责询问,事故科的管科长和事故科的小肖负责记录,刘局、韩渝和中韩两方的代表旁听。
询问过程不但要录音,而且全程录像。
韩向柠清清嗓子,抬头道:“彭旭升,我是南通海事局工作人员韩向柠,接下来就你船与韩国籍货轮‘扬米’号相撞的水上交通事故进行调查。在正式询问之前,先给你介绍下参加事故调查的人员……”
韩向柠挨个介绍,当介绍到学弟时,她很认真很严肃地解释道:“由于事故涉及到韩方船只,为确保调查的公正性,我局专门请韩渝同志作为翻译,与韩方代表进行沟通。”
船沉了,货没了!
经济损失那么大,船长是第一责任人,正紧张着呢,根本不会去想翻不翻译的事。
韩方的两个代表很满意,觉得南通海事局的调查官很专业。
从上海赶过来参与调查的唐总更满意,因为南通海事局聘请的“翻译”是自己人,而主持调查的韩科长更是“翻译官”的爱人!
“彭旭升,现在正式开始,我们先对你的船长适任资格进行调查。请你简单说一下在海轮上服务的履历,并提供相关证书。”
“好的……”
国有大型航运企业的船长,履历肯定是没问题的,相关证书也很全。
就在韩向柠开始调查货轮情况,要求船方提供“宇长”号货轮的相关证书的时候,韩渝接过学姐刚审核完的船员证、船长适任证书等材料,递给韩方代表,用英语进行翻译,请韩方代表进行确认。
相比韩渝的翻译,两个韩国人更相信自己从上海请的翻译。
直到他们请的翻译确认没问题,他们才微微点点头。
确认船长和船都没问题,再调查甲板部和轮机部船员的适任资格,直到确认全体船员的适任资格都没问题,才进入最关键的环节。
搞得有点像法院审理刑事案件,第一次开庭不是断案,而是要先“验明正身”,光挨个问清楚姓甚名谁,什么时候被公安机关逮捕的,如果涉案的嫌疑人多,可能就需要一个上午。
韩向柠把船长再次请进询问室,询问起最后一个航次的航行经过。
“我船是9月3号从连云港起航开往镇江华能电厂的。”
“3号几点从连云港启航的?”
“凌晨3点半。”
“船上装载的什么?”
“煤炭。”
“多少吨?”
“一万八千四百吨。”
这个问题跟之前的船员资格调查、船舶证书调查一样重要,直接关系着“宇长”号有没有超载。
如果船员的适任资格有问题,船本身也有问题,同时又超载,将来官司打到海事法院,中海会比现在更被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