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渝正暗暗发笑,本应该在楼上包厢陪上级领导吃饭的秦副市长突然走了过来。
“咸鱼,你别急着回去。”
“还有事?”
“袁部长中午不休息,等会儿要去启东海事处看看,然后去启东预备役营,陆书记让你和柠柠全程陪同。”
“行,不过我要先回一下缉私艇。”
领导们马上下楼,秦副市长生怕耽误正事,不解地问:“回缉私艇做什么?”
韩渝一脸不好意思地说:“我要把梨送过去。”
“什么梨?”
“没什么,很快的,我马上回来。”
“袁部长和陆书记吃差不多了,他们很快就下来!”
“参观海事处有柠柠陪同就行了,陆书记让我别走肯定是想让我陪同袁部长参观启东预备役营,我等会儿直接去营区等,顺便帮你们打打前站。”
“也行,快点啊。”
韩渝跑出几步,想到学姐也去“偷梨”了,又跑回来找到学姐,背对着秦副市长接过梨子,撒腿就往码头跑……
第870章 领导调研(三)
韩渝把梨子送到艇上,搭乘启东港的皮卡赶到营区,见启东预备役营的“专职预备役战士”王铁军和严华栋在大门口站岗,这才意识到上级早就安排好了,根本无需他这个前营长来打前站。
之所以说王铁军和严华栋是专职的,那是因为他俩都在营区工作。
一个是丁所接管三河烈士陵园时招聘的退伍兵,一个是民政局安置到水利局物资储备中心的退役武警。一个跟老丁一起看烈士陵园,一个跟刘德贵一起看防汛储备物资仓库,他俩的预备役跟刘德贵一样能一直服到退休!
他们平时不用站岗,只有上级来检查工作时才站岗,并且只要穿制服扎武装带。
今天比平时夸张,军装熨烫的笔挺,一人抱着一杆95式自动步枪!
大多现役部队直至今日仍在用八一杠,只有驻港部队、驻澳部队和一些王牌部队装备95式,韩渝觉得很不可思议,禁不住笑问道:“铁军,枪不错啊,装备了几杆?”
“一杆都没装备,我们营就没装备枪支弹药!”
“那这杆枪哪儿来的?”
“营长去军分区借的,明天一早要还回去。”
军分区现役官兵少,确实给警卫排装备了95式。
韩渝反应过来,好奇地问:“有子弹吗?”
严华栋笑道:“没有,弹匣是空的。”
“形式主义!”
“韩书记,你跟我们说这些没用,杨部长和营长都在里面,你进去跟杨部长说。”
“里面还有谁?”
“长航系统和路桥公司的干部战士能来的都来了。”王铁军想想又笑道:“葛调也来了,正在营部跟杨部长一起喝茶。”
“行,我先进去了。”
韩渝拍拍王铁军的胳膊,大步流星走进营区。
启东预备役营今非昔比,原来的几排平房早推倒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中间是玻璃幕墙,两侧是塑钢门窗的大楼。
玻璃幕墙上悬挂着一个巨大的“八一”军徽,军徽下的门厅跟外面的大门一样气派,轿车能一直开到门厅前,遇上刮风下雨,领导下车不会被雨淋着。
正如王铁军和严华东所说,吴海利、胡根华和小鱼等交通系统的预任官兵能来的全来了,并且全换上了制服,佩戴着预备役军衔。
营长杨建波和教导员孙有义站在外面,一个手持对讲机问上级领导什么时候到,一个频频看手机上的时间,随时准备召集众人整队。
韩渝跟老战友们打个招呼,走进宽敞明亮的大厅,来到大厅左侧的办公室,启东武装部的杨部长果然在陪老葛喝茶聊天。
“葛叔,杨部长,你们什么时候到的?”
“我上午就来了,杨部长是刚到。”
“你上午就来了!”
“杨部长亲自打电话,还安排车去接,我能不来敢不来吗?”老葛放下茶杯笑道。
杨部长虽然是市委常委,但没什么“实权”,在启东的实际地位可能真不如老葛这个曾经的交通局长、即将退休的副调研员。
见老葛开起玩笑,杨部长连忙道:“咸鱼,别信葛调的,我只是奉命行事。谁让你是营里的高级专家,谁让你认识交通部领导呢!”
“葛叔,你认识袁部长?”
“也谈不上认识,只是见过一次。”
老葛掏出香烟,得意地说:“前年去首都参加全国抗洪总结表彰大会,我是交通系统的抗洪模范,到了首都是交通部安排的食宿,也是交通部办公厅组织我们几个去人民大会堂参会的。开完会部里摆庆功酒,袁部长等部领导请我们几个吃过饭,喝过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