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说一边航行一边训练?”
“嗯。”
“远洋航行本来就是训练。”
“只是航行远远不够,兄弟,你们是海军啊,是要随时准备打仗的!”
这话听着很扎心。
吴参谋很尴尬,回头看看身后,捂着嘴道:“安全航行到几个国家,顺利完成出访任务是第一位的。至于你说的那些训练科目,等完成出访任务再组织,毕竟海上不是岸上,不出事没什么,一出就是大事。”
韩渝低声问:“这是你的想法?”
“我一个打酱油的,我能有什么想法,这是领导们的想法。”
“怕出事?”
“事故定乾坤,如果照你说的一边航行一边组织补给训练,万一闹出事故,万一搞出人命,到时候怎么办?让总指挥和沈政委怎么向上级交代?”
生怕韩渝不理解,吴参谋又带着几分尴尬地说:“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走出去,能出色完成上级交办的远洋航行和出访任务就是胜利。”
只要抵达目的地,只要能安全回来就胜利。
听上去好像有点道理,可想想又觉得怪怪的,要知道这是军舰,不是商船!
韩渝实在不知道怎么反驳,干脆不说了,打定主意回头写进观察报告。
第945章 锅炉故障!
韩渝很清楚仅从舰面硬武器来判定一艘舰艇的作战能力有失偏颇。
毕竟已经进入21世纪,现在是信息化时代,海湾战争让全世界知道了什么叫信息化作战,现在只要提到军队指挥就是在C4I,可以说在信息化作战能力日益重要的今天,软作战能力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硬武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比硬武器更为关键。
换言之,深圳舰不只是一艘导弹驱逐舰,也是一艘大型指挥舰!
早在研制时就将其定位为海上联合机动编队指挥舰,指挥规模为7个水面战斗群、五艘潜艇和两批轰炸机,同时具有两栖作战指挥能力。
正因为如此,深圳舰上有两个指挥中心,一个是舰艇本身的指挥中心,另一个就是海上联合机动编队指挥中心!
不用问都知道那里面全是军事机密。
不该打听的不打听,不该知道的韩渝也不想知道,所以参观了那么多地方,唯独没去参观海上联合机动编队指挥中心,也就是现在的出访编队指挥所。
就在韩渝站在比深圳舰大很多的补给舰上遥望深圳舰的时候,沈政委也在深圳舰的指挥所里透过舷窗遥望补给舰。
指挥所很大,配有编队指挥台、对海指挥台、对空指挥台、对潜指挥台、飞机引导台、电子战指挥台、两栖战指挥台、情报编辑台、通信指挥台、系统监控台等各类指挥台位11个。
十几个值班军官坐在军用计算机和各种设备的显示器前忙碌,仪器发出的滴滴声响个不停。
深圳舰既是南海舰队的旗舰也是南海舰队最先进的舰艇,自装备到舰队以来,郑参谋长几乎每个月都要上舰。
他很清楚想让新舰形成战斗力不是一件容易事,想让新舰成为中国海军指挥能力最强、指挥规模最大的联合机动编队指挥舰更不容易,所以特别重视信息化作战技术。
指挥所的军官都很年轻,也都是从全舰队精挑细选的高学历人才,经过一年多的刻苦学习和不断训练,总算按上级要求掌握了怎么操作这些先进的电子设备。
然而,限于现有的军用电子技术水平,信息化作战方面依然存在许多不足,比如指挥中心没配置海军标准数据库、无法与岸基指挥中心进行作战方案互通。又比如数据链系统不够先进,其传输速率仅有4800bps,且加解密速度很慢等等。
他听完各指挥台的汇报,快步走到舷窗边:“政委,看什么呢?”
“看咸鱼,他跟小吴在补给舰上看我们。”
“他是观察员,应该在指挥所,怎么跟小吴一起跑补给舰上去了!”
沈政委笑道:“他才不会来指挥所呢。”
郑参谋长低声问:“那小子不想看见我们,觉得跟我们在一起不自在?”
“这倒不是。”沈政委对曾经的“部下”很了解,微笑着解释道:“他是不敢来,担心进了指挥所就出不去。”
“我又不会抓他,再说他是首长钦点的观察员。”
“他是生怕知道太多不该知道的,到时候就回不去了。”
郑参谋长醍醐灌顶般明白过来,哭笑不得地问:“他不想当兵,不想做一个真正的海军军官?”
“嗯。”
“那他来做什么?”
“不想做现役军官不等于不热爱海军,至于他为什么不想当兵,据我所知主要有三个原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