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者穿的是一双高跟鞋,鞋的尺码偏小,死者穿的很挤,不是很合脚,穿着甚至可能很难受。不管谁去买鞋都不可能不试穿,明明不合脚依然买,可见买的应该是打折的断码鞋。”
小柳顿了顿,补充道:“左鞋的鞋跟完好无损,右鞋的鞋跟断了,很可能是被凶手勒住脖子剧烈挣扎时蹬断的。再就是这双高跟鞋穿着再挤,它也是一双没有鞋带直接穿的高跟鞋,如果死者是船民,是在船上遇害的倒也合理,但如果死者不是船民,而是在岸上遇害的,那就意味着凶手要转移尸体,要抛尸。”
小柳不善言谈,想表达的意思没表达出来。
市局刑侦支队重案大队的侦查员,不失时机地补充道:“被害人如果是在岸上遇害的,那凶手应该有交通工具用于抛尸。可能是汽车,可能是三轮车,也可能是卡车,不然被害人的鞋早掉了。”
“有道理,继续。”
“韦支,我们暂时没别的发现。”
“咸鱼,这个案子是你们分局的,死者尸体送殡仪馆保存要办手续,接下来的解剖检验也需要你们分局批准,你先安排人去办。”
何止需要我们分局批准,也需要我们分局出钱!
市局刑侦支队技术大队不会帮你白干活,无论委托人家检验尸体还是检验别的都要给钱。
殡仪馆帮你保存尸体一样要收费,并且不便宜。
韩渝头大了,只能硬着头皮道:“贵祥,你抓紧时间去办。”
第1011章 赶鸭子上架(二)
破大案,花钱如流水。
港闸分局的吴局很庆幸“老帅”把这个烫手山芋塞给了长航分局,但在“老帅”面前不敢流露出一丝幸灾乐祸,只能装出一副凝重的样子偷着乐。
赵红星则对韩渝表示无限同情,暗想让你们分局侦破这个案子是市局的决定,跟我们水上分局没关系。我已经组织力量去江上找锚泊过夜的船民帮你走访询问了,你不能“忘恩负义”怪我们不帮忙。
韦支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柳贵祥和技术大队的两个技术民警前脚刚走,就让韩渝研究分析案情。
都已经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这个时候不能怂!
韩渝理了理思路,分析道:“我抛砖引玉,先说说我的看法。从被害人的死亡时间上看,被害人即便不是我们南通人,也应该是在南通遇害的,基本可以排除尸体从上游或对岸漂过来的可能性。”
“咸鱼,你的这个分析直接决定接下来的侦查范围和侦查方向。”
“韦支,侦破这样的命案我不在行,但对江上的情况我很熟悉。”
韩渝拿起笔在纸上飞快地画了一张水域图,介绍道:“潮汐是有规律的,我们南通水域一天两潮,具体到天昇港水域,今天,不,应该是昨天。昨天凌晨3点40干潮(潮位最低的时候),早上7点40满潮,潮位最高能达到3.4米。下午3点干潮,晚上8点10分左右满潮。
昨天的天气也比较好,虽然刮西北风,但风力不大,只有两级,风速大概在10公里每小时左右,浪高0.2米。也就是说死者被杀害以及被抛尸长江的时间段,天昇港水域正在涨潮。上游来水受海潮顶托,往海里的流速并不快。”
他是“南通水师提督”,天天呆在江上,了解潮汐很正常。
他老丈人做过气象局的副总工程师兼首席预报员,他又在江上工作,关注每天的气候也很正常。
想到这些,韦支突然觉得今后再遇到与江上有关的刑事案件,真可以让韩渝参与侦办,至少可以听听韩渝的专业意见。
港闸分局的吴局则好奇地问:“韩局,尸体从上游漂过来的可能性不大,那有没有从对岸漂过来的可能性?”
“我刚才说过,从对岸漂过来的可能性也不大,一是那个时间段正在刮西北风,再就是江水是往东流的,这一带的江面那么宽,在江上航行的大小船舶又那么多,每条船经过都会掀起浪,也都会产生尾波。
一具尸体想从对岸漂过来,要具备很多条件,不信我们可以做个试验,扔根木头下去,看从对岸漂过来有多难,就算能漂过来又需要多长时间。”
明天有明天的事。
韦支不想又熬一个通宵,抬头道:“这方面你是专业的,继续分析。”
“好。”
韩渝想了想,接着道:“我们南通近江却不亲江,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港区十公里,再加上天昇港这边,东西十八公里长江岸线,大多被开发了。沿线全是码头、货场和船厂等企事业单位,真正能看到长江的地方并不多。就算能看到,也是在距江面有一段距离的高楼上,或者在刚建成通车的几小段环城高架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