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喝酒!
有没有搞错?
韩渝头大了,急忙捂住酒杯岔开话题:“各位领导,你们说海员俱乐部的那起命案破了,到底是怎么破的?”
“这个说起来话长……”
陈局打开话匣子,另外几位老领导时不时补充一两句,原来是凶手认错了人,也杀错了人。
本来这个案子只有韦支一个人在私下里调查,后来不知道怎么被“韩打击”知道了。“韩打击”有市委政法委书记撑腰,没韦支那么多顾忌,从技侦支队和便衣支队抽调警力重启调查。
兵分几路,天南海北奔波了几千公里,找到当年在海员俱乐部上班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甚至去上海找过韩宁,因为韩宁在调到长航分局前也在海员俱乐部干过。
最后通过被害人当年的同事提供的情况,以及查调阅当年的案卷,发现被害人的遗物中少了一条红色的围巾。
案发时正值隆冬,天气寒冷,被害人骑自行车回家不可能不围围巾,可那条围巾居然不见了,因此推测如果被害人围了围巾,凶手乍一看不一定能认出来,大胆推测有可能是误杀……
然后,基于这一推测,对海员俱乐部当年的服务员再次展开调查。
值得一提的是,“韩打击”这些年学的那些刑事技术又派上了用场,他居然从凶手当年作案的凶器上提取到了一枚指纹,最终就是靠那枚指纹击溃了嫌疑人的心理防线,时隔十几年的命案才得以真相大白的。
由此可见,学习是有用的!
韩渝突然冒出一个念头,相比人家自己是应该充充电。以前学的那些和现在会的那些,真有点跟不上时代。
更重要的是,中专文凭现在真拿不出手。
如果再不提升学历,过不了多少年,等老同志都退休了,自己将会成为海事局学历最低的那个人。
第1096章 监督打捞(一)
5月28日,海巡49再次从连兴港启航。
由于启航前上级派来了两位不速之客,再加上冯青山和钱世民等江苏省军区预备役海防团的八个官兵,海巡49上由之前的二十一人,变成了现在的三十一人。
船上的空间小,淡水和食物补给是有限的。一下子多出十张嘴,续航时间可能要缩短两天。但上海海事局的海巡21经过半年巡航已形成战斗力,并且海巡21的吨位比海巡49大,续航时间长,能携带的补给多。
总之,虽然多了十来个人,但对接下来要执行的任务不会造成多大影响。
冯青山、钱世民和夏老师等预任官兵不是船员就是潜水员,甚至是经验丰富的船长,只不过这两年出海的机会不多。
他们的到来,非常受海巡49全体船员欢迎,因为他们接下来要参与值班,有人帮着干活这种好事去哪儿找。
相比之下,两位之前从未见过的“同行”却不是很受欢迎。
一位姓储,叫储定平,今年四十出头。
一位姓邱,叫邱广强,比较年轻,看着跟韩渝差不多大。
二人虽然身穿海事制服,甚至有船员证,但一看就知道没出过海,从启航到沉船海域的这一路上,吐的昏天暗地,吴海利不得不安排两个船员照顾他们,清理他们的呕吐物。
船员证是新的,工作证也是,再加上晕船晕成这样,韩渝几乎可以断定他们不是船员,甚至不是海事工作人员。
至于他们是来做什么的,包括韩渝在内的所有人都猜出了个大概。只是考虑到保密纪律,不该问的不能问,都装作不知道。
第一阶段的监督打捞任务,由海巡21和海巡49同时执行。
主要是考虑到日本方面来了一艘打捞船和一艘海上保安厅的执法船,并且吨位都比中方海事船大,如果跟之前一样只来一艘,我们这边的海上力量就显得太过单薄。
韩渝按计划指挥海巡49绕着日本打捞船兜了一圈,航行到打捞船左舷一海里处警戒守护,通过雷达观测附近海域有没有渔船,有的话要提醒渔船避让。
事实上上海海事局和上海区渔政局早在三天前就发布附近水域要进行打捞作业,要求航经船舶加强瞭望、注意避让的公告。但为了确保航行安全,尤其要确保各类船舶夜航时的安全,依然要警戒守护。
风浪没早上那么大,日方的打捞人员正在打捞船甲板上紧张的忙碌。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千吨执法船拉响汽笛,正往东南方向航行。
考虑到小日本不管做什么事确实很严谨,至少他们对待海上打捞工作的认真精神值得学习,韩渝权衡了一番,说道:“小泽先生,海巡21上有浮标,你方先确定打捞作业水域范围,我向我的上司汇报,由我方根据你方打捞作业的需要,给你方设置海上警示浮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