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鹏话音刚落,韩申就咧嘴笑道:“上海的渣土太多,小王刚谈下了一个地铁工地。人家不是把挖出来的细沙土白送给小王,而是给钱让小王运走。上海那边给钱,我们运到启东可以卖钱,这买卖怎么做怎么赚!”
韩渝问道:“光靠你一条船运不过来吧?”
“别说一条,就是十条都运不过来。”
“那怎么办?”
“我们只有一条船,但我们航运公司船多啊。”
“你找老邻居了?”
“找了,找了三十二条,少了不够。”
这买卖做大了,居然组织三十二条船。现在跟以前不一样,现在都是一千吨以上的大船,总运力能达到三万多吨。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打地洞。
大哥做床上用品生意虽然赚了点钱但相比人家做得并不是很好,不然也不会继续跑船。现在从单纯的跑船发展到组织船队运输,韩渝发自肺腑的替他高兴,感觉这生意比较适合他。
韩渝想想又笑问道:“装卸怎么解决呢?”
韩申不想只做一条船的船老大,一直想做大生意,好不容易有这么个机会怎么可能错过,咧嘴笑道:“我们去找过四厂的刘镇长,刘镇长把吴老板船厂对面的那小码头承包给我们了。”
王鹏微笑着补充道:“韩局,地铁是上海的重点工程,工程指挥部的领导对渣土外运很重视,帮我们沟通协调,让我们在青浦华新码头和外高桥码头装船。”
“独家卸点,装点卸点不耽误时间!一船一结,不拖欠,方量足,活儿多,航程也不长,一百多公里。三儿,你说这生意能不能做!”韩申越说越高兴,笑的合不拢嘴。
韩渝提醒道:“哥,吴老板船厂对面的那个小码头没证啊!”
“启东这边有几个小码头有证的?”
韩申知道弟弟担心什么,咧嘴笑道:“现在都没部门管北支航道,航道局不管,海事局不管,崇明海事处的北支海巡大队只管江上的船不管岸线的事。刘镇长都说这种事是民不告官不究,就算上面来查也可以推到镇里,他们到时候帮我们出面跟上面解释。”
镇里在自己的地盘上建个小码头装卸点土怎么了?再大的部门来检查,镇里都理直气壮!
况且,不是新建码头,那个小码头本来就有,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之所以手续不全,不是镇里不想办,而是按现在的相关规定,百分之九十九的小码头都办不下相关的手续。
尽管如此,韩渝依然不敢轻易表态,低声问:“哥,这事柠柠知道吗?”
“知道,我打电话跟她说过。”
“她怎么说?”
“她让我们跟镇政府签合同,说最好跟市里正在搞的村村通公路工程挂钩,只要是政府同意的,又跟政府工程有关系,上面就算查到时候也好说话。”
生怕弟弟不同意,韩申想想又笑道:“孙总也知道这事,担心让你和柠柠为难,就以路桥公司的名义跟镇里签的承包合同,事实上码头是我们用。承包费不要给现钱,只要给镇里土方。刘镇长说镇里今年要修好几条路,要把以前修路修堤挖的沟填平,到处需要土。”
用上海倒贴钱白送的渣土抵承包费就能拥有一个专用码头,这样的好事去哪儿找?
更重要的是从上海运来的土,几乎全将用于启东的政府工程。
韩渝权衡了一番,觉得这个擦边球能打,微笑着点点头:“既然你们都想好了,那就甩开膀子干吧。但要注意安全,更要遵守水上交规,绝不能超载。”
第1173章 有时候要现实
大哥做大生意,老爸不再去船厂打工,现在成了码头负责人。由于以前的装卸设备太过老旧,装卸效率不够高,又跟银行贷款采购设备。
自己和学姐都是水上执法部门的领导干部,家里有人跑船也就罢了,现在居然组织起船队,实际经营起了码头,并且经营的是一个手续不全按规定应该取缔的“黑码头”!
韩渝心里不是很踏实,回到分局,关上门跟齐局、董政委说起自己的担忧。
齐局搞清楚来龙去脉,哈哈笑道:“你这是杞人忧天。”
韩渝苦着脸道:“齐局,我不是清高,主要是我和柠柠都是国家干部,而且都是管这些的。”
“我知道你担心什么,但真没必要。”
齐局微笑着分析道:“先说领导干部亲属经商,你大哥确实经商了,但并不在你分管的领域。我们是长航公安,我们只负责水上治安和水上消防,只要你大哥他们没违反治安和消防的相关规定就行。
你家韩局确实有权管岸线,尤其有权管小码头,但白龙港那边又不是南通海事局的辖区。不在她们单位辖区经营,跟她有什么关系?更何况江上的小码头多了,别的不说,就是长江大桥工地正在建的施工码头,一样没任何手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