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陛下朝政繁忙, 臣女不敢搅扰, ”她向旁退开一步, 恭送帝王先行,“臣女告退。”
“高进, 送一送郡主。”
“奴才领命。”
……
坐在回王府的车驾上,瑜安吩咐人去打探一二今岁的科举。
春闱时,她和小叔叔尚在回程途中,没有赶上那等新科进士游街的盛事。
“主子,可是有何不妥?”檀佳心细,见主子突然提起此事,不免上心。
瑜安懒洋洋道:“好奇罢了。”
靖平王府要探什么消息自然容易,更何况进士一甲名录本就不是什么密辛。
坐在软榻上,瑜安翻看着暗卫送来的书文。
那位状元郎乃江州人士,今年虚岁三十一,家中已有妻儿。
榜眼同样出自江州,听闻家族在当地颇有名望。
江州数郡人才济济,此番中选者共十一人,传为一段佳话。
至于探花郎崔涣则是京城人士,他的祖父就是尚书左仆射崔何崔老大人。崔家一门清贵,家风严正,瑜安有所耳闻。而崔涣作为家中年轻一辈的子弟,摘得探花,想来很受家族看重。
一甲三人月前已授了官职,皆在翰林院任职。
除状元授从六品翰林院修撰外,其余二位皆是七品衔。
除此之外,亦有十二位进士通过馆选,同入翰林。
十余人中,风头最盛的莫过于探花郎崔涣。
翰林院中几位大学士与崔家皆有交情,崔涣在翰林院中如鱼得水,颇得人缘。
翰林院有时清闲,初登科的年轻士子一朝考取功名,聚在一起多有话可谈。
“崔兄今日入宫面圣,陛下可安排了差事?”
“非也非也。陛下不过与我等清谈,考教学问。”
翰林院出身,将来位极人臣者比比皆是,只不过要耐住早些年的冷遇。
虽在天子脚下,翰林院中低位的官员得见天颜亦是难得。
崔涣说起宫中见闻,格外提起一事:“我与陆兄、李兄往朝阳殿时,在宫中见着了嘉懿郡主。”
此言一出,果不其然引来多方好奇。
若说春闱过后京中最引人注目事,那必定是靖平王新近寻回了嘉懿郡主。
不过郡主一向深居简出,除了在迎春宴露过面外,余者都难以一睹郡主风采。
一名与崔涣交好的士子道:“我听闻嘉懿郡主容色倾城,不输京中第一美人?”
谢中书家的二小姐,诗会上能一睹其芳容的人不少,大多认可此名号。
对于素未谋面的嘉懿郡主,尚有人存疑。
眼高于顶的探花郎卖足了关子,待所有人目光看来时,方一颔首:“传言非虚。”
他脑中回忆起佳人模样,一袭绯色绣粉樱的对襟长裙,乌发堆叠作云髻。鬓间珠钗华丽璀璨,却夺不去郡主容颜半分荣光。
毫不夸大,美人眸光盈盈望来的那一刹,他心跳骤停,好一会儿才能找回自己的声音。
嘉懿郡主的身份由他最早认出来,虽说状元和榜眼在位序上压他一头,但往后为官变数不定,靠的可不是科举时的名位。
自放榜以来,世家高官榜下捉婿者比比皆是,促成良缘,彼此互惠。
嘉懿郡主乃靖平王失而复得的明珠,若是迎娶,以靖平王府在大齐朝中地位,平步青云指日可待。
更何况,郡主册封礼上,是陛下亲自为郡主授册,有陛下撑腰。
当然,话虽如此,在场士子大多心中有数,不敢肖想如此佳人。
崔涣却是个例外。
崔家百年望族,双亲迟迟未给他定下婚事,也是想待他考取功名后,议亲时更有底气。
如今自己有了探花郎的功名,堂堂正正的新科一甲,家中正为他筹谋。
“几日后靖平王府为郡主设宴,崔兄有受邀前去罢?”
崔涣笑而不语,并未否认。
……
颐平楼雅舍内,顾瑜安着男子锦袍,墨发以玉簪束起,同兄长闲谈品茗。
叶琦铭觉着有趣,方才入茶楼时,靠门几桌正在谈论靖平王府与嘉懿郡主,浑然不知正主就淡然在此饮茶。
“后日就是明珠宴罢?”叶琦铭笑道,“这名字可有何说法?”
“小叔叔起的。”
世人皆道明珠一宴,乃靖平王为庆寻回掌中明珠而办。
少有人知,郡主名讳玥安,“玥”乃神珠之意。
“我倒是发愁,后日赴宴,该给我们嘉懿郡主备些什么礼?”
这段日子,各处的贺礼如流水般送入靖平王府。多少世家大开库房,挑出了积年的宝贝,礼单一家厚过一家,唯恐落于人后。
所有的珍奇玩物,靖平王府过了账,按王爷的意思尽数送入郡主的韵华院中,原本宽敞的库房早已堆叠不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