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租庸调已有百年,要想取而代之绝非易事。萧询选在寿郡先行试用两税法,意在循序而为。
眼下正是秋税征收时,有些村落已先行缴纳完毕,还有几处仍在清点之中。
今岁是丰年,收成比往昔多出三成。瑜安瞧纳完秋税的农户家中粮仓堆满大半粮食,面上是朴实而满足的笑意。
靠近寿郡城的几处村落皆走遍,其中一处双源村,村口有一架巨型的木水车,便利灌溉。
瑜安停下看了半盏茶的工夫,余下光景自然是继续赶路。
乡间小路不比官道,好在这几日天晴无雨,否则必定泥泞一片。
要去的下一处村落相隔几十里,因而到午膳时分,只能暂在野地树下稍作休憩。
一众护卫晚二三里路赶至,高进勉强在其中,擦了擦额间汗。
先帝爷自幼对陛下教导严苛,骑射剑术无一不精,陛下十五岁起便去军中历练。
有时长途奔袭,连随行暗卫都未必跟得紧陛下。
原本今日为着嘉懿郡主,特意准备放慢脚程。可谁成想郡主一直同陛下策马在前,半点不落下风。路上有时二人来了兴致,还有余力较量一场骑艺,将护卫远远甩开。
在外一切从简,晨起动身时备了干粮。途经村舍时,又从农户手中置办了些吃食。
瑜安坐到溪边,溪水潺潺,清澈见底。
萧询递了壶清水给她,溪水倒映出二人相隔半步而坐的模样。
瑜安随手掰了一半饼给萧询,他接过,道:“可累着了?”
从村中带出的黍饼虽糙砾,尚能下咽。
瑜安低头吃饼,细嚼能品出些粮食的香气:“陛下以为我有多娇气?”
萧询怔了怔。
“吃吧,午后还要赶路。”她道。
从前在宫中时,这人将她当花朵一样养着。
也不知是怎么想的。
溪水中有鱼儿嬉戏,瑜安特意留了一小块饼喂鱼。
秋风怡人,天地寥廓,无拘无束。
她看着鱼儿争食,眼眸明亮,笑容清浅似碧波荡漾,一圈圈在帝王心上泛起涟漪。
……
休息过小半时辰,便接着上马往下一处村落而去。
到了暮色四合时,晚间回城不便,就近宿在了僻静的桃水村。
村内没有客栈,只能在村民家中借宿。
萧询同瑜安寻了一家殷实些的农户,使了银钱住下。
主家为他们单独辟了一方小院,屋子虽简陋,打扫得却很干净。
“明日何时启程?”瑜安先问清楚萧询的安排,以免耽误。
他道:“午后再动身无妨。”
白日里跑了六处村落,比原定的行程快了一半,并不紧张。
瑜安点点头,看来明日会轻松许多。
晚间留在投宿的农户家中用饭,菜式略显简薄,不过在村中已属不错。
瑜安闻见一股酒香,回头看时,是这家的户主正在查看所酿的好酒。
见客人感兴趣,酿酒的老汉热情道:“这是用谷粟新酿出的清酒,您尝尝。”
酒香淳厚清冽,回味悠长。
老汉忍不住自夸几句,笑道:“您打听打听,我酿酒的手艺在桃水村中是出了名的,十里八乡都比不过。”
这家的儿媳妇送了些吃食与热水来,听公公如此说,笑着道:“爹惯来爱夸口。”
这两位郎君瞧着气度不凡,听闻在外经商,走南闯北什么好东西没见过。
老汉把眼一瞪:“我酿酒的手艺,才不输外头。”
“是是是。”她笑着答。
听他们说话间,瑜安被酒香勾动。既然明日不急着回城,干脆要了一坛清酒。
酿的酒受客人喜欢,老汉喜上眉梢,几乎未收瑜安多少银钱,扬声叫儿子把酒坛搬去客人院中,还让儿媳做了些下酒地好菜。
月挂中天,清冷的月辉洒满小院。
一个人饮酒无趣,瑜安唤了萧询作陪。
萧询浅尝过酒,民户所酿不比宫中贡酒,更加烈些。
“怕什么?”瑜安给他和自己斟满酒,“出来一趟总要试个新鲜。”
二人碰过酒碗,瑜安饮了酒,入口有些辛辣,回味却甘醇。
“少饮些,莫醉了。”
萧询对她有操不完的心,瑜安喝了酒,语气分外张扬:“我在军中是与将士拼过酒的,怕什么。”
军中人海量,萧询清楚得很,有时庆功宴喝上一夜都未必罢休。
瑜安满饮了剩下半碗酒,得意道:“那会儿军营里没人喝得过我。”
将士趴下一大片,独她还清醒着。
萧询:“......好。”
所以瑜安除夕那夜酒醉,原是骗他的。
瑜安笑容狡黠:“谁让陛下看不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