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选择权吗?”李火亮问,“是人家选我们,不是我们选人家吧?你觉得我们有和资本家讨价还价的资格吗?”
“我和慕经理讨论完,认为都可以尝试。可做就可协商,主要看公司倾向于选择哪一条路。”老唐说。
“哪条成功选哪条,我们这时候还挑肥拣瘦啊。老唐,只要能融来钱,条条大路通罗马,不管要多少资源我们都要把罗马建起来。”
话都被李火亮说了,老唐好脾气的解释:“都有成功的可能性,也都有风险导致出现失败。”没有人能给出这种保证。当然,不努力、不尝试肯定没结果,钱不是大风刮过来的,不去融资拿不到钱。”
席烽说:“有细化的方案吗?不要仓促上马,还是把优劣势分析清楚,这方面你们是专家。”
慕黎黎提前准备了,闻言把手里打印好的PPT分发给在座的高层。老唐虽然数次被打断,但开了个好头,融资势在必行这一点大家很快达成了共识。
老唐示意开始,慕黎黎把屏幕滚到第一页,按照自己的思路介绍起来。
对面端坐着公司位高权重的几位大佬,她站在讲台上,开口时难免有点小紧张。声音缥缈虚无的轻,语速却越讲越快。
慕黎黎停顿了一下,再发言的时候就从容多了。尤其在后面的问答环节,侃侃而谈,回答得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负债率再增加,银行那边能接受?”李火亮问。
“这个得和银行聊,这种问题不好摆在台面上说,只能先探探他们的口风。我预测再高三到五个点,也许可以有空间… … ”老唐说.
“不用探了。”席烽说,“烽火自己不能接受,现在的负债已经到顶了。”
烽火的资金链从年初一直绷得很紧,这个月有所缓和,但从上到下大家已经缺钱缺怕了。
俗话说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公司能撑住主要靠贷款,资金链上不允许再出娄子。席烽清醒地说:“在其他路径没有眉目之前,银行这边不要再增加负担了。”
“好吧,那就专注走股权融资的路子。”老唐让慕黎黎把PPT快进到某一页,“目前投资规模远远不够,增资扩股是必须的。一轮融资看起来很吃力,后面还需要几轮融资还说不好。”
李火亮兴趣浓厚:“融完资之后呢?不可能什么也不做吧,公开上市?走得通吗?”
老唐回避了这个问题:“放长远了看,不管将来上不上市一口吃不成个胖子,我们可以一步一步来。”
“增资扩股意味着摊薄我们手里的股权,那烽火算谁的、听谁的?”李火亮耸耸肩,“我无所谓,看席总。反正现在烽火的股份已经跌到底了,说实话没有什么意义。”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