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古人呢,也有自己的办法。
村里那些个家中条件不好的,就指着春天多采一些野菜菌子,腌制起来留着做一口吃食呢,所以自然不能放弃。
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小心得,采回来菌子之后,都会请村中的老人帮忙长长眼。
将些有毒的拿出去,只吃寻常见的,倒也是无事。
一连几天,唐老大每日下工之后都会回家。
亲力亲为的照顾着三个娃娃,只是每天的笑容很少,沉默不语的,仿佛有什么心事一般。
唐晓福和李氏自然都看出来了。
之前王仪到店里面去找唐老大这个事,也不是什么秘密,没过几天就传回到村里来了。
唐晓福自然也得知了,这么一想就知道是因为什么。
只怕他在县城上的铺子,被王仪知道了。
这事唐晓福他也是不怕,之前买铺子的时候,回来不长时间,他就跟李氏和唐老汉说了。
这钱本来就是他们自己的,不管是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如今买了铺子跟家里只会一声也不过是怕李氏担心罢了。
只不过这是唐老大两口子的事情,唐晓福不好插言,别以后他俩和不和好的,自己倒是两面不是人。
李氏那边亲自去问唐老大的情况
唐晓福喝过不少灵泉水,如今耳聪目明,就听到那边李氏数落唐老大的声音,越发的提高了起来。
就连忙闪身离开,走到院子里的赵向北身边。
看了赵向北一眼,笑道:我有点儿想喝酸梅汤,前两日咱们从县城药铺里边抓的料,还有没有?
最近唐晓福时常爱吃些酸的那些青芒果,都被他偷偷的蘸着辣椒和盐巴吃掉了。
最近又迷上喝酸梅汤,好在赵向北特意去了春晖堂,请教老郎中,将酸梅汤中与孕妇身子无益的东西剔除之后,味道倒也不错。
赵向北之道唐晓福不耐烦管唐老大的家事躲了出来。
于是就拉着唐晓福的小手去了灶间,将他放在旁边的小凳子上。
添了几把柴火,将火烧旺。
又取出酸梅汤的材料,在锅中煮了三遍之后会成一大盆。
再用细棉布,把汤渣滤出,剩下红彤彤的酸梅汤,闻着就酸甜可口,引的人口舌生津。
只不过酸梅汤这种东西,当然还是要放凉了才好喝。
唐晓福偷偷喝了一口,就美滋滋的眯起一眼,连忙对赵向北说道:快拿个帘子来将他盖上,放在一边凉着吧,稍晚一些就能喝了。对了团哥儿也很喜欢喝酸梅汤的,分出来一份给他吧,这么多我也喝不了。
好,你喜欢过几日我再去春晖堂买一些回来。
赵向北被他嘴馋这个小模样逗笑了,摸了摸他的发顶。
将酸梅汤分成两份,盖好放在阴凉处。
俩人做酸梅汤的这会儿,功夫,李氏就跟唐老大聊完了。
这会儿李氏走到灶间这边,唐晓福看他眼眶微红就有些心中不忍。
但是李氏作为长辈,唐晓福也不好戳他的伤心事。
连忙将自己刚才盛出来的一小碗酸梅汤,给李氏笑道:姆么,这是我们刚做的酸梅汤,您尝尝滋味怎么样。
李氏接过来演艺一口,脸上也带了点儿笑意:倒是味道不错,也就赵向北这般憧憬这么麻烦的东西,还给你一遍一遍的做。
唐晓福有心逗李氏开心,就扯着他的胳膊撒娇卖乖。
那是!谁叫我人好呢?找的相公自然也后好。
赵向北脸上带着笑意。
李氏闻言也噗嗤一乐,伸手戳了戳了唐晓福的额头。
你呀你呀,就是个不知羞的,我看你就是王婆卖瓜。
唐晓福故意耍宝卖乖,笑嘻嘻的说道:那我家瓜自然是好,才能夸呀。酒香也怕巷子深,我好,自然是要让别人也知道的。
众人被他那得意的小模样,逗得哈哈直笑。
沉凝的气氛,一时就放松了下来。
赵向北这会儿被唐老爷子叫出去帮忙了。
李氏坐在唐晓福身边叹了口气,抓住他的手办想说道:福哥儿呀,你们和县城牙人也算是有了熟人,帮家里面看看,也选两个合适的铺面。
唐晓福点点头,靠在李氏的肩膀上。
姆么,您放心吧,我一定会细细挑选的。
李氏欣慰一笑,拍了拍唐晓福的手。
我知道你心细,这事也不着急慢慢的选。挑几个合适的,咱们回家好好商量商量,毕竟买铺子可是个大事。
唐晓福点了点头,李氏那边又有些亏欠的叹了口气:老三我看读书很有天赋,日后上京赶考还要花不少的银钱,他那份就暂时压下了。是我这个做姆么的没什么本事,不能挣更多的银钱给你也置上一处产业。
唐晓福看着李氏这个模样就有些难过。
您说什么呢?家里又不管我吃喝,还让我招赘到家中,看看这村里边哪家的哥儿,像我过得这么好,况且我和向北两人有手有脚,也能赚银子,自己也能够置产业,姆么您不要为难。
唐晓福知道李氏一直为了王仪的事情操心心中就有些愤怒,第一次有了厌恶王仪的心态。
眼珠转了转,他偷偷一笑凑到李氏的耳边,低声跟他说些什么。
李氏先是诧异瞪大眼,然后胡疑的皱皱眉,有些心动的说道:这样行吗?会不会不太好?
唐晓福摆摆手:您不承认就,让他们说去。这事儿都是谣传,跟咱家有什么关系。
李氏想了想,半天点点头:好,那咱们就这么办。
第126章 媒人上门
唐晓福和李氏这边商量好,就想起就是去县城里变赵向北还带回来唐老三的信件。
连忙从赵向北那儿要来,跟李氏一起看。
李氏虽说识得几个字,但是不多。
唐晓福靠着李氏的肩膀撒娇,替他读唐老三的信。
原是唐老三,在府城学业顺利。近几次岁末考试,他发挥优异,取得了前几名的成绩,得到了先生的夸奖,也得到了书院的奖励。
心里唐老三还说下月岁末考试,他要努力争取更好的名字,这样等到下半年私塾的费用就可以自食其力了。
信里还说了一些书院的趣事,嘱咐李氏不用再寄钱给他了。
李氏听的唐晓福给他读信,就不由的眼眶发红。
捏着手里的信纸,尽管认不全还是一遍一遍的看。
这个傻孩子,肯定是为了省银子,舍不得吃,舍不得喝,也舍不得买好料子的衣服。过几日,就拜托向北去县城里边还找那户人家,帮着给老三带点儿银子。
唐晓福点点头,也怕李氏难过,倒了杯茶水放在他手上,连忙拍背替他顺气。
好,您别担心。
李氏喝了杯茶水。
你帮我给他写封信,叮嘱他不用给家里省银子,如今家里的情况好了不少,他在外边莫要苛待了自己的身体,日后下场考试可怎么受得了。
少年连连点头。
两人聊了许久,李氏这才开怀了不少。
第二天。
村里边人刚吃完午饭,三五成群的结伴上山边去采野菜。
远远就见唐家的李氏,身边站着个媒人。
俩人有说有笑的进了唐家门。
这下去找媒人也是有讲究的。
历来家里如果是哥儿的话。都是矜贵,要媒人几次三番上门提亲。
如果家里是小子,那么就会拜托媒人上门帮着说亲。
这会儿李氏把媒人领到家里边,可不就是要给家中的爷们相看夫的。
几个村里边的么么,纷纷凑到张么么身边,嘀嘀咕咕说道:您说唐家这是什么个情况?莫非是李么么想开了要给他家三郎找夫郎了吗?
张么么伸着脖儿踮着脚,一直目送媒人和李氏进了院门,这才收回木目光,疑惑的摇摇头。
那唐老三前些日子刚去府城读书,说是明年要下场乡试呢,怎么可能在这个节骨眼上相看人家。再说人家那可都是秀才老爷了,要找夫郎,那可不得上县城里边选个家世好的。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