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话倒是坦坦荡荡让唐晓福对这俩人有了些好感,于是笑着回礼。
您太过客气了,以后都是一村人了。这处地势颇高,那野猪群想来应该是无碍的。
赵向北闻言点点头,从身后后的竹筐里面又抽出了一把柴刀,递给那姓秦的汉子手中。俩人一起重新走入山林当中。
两人走远之后唐晓福这才回神去看,站在他身边身材瘦小的哥儿,看上去也就十六七岁的样子,颇为瘦弱。
左侧脸颊有一道疤痕,借着鬓发的遮掩,虽说能看到一些倒不至于太过骇人。
琴哥儿看上去颇为腼腆,看着唐晓福笑了笑。
我叫琴哥儿,请问您的名讳?
琴哥儿属于那种瘦瘦小小的可爱款,如今浅浅一笑。唇角两个淡淡的酒窝,看上去更加显得年幼。
唐晓福有一些不好意思的摸摸鼻子。
我姓唐,叫大家都叫我福哥儿,就是这山下村子里的人,敢问新搬来的柴秀才,是你什么人?
琴哥儿闻言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正是家父。父亲祖籍是这个小山村的,之前在隔壁桐省是个小县城的书记官,多年未得提升,好歹是混了个荣退。于是就想回到家乡,落叶归根,我们也就跟着过来了。
这琴哥儿虽说穿的粗布衣裳,颇为普通,说话总是浅笑,低头一副腼腆的模样。
但是唐晓福却发现他条理清晰,颇有气度。
稍微落眸一看,却意外的发现琴哥儿十指纤纤指尖没有茧子。
两边耳垂左侧三个耳洞,右侧两个耳洞。
这可是一般富贵人家才会有讲究,彰显世家身份,鸾哥儿就有。
平常的百姓人家。多的是哥儿没有打耳洞。
就连唐晓福这般受家中疼爱,也不过就是一对耳洞。
不过听说琴哥儿的父亲以前是县令的书记官,大小也算个小吏。
唐晓福虽说大半部分接受了原主的记忆,但是原主就是个普通的农家哥儿,对于官家里边的事情也不甚了解,只当这是更加疼爱唯一的哥儿,这才如此。
于是唐晓福就朝着琴哥儿笑了笑,指了指旁边的大石头说道:咱们两个上那石头上等着,也防止那野猪乱窜过来,碰到就不好了。
琴哥儿,点点头跟在唐晓福身边,乖巧的替他提着竹篮子,俩人一起相扶爬上了大石。
秦哥儿看唐晓福手背上细小的划痕,见了血丝连忙从腰间取出个粗瓷的小瓶子,递到唐晓福手中。
这是我自个儿配的药,对于一些擦伤颇有疗效,一日两次,三天之后就会好了,连疤都不会留。
你还懂医医术,那真是太好了。这个手上的划痕许是上山的时候刮到了,我都没有注意还是你细心,谢谢。
唐晓福接过那小瓶子,打开瓶子,而顿时一股清新的药气,扑鼻而来。
他如今五感敏锐,由着药瓶当中闻到了许多熟悉的致跌打损伤的药材。
于是就放下心来用指腹取了一点轻轻涂在手臂上,顿时清凉感从伤口处传来。
刚才手背上那股火辣辣的感觉,也退去了不少。
唐晓福连忙朝着琴哥儿比了个大拇指。
这药真是不凡,刚涂上去就觉得清凉无比。在村里面只有柳郎中中,有时忙不过来。这会儿有你就好了,村里人有个头疼脑热的,也能够有人帮忙了。
琴哥儿坐在唐晓福身边,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我自幼家中姆么精通医术,我也挺喜欢的,就跟着学了一些。对寻常病症倒是可以,疑难杂症恐怕,还是经验丰富的老郎中,更加能够使得上力。
唐晓福笑了笑。没将这话当真。
能够自己做药,可见琴哥儿医术了得。
不过别人的事情,与他也没有关系。
为了怕场面尴尬起来,上年就跟琴哥儿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这山中的一些特色野菜,以及会出现的猎物,气氛倒是其乐融融。
不一会儿。远处就传来一阵野兽的啼叫声。
紧接着轰隆隆的,那群野猪仿佛就远去了。
大概又过了一盏茶的功夫,就在树林中一阵晃动。
只见赵向北和那个秦航飞,一人扛着头大野猪,就从山中走了过来。
唐晓福眼睛一亮,跳下石头,朝着赵向北跑去,惊喜的说道:这是你们打到的野猪吗?真肥呀。
赵向北又是一副憨憨的傻笑模样。
秦大哥身手了得,我二人合力猎到两头野猪。小福,你不是想吃红烧肉吗?这就回去让姆么给你炖。
唐晓福好笑赵向北,又要继续端着他那副憨憨的糙汉模样伪装,自然也没有戳破。
朝着身后那姓秦的汉子点了点头,几人又聊了几句,这才缓缓下山。
路上的时候,赵向北也提点姓秦的那个汉子。
那头野猪将近三百斤,不如在村中用合适的价格售卖一些。
这样村里人得了实惠自然也会记得柴家的好。
他们家刚到村里边也正好能够拉近与村人的关系日,日后更方便行事。
秦航飞谢过赵向北,他们两个倒是聊得颇为投机,能看出都是舒朗的性子。
那秦航飞恐怕也是有些身手的,唐晓福看到这里越发的觉得这几人身份神秘了起来。
四个人一起进了村,扛了两头大野猪,可是引起了不少的轰动。
就像唐晓福说的,得了这野物,村里人难免有些眼红发酸的。
而且这会儿温度高了,野猪肉也存放不了许久。
赵向北将野猪处理完毕之后。拿出半扇猪肉,在村中售卖。
县城中的猪肉,十三四文钱一斤。
村里边这会儿价钱倒没有多高,不过十文钱一斤,许多跟唐家相熟的人家都纷纷解囊,你三斤我二斤的往家搁野猪肉。
而柴家那边秦航飞,没看出来,也是个处理大牲口的好手。
不一会儿,就庖丁解牛一般将整个野猪处理完毕,学着唐家的价钱,卖了十文钱一斤的野猪肉,倒也,让村里人颇为开怀。
一时柴家在村里边的人脉关系也就算是通了。
每个人脸上都是笑意满满的,晚上的时候,这个巴掌大的小山村,处处都飘着肉香味儿。
这会儿在外边疯玩儿的孩子们,再也不用家里的姆么扯着把脖子喊了,闻着肉香味,就乐颠颠的早早回家等着了。
唐家这边平时也不缺口,鱼肉不断,李氏自然也没有吝啬。
大手一挥切了五斤的野猪肉,一半红烧,一半做蒜泥白肉。
再用两根猪骨,满满的熬上一大锅汤,给家里人补补。
如今大房那边的倩哥儿和婧哥儿,还有阿寿也能够吃些东西了。
这骨头汤补钙,李氏撇去去了上边的油花,盛的奶白奶白的骨头汤,喂给几个小家伙喝,别提喝的多高兴了。
唐晓福怀里的小曦辰见到几个哥哥都有汤喝,小嘴儿微张,不由得流出口水来。
耿着小脖子看唐晓福,那黑葡萄似的小眼睛里,满满都是渴望。
唐晓福简直被自家儿子打败了,但也知道这骨头汤不能多喝,就盛了两小勺放在碗中喂着,他一点一点的喝下。
小家伙也是个懂事的,喝了两小勺骨头汤,咧开小嘴笑的别提多高兴了,倒也没有再吵着要再喝。
这顿饭唐家人吃的那叫一个心满意足。
当天晚上的时候,李氏就用骨汤下了手擀面,一家人又吃了个肚子圆。
傍晚的时候,唐家一大家子坐在院子的葡萄藤下,喝着茶水乘凉消食。
李氏忽然想起今儿去村长那里,吴家老屋的事情。
转向团哥儿说道:那老屋的事情,我跟村长说了,正巧那柴老秀才也有开私塾的意思,村长跟那边敲定好了,日后村里的娃娃去那儿读书,交一点束脩。那个房子就每月给你一百文钱算是补贴,这钱虽然不多,但这是个长久的事情。村里人的娃娃在那儿读书自然也会维护你几分不会让那吴家的小子在这占到便宜。
团哥儿点点头,联盟朝着李氏感激一笑。
多谢姆么替我筹谋了,这样就是最好的结果了,至于每月有多少文钱,我都是甘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