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拿出来了一斤多的大骨头,又把赵向北早上从山上拎下来的鱼处理了一番。
午饭看来是要做红烧鱼,还有大骨汤了。
王仪这会儿虽说做饭的手艺一直没什么长进,但是打打下手倒是十分利落。
不一会儿就将那骨头切成段儿,将余处理好,配菜整理完毕。
团哥儿那边坐在灶下,帮着李氏看顾火。
待鱼下锅之后,这才起身洗洗手揉了一盆玉米面,准备一会儿在锅边贴玉米饼吃。
红烧鱼下锅之后几个翻滚顿时鲜香味,一道扑鼻而来,而站在一旁的王仪,忽然掩面干呕了起来。
这会儿正做饭呢,他自个也有些不好意思,连忙退后了两步,笑笑说道:许是昨夜吃的青李子,有些太酸倒了胃口,一会儿我喝些汤,应该就好了。
团哥儿听到王仪说最近想吃青李子,也不由的啧啧称奇。
嫂么么,你不觉得,那青李子太酸了吗?
团哥儿和唐晓福一听说那青李子,顿时就觉得自己口中满是酸味儿。
那李子是唐晓福山上的一棵李子树的特产。
唐晓福山中摘的果树,个个都是个大味美。
独独那棵李子树,成熟许久,结出来的依旧是青果子。
入口极酸,倒是不涩。
但是唐晓福不喜欢那酸味儿,多数都将青李子子摘回到家中,当醋用。
做菜时候放一点,别有一番风味。
李氏文闻言却微微皱了皱眉,狐疑的看向王仪。
老大家的,你的小日子是不是有些时候没来了?
经这么一提醒,王仪顿时一惊,下意识的捂着自己的肚子。
不会也罢,郎中说,我上次生双生胎伤了身子,许是要养一些年,才能再有孕的。
上面在旁边唐晓福默默无语,,这个锅应该是他的。
家里平常人吃饭饮水,他放了不少的灵泉水,为了就是在生活当中能够潜移默化的养好大家的身体以防生病。
也正是这灵泉水,不知不觉当中就将王仪身体的亏空补好了。
于是乎才有这会儿的事情。
李氏看王仪还是一副糊里糊涂的样子,就不由得摇摇头。
看你都是做两回姆么的人了,怎么一点常识都没有呢?一会儿你自个儿去柳郎中那儿看看,别到时不经意间磕了碰了,伤了身子就不好了。
王仪下意识的摇摇头,摸着自个儿的小腹,还是有一些惊诧,不过脸上更多的却是喜悦了。
在古代没有人口计划生育,诞下子嗣只要家中能够养得起,自然都是喜事。
唐晓福和团哥儿纷纷对王仪道了恭喜。
李氏那边想了想后,还是出言提醒。
老大家的呀,这孩子是儿子还是哥儿,那都是上天的缘分,只要到了我们唐家,就是唐家的儿孙,我们老两口都看重。你也莫要负担太重,好好的养好身子,照顾好你那三个孩子才是正理。
王仪知道婆么么这话是点拨自己。
他早已不是之前那个为了儿子疯了头的人,于是乖巧点头。
姆么您放心吧,我那就是一时糊涂不会了。
李氏闻言点点头,倒是没有更深说些什么,
这家里边到底还是他当家作主的。
日后老大家的要是依旧不知悔改,他自有办法教训。
众人就不再说话,七手八脚的将午饭做好,。
菜刚出锅那边,唐老爷子就带着唐老二和赵向北回来了。
爹你们回来了,这有水,洗洗凉快凉快,再吃饭吧。
唐晓福早早的用大木盆在院子里面晒了一大盆温水。
爷三个抬着木盆,到后院清洗了一番,一身清清爽爽的上了桌。
唐老二是个极喜欢吃鱼的,偏偏性子大大咧咧,不怎么会吐鱼刺,经常被卡到。
团哥儿心疼他,每每遇到吃鱼的时候,就会将鱼肉夹到自个儿盘子里面,小心挑出鱼刺,再给唐老二放在碗里,别提多恩爱了。
唐晓福故意逗自家二哥,朝他做了个鬼脸,比了个羞羞脸的动作。
唐老二也有一些不好意思的傻笑挠头,不过依旧坦坦然然的吃下夫郎剥好的鱼肉,心里美滋滋。
撂下碗筷,众人坐在石桌边,一起饮壶茶水消消食,
唐老二忽然说道:前个县城里的顾老爷,请我去他们家帮着盘几铺炕,给的银钱倒是不错,明儿我想一大早就进县城,恐怕要用一下家里的骡车。
李氏倒是没有反对,点点头,
如今地里面的活计,也用不着大牲口,你自牵去即可。回来的时候记得上驿站,看看有没有老三的消息。
唐老二闻言点点头,唐晓福算了算,时间也快到秋季了。
于是转头对李氏问道:姆么,是不是快到三个相似的时候了,过些日子等到地里边的事情安排好了,我和向北就动身去府城吧。
李氏点点头,想到远在他乡的儿子,也有些担忧。
我之前做了些酸萝卜,每逢天热的时候,老三就苦夏吃不下去饭。到时你们走时候,就带一些过去。
唐晓福想着临行之前将渔场当中那些河蚌都开出来,将所有的珍珠汇拢一起到府城卖掉换银子。
于是乎吃完饭,就快手快脚的帮着李氏刷碗,然后就躲在屋里边一边空间重地一边开河蚌。
唐老二第2天一大早,就跟村里边的几个汉子一起进城做活了,
天都已经全黑了,唐老二依旧没回来,
李氏只当他是活计多在主家住下了,
不想后半夜的时候,唐老二一脸惊慌无措地跑了回来,身上竟然还有几分脂粉味儿。
第162章 有力的证据
团哥儿本来在家里十分担心,唐老二怎的去了县城迟迟未归。
见他回来连忙迎了上去,却见他满身脂粉味儿,顿时就红了眼眶。
二郎,你,你这是做什么去了?
唐老二顿时慌了手脚,连忙七手八脚的抱了抱团哥儿,出言解释。
我们今儿去王老爷家帮着盘炕,活儿做的不错,王老爷家给了不少的赏钱。同村的几个就说要出去酒馆喝顿酒,我实在推脱不开就跟着一起去了。却没想到那几个小子竟然叫来了花楼的哥儿。哼!,害我白花了一百文钱。
肉疼的紧唐老二,这边有些话题偏转,愤愤不平的叨念。
那边团哥儿一听说他竟然叫了花楼的哥儿,眼泪就夺眶而出,咬着嘴唇,哆哆嗦嗦的问。
二郎,你,你是何意?难道你是腻了我不成?喜欢那的烟花柳巷的哥儿了,呜呜呜。
别看团哥儿平时坚强的很,但是对唐老二那是真真死心塌地的。
这会儿猛然听到这样的消息一下就行。
李氏在旁边一听,顿时瘦了眉毛,拎起帐子旁边的门栓,就去打唐老二。
好你个唐老二啊,这才去县城几趟啊,就学坏了。今儿你姆么我非得好好教训你!竟然敢上花楼去叫哥儿了,简直是胆大包天。
婴儿手臂粗细的木棍打在身上,疼得唐老二嗷呜嗷呜直叫,可是压根不敢反抗。
看到自家夫郎哭了,心中又是焦急又是心疼,连忙说道:姆么,姆么,您停停手,真的是误会。那哥儿可不是我叫的,我也没碰他们,远远的躲在一边,只是喝酒吃菜来。
团哥儿听到这里边擦擦眼泪,眼中的湿意渐渐退了下去。
团哥儿,你别怕,我教训他!
李氏看着模样,连忙紧急提棍子,又打了两下问道:你个小子以后可不敢这样胡来,那些个出门没赚几个铜板,就敢胡来的日,日后离他们远远的,有活计以后也不带他。
唐老二满脸委屈:这村里面那几个小子不地道,坑了我的银钱。
唐老二平时是个憨直的性子,他说出这话,李氏和团哥儿到是信的几分。
李氏见大哥情绪好了一些,连忙出声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