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个师爷都是饱读诗书之辈,几人共同商议一番,竟然真的摸到了个头绪。
而县令知道着煤炭的重要,特意请了经验丰富的地理方面的老人一起专研,还真的被他找到了煤炭集中的地方,并且上报给了朝廷,获得了极大的功劳,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随着唐晓福村里面陆陆发现的黑色石头,暂时缓解了大家烧木头的危机。
隔壁的几个村也发现了这种黑石头,是各个村子里面,或多或少都能够捡些黑石头,冬天的时候用来做饭取暖。
整个村子里边几乎所有人家都盘了炕,条件稍好的人家,也学着唐家盘了火墙,点上那黑石头之后,屋里暖和和的。
但是不管哪个村子都有极品,在他们村里边也有那么一户姓周的人家,吉利色唐老二本来看在同村人的份上就是便宜了许多,给大家盘炕就赚个手工费。
算下来如果自己出工出料的话,唐老二最多也就收个百十来文,遇到条件不好的人家,甚至可以赊账明年用铜钱或者粮食的都可以,也不着急偿还,就是想让同村的村民都能过个暖暖和和的冬天,
但是周家的一家子都是个吝啬的,当家的爷们儿更是抠搜的不得了,舍不得百文钱盘炕。
唐老二看着他家那几个娃娃可怜,都说暂时可以不用给铜钱,就给盘炕。
等到明年,哪怕秋收之后给点粮食抵偿也是可以的,就这样周家汉子都不同意。
一大家子人都过着买棉被,用中间的火盆取暖,把几个孩子冻得瑟瑟发抖。
第2次大暴雪来临之际,他家最小的一个娃娃就在他没注意的时候,梦中被冻死了。
第204章 骤降
周家一家子那就是个泼皮无赖,最小的孩子因为自己的吝啬疏忽被冻死了。
周家的么么就赖上了唐家,一大早的,就抱着那小娃娃冰冷的尸体,站在唐家院门外破口大骂。
好你个唐老二,没心没肝儿的东西呀,整天就是挣那些黑心钱。如果不是你不给我盘炕,我家小幺儿怎会冻死啊,呜呜呜,你赔我家小幺儿的命呀。
这外面大冷的天儿,几乎也没人出门看热闹。
离得近的几家人都趴在自个儿家窗缝里边往外瞅,有那些爱八卦号信的小夫郎,穿的严严实实,站在自家院墙里边,伸头朝外看。
周么么一见看热闹的村民多了,那骂的更加来劲儿。
他抱着手里边那个早就已经冰凉僵硬的小尸体,哭的那叫一个声泪俱下。
周老二!我告诉你别做缩头乌龟,你害死了我家阿幺,我要你成面快出来磕头认错,你们唐家算什么读书的人家。出了举人老爷又怎么样仗势欺人,害死了我家幺儿,今儿我就要跟你们没完没了哦,我可怜的孩儿啊。
周么么的嗓音又大,又尖锐叫骂之声,几乎传遍了半个村子,唐家人怎么可能听不到呢。
唐晓福闻言眉头蹙着,他伸手捂着怀里变小曦辰的耳朵,眼神也是微微冷了下来。
团哥儿第一个忍不住了,将怀里的阿受塞在王仪身边,请他照顾,披上羊皮套子就出到院门外,差只要骂外边的周么么。
嘿,你们周家真是脸皮都不要了,我当家的爷们儿,当时给你家盘炕就收了七十文钱,你家说没钱,他也答应你家可以缓缓再给,甚至明年秋天地里有了收成,随便给点粮食抵账也可以。
那周么么被团哥几句话噎的一下楞一下。
旁边看热闹的村民分别指指点点。
是啊,唐家儿郎挺好的,人家我们家今年冬天的炕和暖墙,拿不出那么多铜钱,就自己准备的红砖和泥,他也上门给做了。都说好明年再收成的时候,随意给一些粮食就可以。
我家也是我家也是,我可听隔壁村的好友说了,这唐家二郎给别的村盘炕,可是要一百多文,那火墙也要一百多文。就是同村子的,这才让大家自己拿了材料少收好多钱呢。
村民们的议论,都听在周么么耳朵里,他的脸上一阵阵青一阵红。
他索性坐在地上开始撒泼打滚。
没天理了,你们这些趋炎附势的小人啊,他唐家不过就是出了个巨人,还没做官呢,你们就像狗一样上赶的巴巴贴上去,可怜我家的小幺儿啊呜呜,无人申冤呀!
李氏怎会容许周么么一直在他家门外,败坏周三郎的名声。
只见李氏随意提起旁边的夜壶,大踏步的走出门来,打开篱笆门。一下就向那周么么身上泼去。
有怨你就去县衙击鼓鸣冤,孰是孰非,我相信现令大人自然会给个公道。你们姓周的人家吝啬,我家二郎好心赊账给你,你都不想要,想白得我家二郎的手艺给你家盘炕。呸!真是不知廉耻!你们一家子大人都好好的,独独冻死了一个小奶娃,也不怕遭了报应,竟然还敢赖上我家,简直就是黑了心肝!有能耐不怕冷,你就在外边继续哭嚎,再理你,我就不姓李!
说完,李氏就冷哼一声,凌厉的眉眼扫过其他人家院子里边伸头伸脑看热闹的村民,转身回到屋里面哐当一下关上房门,当真是不再理会外面的周么么了。
这周么么被泼了一头一脸的脏水,浑身简直是又腥又臭,就骂了一阵子见无人回答,冷风吹过,浑身冻得瑟瑟发抖,这才一瘸一拐的回家了。
至于他怀里那个可怜的小娃娃尸体,也被他随意丢在旁边的山沟里边,一副不在意的模样,看到的人无不唏嘘。
这回外边滴水成冰,大家看了几分钟热闹,也实在挨不住冻,都回屋了。
唐晓福耳聪目明,听到那周么么骂骂咧咧的走了,见到他竟然就将他那所谓疼爱的小幺直接扔在路边。
唐晓福也是心有不忍,于是就拽着赵向北,穿上厚厚的羊皮袄子,重新将那个小娃娃。在山中选了一个春季开满鲜花的阳坡上安葬。
唐晓福和赵向北漂亮的石块给小娃娃来了一个好看的小坟包。
赵向北用长剑削了块木头上面刻下这小娃娃的名字,算是墓碑。
唐晓福放下手中的最后一块石子,跟在那目前替墓碑抚去面上的薄雪,低声叹道:希望你来世投胎的时候一定要选个好人家,能够读书识字,有疼爱你的双亲。
赵向北上前按了按唐晓福的肩膀,却没有多说些什么,只是陪他站了一会儿,俩人这才回到家中。
周家又来闹了一两回,这次唐家压根就没人搭理他。
外面天寒地冻的,连看热闹的人都觉得的无趣,最后还是村长觉得周家人丢人上门去,说了周家那汉子一顿,这事就悄无声息的过去了。
不过周家这样的人品在村民心中都是留下了痕迹。
平时看不出来,但是等到周家真的关键时刻需要人帮忙的时候,就能看出来,大家都不愿意沾他家的边儿,就怕沾边就要被赖上,不过这些都是后话的。
李氏将之前给唐老三准备的狼皮护腰护膝,以及一些年节之下备的礼物打包。
准备过些时尚唐晓福带到县城里边,托商队送到府城。
今年唐老三留在府城里面,去陆大先生家过年就不回来了。
李氏和唐老爷子尽管舍不得,但也知道天高任鸟飞,男儿志在四方。
于是只能更加多的准备些过年要用的年礼和家里边的一些东西,打成个大包裹送到府城,让唐老三一个人过年的时候也能够自在一些。
眼看着进入腊月风雪更大了,有一天晚上唐晓福睡得正沉,忽然一下就醒了,打了个喷嚏,感觉浑身发凉。
唐晓福一惊,连忙推醒身边的赵向北。
向北,快醒醒!快醒醒!怎么忽然温度这么低呀?是不是外边的炉子熄了?
赵向北一个机灵被唐晓福推醒了。
唐晓福也顾不上披衣服,连忙光着脚下地,就去旁边胖儿子的小床边见自家胖儿子。
小脸睡得红扑扑,这才算放下心来,伸手连被子,带毛皮褥子将小家伙抱在怀中,重新做回到赵向北身边。
你去外面看看炉火吧。要是熄灭了就多添两枪,没这家里边又是老人又是孩子的,莫要着凉了才好。
前些时候下大雪,这两日家里的爷们们都在清理院子里的积雪,太累了,所以睡得比较沉。
赵向北这会儿也完全清醒过来,摸了摸自家胖儿子热乎乎的小脸蛋,闻言点点头。
好,我这就去,你带着小曦辰先睡。
赵向北说话就穿上羊皮大衣,重新套上棉裤就推门向外走,就这一推一关门的功夫,唐晓福都能感觉到一阵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