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时候火堆熄灭,老人家就在冰凉的木床上生生被冻死了。
这还是隔了几天,家中人一直没见老爷子从屋里出来,气不过上门去找,这才发现的。
这事在村中引起哗然,老村长也是年纪大的,村中有许多年长者,面临到这种儿子不孝顺的事情,都是惊恐非常,严厉警告自家晚辈。
而那老人的两个儿子互相推诿,都说是对方言辞过激,这才逼的老人家活不下去,竟没有一人操办老人的丧事。
最后还是村长看不下去,请了村里的青壮年帮着老人挖了坑,这才将人草草的安葬了下去。
而这个老人被冻死的事情,仿佛就像开启了什么潘多拉魔盒。
尽管有火炕和火墙的加持,但是并不是每家每户都有足够的木材和煤炭。
有许多人家偷懒,甚至是侥幸心理,夜晚没有点燃炉子取暖,一家人就这样生生被冻死了。
刚开始的时候,村长还会组织人将这些冻死的村民安葬,后来越来越多的人被冻死家中,大家也就麻木了。
村子里蔓延出了恐慌的神色,等到温度真真正正降到了零下四十九度的时候,唐晓福也是心惊肉跳。
所有人都龟缩在家中,呆在那有火炕有火墙的地方,一家人挤在一个屋檐下中烧火取暖,期盼着这个冬天赶快结束春日的暖阳,赶快降临人间。
唐晓福在后山种的那些果林子,也被村里人砍得干干净净。
面临如此的严寒,唐晓福也实在是无力阻止,也没有掩盖那些在后山放下的煤炭,让村里人将煤炭挖回家取暖。
这场严寒,就像一场永远醒不过来的噩梦。
村中的孤寡老人,都被村长集中在了一间屋子,家里里青壮少的,或者是柴火煤炭准备不足的,就将他们都放在一起,尽量挪到一个房子之内集中的烧炉子供暖,也能节省一些柴。
史东明所以说这些日子上山也砍了一些柴火,但到底准备不足,最后只能带着那小娃娃,跟村民们一起集中的取暖。
唐晓福无能为力,只能在他们离开前,偷偷塞了一些奶糖,还有毛皮褥子。
奶糖稍用水化开,就可以喂小娃娃喝,那毛皮褥子虽说是兔毛的,但是格外的厚实暖和。
唐晓福希望能帮着小奶娃度过这个冬天。
急诊暴雪过后,整个外边的天都是阴沉发黑的。
就算正中午阳光也时分的稀薄,外边冷极了。
唐晓福根本就不敢让小曦辰出这个屋子。
好在为了吃饭的时候,不至于太冷,。
唐老二早早的就在厅堂铺上了火炕和地暖,虽说烧火用的柴火多了一些,但是唐家地窖中还有不少的煤炭,倒是勉强可以够用。
别看冬日里没有什么活计,但是天冷的人消耗的能量就大。
李氏也不吝啬,将地窖里那些冻着的肉,分批拿来吃。
每一顿饭都要有一个肉菜,有时也会熬些萝卜羊肉汤,给大家暖暖身体。
唐晓福也怕这个寒冬,真的将家里人身子的根本冻坏了。
早上的时候等天气暖一些,就让赵向北带着大家一起做养生功法活动活动筋骨。
说来也是神奇,这样升功法,打上两遍之后,周身就会缓缓浮上,暖一人也没有那么冷了。
家中的几个小奶娃年纪不大,但是正是好奇学大人的时候,跟在赵向北屁股后面比比划划。
虽然说做的动作不是很到位,而且没有长性,但是动一动,总比终日待在炕上躲冷强。
而且这套养生功法,看上去缓慢柔和,但是能坚持做个两三遍下来,人也会出不少的汗。
这冬天温度这样低,唐家进了少有人生病,也是让唐晓福十分欣喜的地方。
五根手指各有长短,大概是为人双亲的但凡有几个孩子,都会各有偏颇。
也许是因为新生的儿子比较娇嫩,大房两口子的心思都在那个小娃娃身上,不至于虐待了宝哥几个,但是到底是忽略了。
唐晓福看着几个孩子总是眼巴巴的想得到双亲的关注,心中颇不是滋味儿。
他空间里面畜牧场留下的皮子很多,闲来无事的时候,天冷又不能出门,唐晓福就和李氏一起将那些兔皮做成一个个小帽子和手套,给家中的几个孩子。
唐晓福那边的皮子很多,练手做了孩子们穿的贴身小马甲,都是做的精巧非常,穿在身上暖暖和和在。
王仪许是看到了几个孩子身上穿戴的皮毛,有些过意不去,就特意拿了半斤红糖,到唐晓福那边了表感谢。
顺便想再求一块皮子,给他家新生的儿子,做个小褥子保暖。
第211章 极度寒冷
王仪到是对那个新生的儿子百般宠爱,很怕迟了一步,他儿子就没有毛皮毯子用了。
唐晓福看了看他,嘴角勾起若有似无的笑容。
皮子我这倒是还有不少。只是宝哥儿那孩子近几年大了,越发的懂事了。如今虽说这新生的孩子尚且年幼,需要更多的照顾,但是宝哥儿也才两三岁,正是懵懵懂懂的时候,你合该多关注一些才是。
王仪听到唐晓福这么一说,脸上微微有些僵,有些不自在地侧了侧身。
这不是最近,那孩子闹得狠,整夜整夜的不睡觉啼哭,让我和大郎抱着,难免疏忽了一些,多谢福儿你提醒。
这种事情唐晓福可以提点,可以适当的帮忙,但是没有强逼着双亲更关注哪个孩子的道理。
他只是似笑非笑的从箱子里边拿出之前就准备好的灰色兔皮,卷成一卷地给王仪。
这兔毛是我特意选取的幼兔的皮毛,格外的软保暖,只是没时间缝制。你的针线活也不错,回去照着小娃娃的尺寸,自己缝一个合心意的就好了。
王仪摸这触手柔软的皮毛。笑的那是合不拢嘴的连连点头道谢。
哎呦,到底是咱家福哥有本事瞧瞧这皮子,这么好。我回去这就做个小毯子,日后啊咱家小东升,可是要好好感谢他姑么么的。
大房家的儿子由于是冬天出生,近几日商量出的名字就叫东升,唐东升。
倒是个朝气蓬勃的好名字,两个人又闲聊了几句,王仪这才捧着得来的皮毛,笑眯眯的回屋去了。
唐晓福虽然出生提醒,但是收效甚微,人心都是有偏颇的,做双亲的也很少能一碗水端平
唐晓福之前以为唐老大是个心思正派的,对于孩子的性别没有过多偏爱的。
但是如今看来他们到底是偏颇儿子多一些,宝哥几个也是吃饱穿暖,可是得到的关注确实更少一些。
特别是在古代的农耕社会,儿子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体力种地。
而且儿子也可以读书,科举入世,这里的哥儿的虽说体力上比上辈子唐晓福那个现代的女子好一些,但是到底由于大齐的限制,哥儿是不可以科举入世的。
虽说大齐这边民风比较开放,哥儿也可以当家作主。
但是独立户头做主的哥儿,是不能够再另行嫁给他人,只能招赘入门。
每每想到这里的唐晓福,就觉得心绪不平,有些难过。
但是他也知道这是一个朝代一个时代,千百年流转下的结果,不是他一个小小的穿越者,凭着几句话,一些小聪明能够改变的。
他能做的只是尽自己的所能帮助在乎的人获取到更多的资源。
自从唐晓福发现自家胖儿子比寻常的孩子聪明许多之后。
他就有意识的在孩子小的时候用现代的一些幼儿养育方法进行教育启蒙。
在玩中陪着孩子学习,培养他读书的专注力和数学的思维能力。
而宝哥儿带着两个弟弟,经常在唐晓福这边吃糕,点吃果子。
闲暇的时候,几个娃娃跟着小曦辰一起玩,也听了一些。
唐晓福本着一个羊也是赶,两个羊也是放的原则。
几个小朋友一起互相可以督促,就顺带着给宝哥儿他们几个都讲故事。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