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灼华道:来晚了,请母亲恕罪。
掌管几郡的当家主母,哪有那么多空成天守在府里伺候公婆。沐真道:知道你忙,什么时候有空过来都成。我这有丫环婆子管家小厮,用不着你伺候,先顾着你自己。
萧灼华应道:是。她瞟向四周,没见到赖瑾。
沐真道:巡视宅子去了。
萧灼华有点羞窘,不敢再看沐真,乖乖地坐在旁边。
沐真瞧见她那乖巧拘谨的模样,在心里暗叹。多好看的孩子,明明是公主之尊,却让萧赫给养得战战兢兢连半点差错都不敢出的性子。这么一个虎狼世道,性子软绵了,可不好活的。慢慢来吧,她都敢射杀朝廷的中郎将了,等将来底气足了,哪怕没赖瑾撑着,想必也能立稳了。
赖瑾逛完一圈,刚迈进前院便冲他阿娘嚷嚷:我就说让萧灼华安排人过来给你们打理吧,谁还在屋子里放恭桶啊,多臭,派个泥瓦匠过来修一个卫生间,放个马他一抬眼,看到坐在堂中的萧灼华,吓得后面的话咽回去,打招呼:殿下也在哈。你不是在议事吗,跑这么快的吗?不管啦,亲两口子,直呼名字就直呼名字吧。
萧灼华头一次听到赖瑾连名带姓地叫她,不由得回头望去。所以,公主殿下只是当面喊,私底下都是直呼名字的?她听着赖瑾那熟络的语气,有点别扭,又有点受用,似乎他没把她当外人,就是不知道是当家人还是当管事了。
赖瑾凑过去,说:你也是喊的我名字。
萧灼华莞尔,点头,轻轻地嗯了声,说:喊名字好。
沐真看人都齐了,扭头对身旁的桂婶说:叫厨房传膳。
桂婶应了声,当即去传膳,顺便把在后院的赖琦他们几个也叫来。
一大家子热热闹闹地吃过午饭,便习惯性地准备散去,赖瑾想着大家都忙,回头想要凑齐还得专程去通知,于是说:我们喝会儿茶呗。
赖琦对茶没兴趣,说:吃饱了。
赖瑗踢了脚赖琦,让你喝茶就喝茶。
赖琦立即意识到肯定是有事,于是默默地挪到旁边的茶桌旁。
一群人落座,仆人沏了茶端上来。
老成国公已经是久不管事,也就是意思地凑过来旁听。他端起茶,慢慢地吹开上面飘着的叶子,小口轻饮。
赖瑾说:阿爹有七个孩子,儿孙绕膝,子嗣无忧。如今,我既承袭了清郡沐氏主支的家业,且主支只剩下阿娘和我。我当着沐氏家主,却姓着赖,不太妥当。
老成国公的手一哆嗦,差点让茶烫了嘴,问:你要改姓?他有七个孩子,嫡子就这么一个。谁改姓,也不能嫡出的
他瞥见老妻看这来的眼神,想到赖瑭干的事,再想到清郡举族迁徙,顿时默然,心却似滴血般难受,端茶的手都有些不稳了。
赖瑾说:其实我觉得吧,不管我姓什么,都不影响体内流着谁的血,但有些事,姓氏亦是传承,随着家业传承而传承。我不能得了清郡的家业,只拿好处,却不履行义务。他看向老成国公,说:阿爹,你有七个孩子,分一给阿娘呗?
老成国公心痛不已,问:定了?
赖瑾微微点头,说:定了。这种事解释再多都没什么意义,他知道阿爹一定会很难受的,儿子都十五岁了,突然要改姓,不随他了,任谁都受不了。若是阿爹对他不闻不问没什么感情倒也罢了,赖瑾心里明白,阿爹是疼他的,要不然,哪能一打滚就给金子。大板子下去,起不起?不起继续打,打到受不了了,自然就起来了。他知道阿爹心疼他,才敢那么打滚,要不然,遇到萧赫那种动不动亲手弄死儿子的,打滚,算了吧,先苟命要紧。
老成国公哦了声,又习惯性地扭头跟沐真商量:那就定了吧。儿子是随发妻姓,让沐家有个后,也行吧。
沐真点头,说:成。挑个日子,把这事办了。
赖瑾啊?了声,问:不就是改个名字的事么,还要挑日子?我回头让人把我的户籍名册更个名就成了呀,呃,再通知大伙一声。
沐真道:取字,都得召集亲朋好友告之,你改随母亲,自是要召聚沐氏族人、亲友见证此事,还得在族谱上,更换你的名字。
赖瑾一想,也是,说:我听阿娘的。
沐真道:你是朝廷亲封的镇边大将军,陛下是你的岳父,此事要上折子告之朝廷。
赖瑾道:成,我回去就写。
萧灼华看向赖瑾,脑子都是嗡的:国公府唯一的嫡出公子,竟然还能改随母姓?
她又看向沐真,忽然很羡慕她能让儿子活得有如此底气。她想成为沐真这样的。
赖琦和他夫人岚玉,以及赖瑗、赖琬都傻了。
许姨娘坐在旁边,也是目瞪口呆。
有嫡子随母姓的,但一般都是嫡次子随母姓,他们从来没见哪家让唯一的嫡子随母姓的,更别提是中途改姓了。
第109章
赖瑾如今叫沐瑾, 他看了眼呆滞的众人,留着他们继续慢慢消化,对沐真继续说:淮郡的总人口只有二百万, 郡城最多只能容纳吸收十万人左右, 再多的话,挤大街上都住不下。虽说各县乡还能分一些去种地,但来的大部分都不是种地的人, 分不了多少出去, 军营里也只能吸收几万人。
沐真示意沐瑾继续说。
沐瑾说:据我所知,清郡有族学,大部分人都能识几个字。
之前军营中扫盲的时候,清郡的人学起来比别人快,哪怕再文盲的,多多少少都能写一些字, 握笔什么的都不用现学。笔墨贵, 许多人家舍不得,孩子派去族学学上几个月, 不爱学, 就回家习武了。对他们来说,习武才是前途, 习文,除了家世好能做官的,那都是要求会写名字就成了。文化普及度广, 哪怕大部分人学得不怎么样,出人才的概率也比别人高。
沐真受不了沐瑾的啰嗦, 道:你就直接说要做什么吧。
沐瑾说:有学识, 脑子灵活, 安派去乡县当地主种地,过于浪费人才。我的打算就是把他们都留在郡城开作坊做买卖,这来钱也比种地容易。倒手一匹马挣的钱,够小户之家挣上一辈子的,对不对?
沐真抬眼看向沐瑾,心说:我又没反对你做事,用不着说服我。她倒是懂沐瑾的意思了,说:明天你来一趟,我让已经到淮郡的沐氏族人来见见你,至于要怎么安排,你自己看着办。
沐瑾笑着应道:好。
沐真看着沐瑾就愁。他还好意思说老三是话唠,老三的话真没他多。说什么事七拐八绕的,听得她都累。她说道:行啦,忙你的去吧。
沐瑾说道:我陪陪我阿爹。得安抚下老爹受伤的心灵。
老成国公挥手,道:你忙去吧。
沐瑾拖着椅子挪到老成国公身边,说:阿爹,大哥守东安关,撑了三年,想必成国公府的家底都快掏空了,已是强弩之末,必须得调整战略打法。几郡合兵,主将调兵隔着好几层,任何一环出问题都能致命。我们撤了,东安关由他一人执掌,趁着冬天两军休战,把军队整合起来,再靠朝廷支援,这场仗才能有转机。
老成国公抬眼,定定地看着幼子。
沐瑾知道,这些道理,阿爹都明白,但阿爹不能说。因为归根到底,就是赖瑭打不起仗养不兵,抢亲弟弟的东西来续命,顺便扩一波地盘壮大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