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之所以能入主中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重视汉人大臣。
蒙古的教育水平很低,整片草原都存在着重武轻文的现象。
这种情况在草原出现其实一点也不奇怪,但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刚需。
不少蒙古部落早就开始在边关大肆招募汉人文官,为的就是能加快部落的发展。
瓦剌便是其中的一个。
“中原王朝鼎盛,向来都是傲视群雄般的存在。”
“自秦朝开始,边境蛮夷便无人敢造次,面对中原,只能相隔而叹。”
“盛唐时期,突厥更是被杀的片甲不留,整片草原几乎都被唐朝占据。”
“虽说中间也没落过一段时期,但中原王朝从来都是天下的中心,即便是短暂的衰退,也根本抵挡不住他鼎盛的光辉。”
“况且我大明现在国富民强,繁荣昌盛,在中原王朝之中也算得上是佼佼者。”
“但本宫就弄不明白,为何还有人甘愿背叛大明,只顾自己的利益,去当草原的走狗。”
“如此明目张胆的叛国,还毫不知羞愧的扬言,良木择禽而栖。”
“这些读书人的书真的是读到狗肚子里了吗?”
“连忠君都做不到,有何脸面宣扬自己的功绩?”
朱雄英这番话的意图十分明显,就是为了抨击在草原的汉臣。
瓦剌所派出的谈判使团,有一半的人都是汉人。
他们当中大多数都在大明做过官,后面被瓦剌用钱财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