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谁都想多拿点钱。
可能是因为童年时期遭这些官员剥削的太过厉害,朱元璋一生对这些官员就没什么好印象。
对大明钱庄,朱元璋其实也没有太过在意。
自建立以后,他就没有再多过问过。
直到前些日子大孙提出要实现钱庄公制,朱元璋才去了解了下钱庄的经营情况。
听完之后,朱元璋大受震撼。
把钱存到钱庄之后,会给一定数额的利息,虽说不多,但苍蝇腿也是腿。
一般来说固定存款都是三年,两万宝钞,三年过后就可以拿一千六百贯宝钞。
也就是说,每年的利钱在三分。
这钱相比于本金其实是非常低的,一些民间的钱庄像四分,五分的都有,一般都要比大明钱庄多。
朱元璋了解到这,心中不免有些担心。
这钱若是都存到大明钱庄,那一年岂不是就要给出好多利息?
这怎么看都是个亏本买卖。
大明的富豪可不少,动辄就是大几十万贯的宝钞往里存。
这样算下来,一年加起来怎么也要给出几百万的利息。
这么说,大孙做这门生意肯定是要亏本。
但经过进一步的了解,朱元璋才彻底明白了钱庄的盈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