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用品,一件也不缺。
根本就不用再从集市上购买什么东西了。
不行!今天,你必须要买些东西回去,还有你!
赵秋云很是强硬的说道,同时,还指向了一旁的周敏年。
唔~~既然这样,那我就买点糕点好了
赵秋云的热情不容拒绝,苏念只得同意。
你呢?
赵秋云又看向周敏年。
赵先生,我想买两把锄头和柴刀,家里的工具,都用钝了。
周敏年早就想把家里的工具给换了,如今来了集市,自然不能错过。
走吧!买东西去!
赵秋云大手一挥,招呼着大家一起走。
赵先生,你先等等,我先去付茶钱。
苏念站起身来,朝着茶摊老板走去。
你别去!我去!
赵秋云喝住苏念,从桌子上的布袋里捞了一把铜板,向着茶馆老板走去。
来,结账!
赵秋云把手中的铜板塞进老板手中。
这位客官,要不了真多铜板,我家的粗茶,一文钱一碗,小孩子喝的是白开水,不用花钱,一共只需要两文钱。
茶摊老板一边说着,一边数出两个铜板,然后,把其他的铜板,又还给了赵秋云。
真是的!你家的茶水怎么这么便宜呢!
手上有钱却用不出去,赵秋云很是苦恼。
茶摊老板一头黑线,他还是头一次嫌弃他家茶水太便宜的客人呢!
付完茶钱,赵秋云招呼着苏念几人,赶紧离开。
沿着马路往前走,正好看见了一家糕点铺子。
赵先生,咱们就在这里买糕点吧!
苏念赶紧喊住了赵秋云。
行,咱们进去!
赵秋云大气的回答道。
老板,把你们店里所有的糕点,都给我装一份!
一走进去,赵秋云就大声的喊到。
啊?每份都要?
糕点铺子的老板,以为自己听错了,不敢相信的询问到。
他家的糕点,品种可是有十多种呢!
每一种都要的客人,他还是头一回遇见。
没错!快给我装好!我还要去买别的东西呢!
赵秋云很是不耐烦的催促到。
好勒,这就给您装好!
虽然客人的要求很奇怪,但是,有生意了,自然要做。
老板手脚麻利的把糕点打包好。
提出来一看,居然叠了高高的一堆。
敏年,提着吧!
赵秋云发话了,周敏年只好提着糕点,往外走去。
这一走出去,就招来了不少人的目光。
谁家买糕点,不是一盒两盒的买呢?
怎么他要买那么多呢?
路人的眼中都是疑惑。
接着,赵秋云又领着大家去买了锄头和镰刀。
最后,他又带着序序去了书店,买了好几本书。
终于,一袋子铜板用完了。
唉!这里还有一袋铜板呢?
赵秋云看着另一袋铜板,开始发愁了。
钱怎么就用不出去呢!
早知道,他就不换那么多铜板了,提着可真累。
一边的苏念,向赵秋云投以羡慕嫉妒恨的目光。
居然有人会嫌弃自己钱多。
周家上下,虽然物品都是不缺的,但是,银子可是没多少。
整个周家的家当加起来,才不过三两银子。
今天出门,苏念都没敢多带银子,只摸了十来个铜板。
就害怕自己到了集市上多用呢!
赵先生,要不,咱们去买些菜回去吧!给村民们分一分,自从来了青连山,大家也没吃上什么好东西。
苏念向赵秋云提了个建议。
这个主意不错!走,咱们去买菜去!
只要能够把铜板用出去,赵秋云都非常乐意。
你们上哪去啊?
走到半路,恰好遇见了张青山。
张青山早就和他们几人分开了,他特意去找了收猎物的中介,向他询问行情。
他打算重操旧业,上山打猎,到时候,拿到金丰县城来换银子。
和中介商量好后,就去牵回了牛车。
如今,正好遇上苏念等人。
大哥,太好了!可算是遇上你了!
周敏年看见牛车,眼睛都在发光。
他赶紧上前,把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放上了牛车。
糕点、冰糖葫芦、锄头和镰刀都一股脑放了上去。
拿着这么多的东西,可把他给累坏了。
你们,怎么买了这么多东西?
张青山很是诧异的问到。
唔~~赵先生阔气,让我们都得买些东西。
周敏年小声解释到。
还愣着干嘛?走哇,咱们还要把这袋铜板用掉呢!
赵秋云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今天,他一定要把这一袋铜板全部用光。
众人只好随着他往菜场走去。
临近午间时分,苏念等人已经买了一整车的东西。
牛车上被塞得满满当当的。
时间不早了,咱们也该回去了吧!
出来了许久,苏念想要回家了。
走吧!咱们回去!
终于把铜板用完了的赵秋云,心情大好。
此时,集市上已经没有什么行人了。
看来,大家都回家吃中饭了。
来,大家上来吧!
张青山把牛车上的东西整理了一下,招呼着大家上牛车。
众人围在最外圈,挤在一起坐着。
快看!是柳先生!
眼尖的周敏年,看见了从茶馆走出来的柳南风。
我正在发愁,不知道上哪去找他呢!没想到就遇上他了。
张青山小声感叹着。
说完,就架着牛车,去把柳南风接上了。
一群人,带着一大堆的东西,匆匆往青连山赶去。
第一百七十八章 种子
回到家时,已经是下午了。
众人早就饥肠辘辘了。
幸好李桂兰贴心的给大家留了饭菜。
苏念等人,一回家就吃上了热腾腾的饭菜。
张青山和三位先生,也是留在周家一起吃的饭。
吃过中饭后,苏念叫上周敏年,一起整理牛车上的东西。
一堆的糕点、锄头和镰刀、一木杆子的冰糖葫芦还有许多的菜。
冰糖葫芦和菜,是要送到马家村和杨家村的,苏念继续留在了牛车上。
糕点和工具,两人一起拿了下来。
哟!太好了!你们买了锄头回来,我正愁家里的锄头不好用呢!
李桂兰看见崭新的锄头,很是高兴。
家里的锄头,早就老化了。
时不时的,都要周勤年帮着修一修,挖起地来,非常的不方便。
李桂兰早就想要一把新锄头了。
今天去山上,李桂兰看见两个村的村民们都开始开荒了,也跟着心痒痒。
她也想在青连山里,开几块地,用来种田种菜。
别的不行,种田她可是一把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