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位卖手机的赵大妈从一个卖手机的老板,发展成了一个零售业的巨头。
这位大妈收购了一百多间棚屋,重新做了地面硬化和内部装修之后,依托着乌班吉河的运输能力,创造了一个极具阿菲卡本地特色的批发市场。
批发市场乔老板没敢进去,因为那里的人看起来太热情了,他害怕进去了就出不来了。
不过路过码头的时候乔加还是特意去看了一眼,想要感受一下僧伽镇发达的水运业务,结果惊讶的发现码头上居然停着几艘水泥船,河上还有更多的水泥船在穿梭……
他小时候在老家见过这种船在内河上跑货运……没想到现在居然能够在中非重新见到这么古老的玩意儿。
看到乔老板有兴趣,负责驾车的卡曼把车子停在了码头上,让女眷和孩子们先回去,然后让乔老板在码头仔细参观了一下。
乔加下车走到了码头边缘看了看……
整座码头被规划成了两个区域……
一片是商品区,班加苏和僧伽镇周围的农产品剩余都集中在这里,通过水运发往中非首都班吉,然后把大批的轻工业产品从班吉运回来,通过水运转送去刚果境内。
另外一片区域装着一些小型的龙门吊,那里是专门用来装卸煤炭和僧伽镇钢铁产品的。
刚果的煤炭送过来,然后僧伽镇的钢铁送出去,形成了一个忙碌的循环。
整个码头就像是一个上了发条的机器,在全速运转。
十几个调度员手里拿着无线电和大喇叭,指挥只码头的交通和河道的交通,凡是不听话的……都会有几个凶神恶煞的家伙冲过去帮忙把位置腾出来。
乔加能看出来,码头被精心收拾过,但是犄角旮旯的脏乱差依然存在。
码头上的工人身上的工作服无论怎么洗都洗不出来,但是工人的精神状态却格外的高昂。
这倒不是什么大问题,劳动人民身上就干净不了……但是河水肉眼可见的污染却让乔老板有点忧心。
僧伽镇的人口经过统计已经超过了60万人……
当然,他们分部在几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那些「乌贼」触须尽头的工厂和社区承载了60万人中的一半左右。
而被触须环绕的大片区域,也就是适合耕种的地方,被规划出了农业区,吸纳了10万左右的农民。
而不适合耕种的地方保留了原始的风貌……准备等那些闲着没事儿的老头老太太们过来看看怎么设计公园。
这是巨头老朱做出了重要妥协,那些公园将会以那些老头老太太的名字来命名,换取他们对僧伽镇的整体设计做妥协。
这帮规划局退休的老头老太太非常的难伺候……因为他们不要钱,所以对规划施工的要求格外的高。
巨头朱这个一线施工巨头不堪其扰,只能想办法分化拉拢挑动群众斗群众,连拉着老头儿逛窑子的事情都干出来了,最后才妥协出了公园计划。
规划可以按照你们的图纸来,甚至下水道和排污系统还能提高一点标准。
但是规划出来的区域上的建筑结构啥的,真的不能按照你们的想法去建。
现在已经成型的僧伽镇主城区居住着将近20万人,这些人的生活污染……还有上游焦炭发电厂的污染已经开始出现蔓延的趋势了。
负责规划的老头老太太们是真正懂行的……他们在设计之初就把那些高污染钢铁厂一杆子支到了几十公里之外。
专门为他们寻找了地势较高的位置,然后预留了污水处理厂的位置。
就等法兰西人的资金到位,去建设几座大规模的污水处理厂然后通过天然水道进行污水排放。
现在法兰西人消极怠工,第一座污水厂还是僧伽镇自己筹钱建设的。
但是僧伽镇的发展太快了!
本地人反而无所谓,相比环境损失,能赚到钱养活自己的家人才是最重要的。
河里没有鱼了有什么关系,过去有鱼吃也经常饿死人。
那些老人帮忙规划的排污水道附近无法种植粮食……但是有专门的植物隔离,离开那些排污水道的范围,土地还是能够耕种的。
粮食有保证,又能挣到钱,这是中非人过去难以企及的生活。
谁会在意那一点点污染?
本地人无所谓,准备彻底扎根的乔老板就不行了。
他是经历过国内阵痛期的,以环境换发展是穷困国家的必经阶段。
但是有条件的情况下,乔加还是觉得得把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保持下去。
大自然拥有强大的代谢能力,中非的自然环境更是得天独厚。
只要能人为的介入其中,就能控制住污染的蔓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