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晋国自从司马道之掌权以来,朝政日渐荒废,甚至最后与天子司马曜一同玩乐,奢靡至极。
因为太过于贪图玩乐,使得司马道之无法长时间处理政务,便将所有政务交付于其子司马元显。
及后司马曜醒悟,想要重新夺回朝政,却被司马元显联合与司马曜有嫌隙的张贵人,将之捂死榻上。
司马曜死后,司马元显父子拥立了皇太子司马德宗继位。
可笑的是,司马德宗智力缺陷,就连冬夏的都无法区别。
因此司马德宗继位后,晋国皇帝的权力再次大大下降,使得朝外许多将军实际上已经自立,不受君命。
朝内的权力也完全的落在了权臣之手,即司马元显父子。
多年来以司马父子为首的上层朝贵昏庸享乐,丝毫不顾地方的发展。
使得地方豪强横行霸道,官吏形如豪强鹰犬,乌烟瘴气,百姓苦不堪言。
再有晋廷创立之初,为了管理南下的被人,设立大量的侨郡桥县,专门设置一种户籍称之为“白籍”。
因为白籍之人没有土地,所以并不存在缴纳赋税一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次北伐的失败,使得北人不得不在当地生根发芽。
其中,北人中的上层豪族成功在当地拥有了大量的田地庄园,而下层百姓则多沦为了豪族的部曲、佃农。
而因为侨人是白籍,所以不需要缴纳赋税,而一直居住在当地的旧人却承担着大量的赋税,形成了侨旧矛盾。
为了解决国内的侨旧矛盾,晋廷便多次实行的“土断”的政策。
即以土著为断,重新整理户籍,将当地百姓不再分为侨人、旧人,一律在所居郡县编入正式户籍,取消对侨人的优待。
桓温、谢安都推行过此策,实行后,一时间财阜国丰,豪强肃然,国内矛盾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可是随着时间再次推移,接受土断的侨人开始回过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