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青伸手拿起一支制作好的弩矢,只见弩矢的角落上,刻着两个秦国小篆,李青勉强能认出,这是宫九二字。
蒙一说道:“这是制作这批弩矢的匠人留下的名讳,一旦这批弩矢出现问题,制作弩矢的匠人将会承担责任,严重者,可满门抄斩。”
“满门抄斩?”
李青闻言,皱起了眉头,秦法严苛,这绝非什么好事,尤其是对一个刚刚统一的新兴帝国来说。
蒙一没有注意到李青的表情,带着李青继续巡视匠作司各个作坊。
半天过去了,李青对于匠作司有了一些了解,匠作司可谓是秦国统一大业的基石,如果没有匠作司提供的精良武器,秦军战斗力强大,一半是因为秦国特殊的军功制度,另一半,便是秦国远胜其它六国的兵器甲胄了。
校令一职,算是匠作司的中层,不过李青这校令一职只是兼任,除了校令之外,李青还有一个酒正的官职。
李青本来以为,自己的两个官职中,校令才是真正的实职,至于酒正,不过就是个酿酒的小官,但是在蒙一的讲解下,李青才知道,酒正一职并没有李青想象中那么简单。
酒正,隶属于大秦奉常,奉常乃大秦九卿之首,主管祭祀、占卜、鬼神等宗教事务,地位尊崇,酒正虽然只是奉常部下属官,但论地位,也远远高过匠作司的校令。
大秦的酒坊,自然比张家那简陋的小酒坊要高级不知道多少倍,而这里面的酿酒师,也绝非张固之流可比,都是天下之名的酿酒大师。
李青并没有在酒坊多待,认了个路之后,蒙一便带着李青准备返回蒙府。
“李青兄弟,哥哥对不住你啊。”
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汉子拦住了蒙一的车驾,那汉子赤裸上身,满脸羞愤之色,单膝跪倒在道路中央,引来不少行人的围观。
“放肆。”
蒙家护卫见有人挡路,当即大喝一声,挥动马鞭就要朝那中年汉子抽去。
“住手。”
李青此时已经看到那中年汉子的样貌,竟是张三,虽然张家有负李青,但眼看蒙家护卫要抽打张三,李青还是忍不住喝止。
蒙一挥了挥手,将准备驱赶张三的护卫们叫了回来,然后看向李青,说道:“李兄,你的私事蒙某就不过问了,你自己处理,我先回府。”
李青感激的看了蒙一一眼,蒙一带着护卫离去,转眼,在场就只剩下跪倒在地的张三和四周的围观群众。
“唉,你起来吧。”
看着一直跪着的张三,李青叹息一声,对张三说道。
张三脸上露出深深的愧疚之色,声音嘶哑的说道:“我张家有愧李兄,张三愿一死替张家赎罪,只希望兄弟不要迁怒张家。”
话音刚落,张三猛然从怀中拔出一柄短匕,对着自己的胸口刺去。
李青见状,大惊,连忙伸手抓住张三握匕首的手,用力一震,将张三手中匕首震落在地。
张三哀求道:“兄弟莫不是还不肯放过张家?不愿意接受我的道歉?”
李青长叹一声,说道:“三哥,我知道,张家派人袭杀我和大哥的事情你应该不知情,罢了,张固以死,我与张家的恩怨就此了结,三哥,你回去吧。”
张三闻言,更加羞愧,说道:“兄弟,张三有负你三哥的称呼,日后但有差遣,张三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张三离去了,看着张三的背影,李青陷入了沉思。
李青不知道的是,就在他沉思的时候,不远处的酒楼上,一个衣着华丽的男子正一脸好奇的望着他。
“此人倒是有些意思,以德报怨,是个重义之人,方毕,你去邀请他上楼一叙。”
男子身旁的一名冷峻中年男子闻言,点了点头,然后朝楼下而去。
“义士请留步。”
李青迈步准备返回蒙府,突然听到背后传来一声清冷的声音。
李青回头,见叫住自己的是一个面色冷峻的中年男子,此人身高八尺,衣着华贵,腰间配着一柄长剑,一看便不是普通人。
李青皱了皱眉头,拱手道:“这位大哥,不知叫住我有何贵干?”
男子说道:“我家公子请义士移步酒楼一叙。”
说着,男子指了指旁边酒楼,李青朝酒楼看去,正好看到一个白衣男子对着自己拱了拱手。
------------
秦国风云 第三十八章 扶苏
李青看着眼前的白衣男子,风度翩翩,气宇不凡,身上有着一股浓烈的贵气,双眸之间如有星光闪烁,嘴角微微上扬,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此人是一个天生的领袖。”
李青心中暗赞道,白衣男子也在打量着李青,面容俊秀,却又不失男子气概,眉宇间总是透露着一丝忧郁,这让白衣男子不由对李青生起了一股强烈的好奇心。
白衣男子邀请李青在他旁边的案桌前坐下,李青刚刚坐定,便有仆人取来酒食,摆放在李青面前。
白衣男子举起手中酒樽,起身说道:“这位义士,刚刚见你与蒙将军同车,莫非义士也是蒙家子弟?”
李青也连忙起身,回敬白衣男子,说道:“我与蒙兄算是兄弟,但我却并非蒙氏族人,在下李青,未请教这位公子尊姓大名?”
白衣男子眼中闪过一丝奇光,笑道:“李兄,我的姓名,你日后自知,今日先与你共饮一樽,待到日后有机会,你我再聚。”
白衣男子说完,一口将樽中酒水饮尽,然后转身离去,他一动身,整个酒楼的客人全部站了起来,李青这才发现,原来这些客人竟然都是那白衣男子的手下。
看着转眼之间变得空空荡荡的酒楼,李青陷入了沉思,这咸阳城果然不愧是大秦国都,藏龙卧虎,达官显贵难以计数,想不到自己这么快就与这些人有了交集。
咸阳宫中,嬴政看着自己的爱子,眼中流露出不满之色。
在嬴政面前,一身白衣的男子,竟然就是邀请李青饮酒的那位白衣男子,而他,竟是大秦储君,公子扶苏。
扶苏看着生气的秦始皇,面色不变,依旧坚定的说道:“父皇,天下初定,唯有将六国有才之士尽数揽入掌中,方能使我大秦千秋永固,而不是将他们赶尽杀绝。”
嬴政冷哼道:“朕对六国余孽,向来宽容,但他们呢?先有荆轲、无名行刺,这次博浪沙更是险些被他们刺杀成功,朕算是明白了,要想天下安定,便唯有将六国余孽全部斩尽杀绝,没有了他们,这天下便真的安定了。”
扶苏苦劝道:“父皇,三思啊,诸子百家,能人异士何其多,他们多与六国有关系,父皇难道也要将他们斩尽杀绝?父皇莫不是忘记了昔日韩非?我们大秦以武力统一天下,当用仁义治理,方能使六国归心。”
听到韩非之名,嬴政沉默了,韩非,本是韩国人,荀子的学生,法家的代表人物,昔日韩非出使秦国,与李斯的一场辩论,让嬴政十分欣赏韩非,有心留下韩非,可最后却因为李斯从中作梗,导致韩非下狱,并在狱中服毒自杀。
韩非之死,一直是嬴政心中的一个遗憾,扶苏此言一出,嬴政顿时想到了那个款款而谈、意气风发的韩非,心中叹息了一声,嬴政挥手招来在一旁侍立的赵高。
嬴政说道:“拟旨,撤销对博浪沙刺客的追捕,因为此事而被牵连的人也一并释放。”
扶苏深深的施了一礼,说道:“儿臣代表六国遗族谢过父皇。”
扶苏走后,嬴政看着赵高刚刚拟好的圣旨,却迟迟没有落下手中的玉玺。
“赵高啊,你说扶苏刚刚此言,有没有道理?”
嬴政突然将目光看向赵高,赵高连忙低头,说道:“公子此言,自然是有理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