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中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石化在原地,看江铭的眼神如同看怪物一般。
图灵测试?!
这是仅次于P/NP问题的信息学界第二大难题,也是人工智能发展的终极目标之一。
至于为何是终极目标,并不是说通过图灵测试已经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极限。
而是因为如果真的可以使得机器自主思考,那么在大量数据与超强的计算力下,将立刻开启人工智能自我进化的道路。
后续的智能化提升,将会是一片坦途!
但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也是可想而知的,当年提出这个测试的特级研究员阿兰·麦席森·图灵预计,人类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至少发展两百年!
而如今才仅仅过去八十年罢了。
虽然在江铭的不断创新下,信息学领域捷报频传,但和通过图灵测试相比,也只能说是小打小闹。
众人震惊。
在图灵的规划中,极具前瞻性地把人工智能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基于规则的AI、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认知计算、自主智能。
江铭这个学术规划,简直要把信息学向前推进两个大阶段,一个迈步走到自主智能的程度。
这真的能实现么...还是说江铭只是因为没想好反而画了个大饼?
评委们谁也拿不准江铭的意图,只得耐住性子继续往下听。
江铭把PPT翻到下一页,一幅巨大的神经网络结构图出现在众人面前。
结构的核心是十二层堆叠的独立模块,每一块中都包含着全连接层与多头注意力层,被归一化层一层层分割开。
高泽一眼就认出这个模块结构是源自于江铭之前设计的transformer模型中decoder的那一半,只不过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远超之前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