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员代答不理的回答,就三个,早卖完了。
林小红都没问哪天进货,反正是来不及了,明天就开学了。
估计也是因为要开学了,被学生家长给买了。
就这样,这趟供销社之行就这么短暂的结束了。
李小河评价,供销社没有百货商店好。
娘四个一到家,推开大门,看到林母居然坐在门口。
林小红立马跑过去了,娘你咋来了?赶紧开门。
姥姥!x3
林母应道,哎!我来给你送蘑菇啊,这又是去哪了,娘四个都不在家。
林小红拎起装蘑菇的面口袋,娘先进屋。
李小河抱着姥姥的手,姥姥,我们去镇上供销社了。
林小红:想给孩子买学习用品来着。结果买了个寂寞。
林小红让大江烧火,让小溪给林母冲碗麦乳精。
林母低声呵斥,你真是太能糟钱了,还买麦乳精。
林小红赶紧狡辩,这个是有原因的。我去县医院,和医生描述了仨孩子的情况,医生说有些营养不良,我想买奶粉来着,可是医生不给开票啊,我左求右求的,最后给开个麦乳精。
所以不是她的锅。
林母听她这么说,更是不肯喝了,那给孩子们留着,我不喝。
林小红抽抽嘴角,那么一桶呢,不差这一碗。
给仨崽崽使眼色。
小河率先出马,拉着林母手晃悠,姥姥,我们早上就隔过了,可好喝了,你就喝了吧。
林小红觉得稳了,小河是真会撒娇啊。
别看小溪是女孩,都没她弟会。
果然,林母嘴巴都笑不拢,好好好,姥姥喝,还是我外孙、外孙女孝顺。
林小红:她买的麦乳精好吧!
林母端起碗喝了两口,吧嗒几下嘴,是挺好喝的。
林小红保证道,等回头我再弄到票,我给您和我爹也买一桶。
林母又想骂人了,我和你爹可不要,买了我给你扔了。你赶紧看看那蘑菇,我挑了四家才买齐。
林小红打开面口袋,抓了一把,是一把榛蘑,品相挺好的。
就是没有小鸡,要不然来个小鸡炖蘑菇,肯定香。
林母又说,价格比回收站多五分,你这毕竟是挑好的,猴头菇本来就少。
林小红一点没觉得贵,合适!太合适的。还是我娘厉害!
她都有些不舍得邮了。
哎,猴头菇怎么吃来着,好像是煲汤,今天晚上就先煲一顿。
林母笑骂,少给我戴高帽。
林小红语气诚恳,娘,我说得可是真心话,比珍珠都真!
旁边听音的李小河立马记住,比珍珠还真这话好玩。
第69章
◎开学了◎
林小红往盘子里放了一把榛子, 一块大白兔和半块桃酥,还有一大缸子热水,小河,这是你上午加餐, 出去玩可以, 不许去河沟边。
现在冰已经在开化了, 冰面已经不安全了。
李小河盯着好吃的, 乖巧的连连点头,娘我不出去, 就在家呆着。
林小红觉得倒也不必, 毕竟在屋里猫一个冬天了, 都快长毛了,出去玩玩还是可以的, 你去找你大爷爷家堂哥一起玩呗。
李小河撇嘴, 委屈巴巴,他们不愿意带我, 愿意带我哥。
林小红知道, 大孩子一般不愿意带年纪小的, 怕捣乱, 那要不给你送姥家?
那边有比小河小的表妹。
李小河直接上手推, 到了门口, 摇晃着小手, 娘, 你们快走吧。娘!大哥!二姐!再见!
李大江回头叮嘱, 出去玩记得锁门, 钥匙带好, 不许丢了。
李小河很是不耐烦, 知道啦!知道啦!
李小溪和弟弟摇了摇手。
林小红拉着大儿子、二闺女,我们走!
学校离得很近,走路十几分钟就到了。
林小红直接带着俩孩子去了校长室,校长,我家老大、老二今年想过来上学,我在家教过了,能跟得上。
校长一点为难的意思都没有,直接同意了,要书么?
林小红回答,不用,在废品收购站找了。
校长更是干脆,那没事了,你送她们去教室吧,学籍得等明年了。
那您忙。
林小红就退出来了。
她们学校,除了校长就是老师。
校长除了负责学校日常管理,还要上课,更要顶班。
比如哪个老师生病了,他就是头号顶替者。
因为校长做得到位,所以林小红才第一时间过来交代一下。
她也知道这事不会被拒绝。
她又不是第一个这么干的。
他们学校因为是生产大队自建的,所以本大队的学生是免费的,但是书费要教的。
不过也允许自带书籍。
很多人家都是哥哥、姐姐用完了(书),弟弟妹妹接着用。
或者像她这样,去废品收购站去淘,很少有买新书的。
所以念小学真的不费钱,可即使这样,队里孩子小学毕业的也不到一半。
走,娘送你们去一年级。
林小红跟一年级老师介绍,赵姐,这是我家老大李江,今年八岁,老二李溪,六岁,以后还得麻烦你帮忙多照顾一下。
赵老师夸赞道,一看就是聪明的,你放心吧。
林小红看着俩孩子被带进教室,被安排坐到了第二排黄金座位,而且还坐在了一起。
心下满意,对着赵老师笑笑,才回了自己负责的班级。
这位赵老师是早年的知青,十来年前就嫁人生子了,成了当地媳妇,所以才能当上老师的。
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高中毕业。
她们学校就五个年级,包括校长四个老师。
校长不负责具体班级,赵老师负责一、二年级,另外一位李老师负责三、四年级,林小红只负责五年级。
林小红有原身记忆,对于如何上课是不怵的。
而且她知识储备更丰富,还做了详细教案,这都是她的底气。
可是进了班级,看着才半个教室的学生,脸上的笑脸实在有些挂不住了。
她数了数,才十一个学生,其中女生只有两个,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叹口气,这种情况她不是第一次遇到了,可仍然无法习惯。
即使是一年级,男女比例也很悬殊。
这年头在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实在太常见了。
女生多是学个一两年,会写几个字、会数数,不是睁眼瞎就辍学了。
能跟着上五年级简直是凤毛麟角。
再次感恩林爹娘,供她读书。
其实不只女生,男生辍学的也不少。
上学期,班级还有十八个呢,包括十四个男同学,四名女同学。
没想到新学期居然有七个没来。
不是她的锅!
这可不是她教学有问题。
有一部分原因是他们自知考不上初中。
如今教育资源匮乏,并没有九年义务教育,所以初中也是要考的。
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一般,加上年纪大了能下地挣工分了,也就不来了。
女生甚至有找婆家的,自然就不念书了。
还有一些学生是学习成绩不错,但是家里条件不行,不供了,认为上学无用,想上也没办法。
有人会问,就剩半学期了,他们不想拿小学毕业证么?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都念到五年级了,找校长通融通融,大家都在一个大队,不看僧面看佛面,小学毕业证仍然会给的。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