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路一天都还没吃过饭,书生饿得头晕眼花,听见这娇媚的声音就痴了,隐约透过狐狸的真身看到了她的人形,眼睛直愣愣的:“像仙人,是仙子下凡吗?”
书生话音一落,狐狸就变换做了人形,果然是个婀娜多姿的美人,冲书生盈盈一笑:“感念公子大恩,奴家会报答公子的恩情。”
适才她是在讨封。对人问话得到肯定的回答则会功力大增,反之会有损修为。在书生之前她已经遇到了二十余人,要么被她吓得晕死过去,要么就开口怒斥她是个畜生。只有书生一人给予了她喜出望外的回答,说她像仙人。
这比回答她像人有用多了,她借此得到了一丝仙缘。若潜心修炼,不出百年便能塑出仙根。狐狸十分感激书生,得知他要上京赶考便提出陪伴在侧,帮他躲灾避祸。
赶考的路上是不太平的,先是遇到了山体滑坡,若不是狐狸警觉,书生就该埋骨在那块山地了。后来又遇到了杀人劫掠的山匪,是狐狸救了书生出匪窝。书生进考场前一日病倒了,也是狐狸施法让他的病不药而愈。
好不容易金榜题名,却又爆出科举舞弊的大案,书生倒霉地被牵连下了狱,不日就要问斩了。多亏狐狸跑上跑下地收集证据,又将那些足以证明他清白的证据交给了审案的官员,这才救了书生一命。
一路上狐狸救了书生好几次,这恩情其实早该还完了。书生衣锦还乡,狐狸去送他,许诺为他完成最后一件事。此事之后,二人两清。
狐狸想得简单,奈何书生是个不知足的。他贪恋狐狸的美貌,又尝到了有狐狸在身边保驾护航的甜头,因而提出的最后一件事是要与狐狸成就好事。
许诺出去的事是不能随意收回的,否则修行路上易生心魔。狐狸同意了书生的要求,与书生一夜/欢好。而书生则以要了她的身子为由,想要纳狐狸过门。
想着人的寿命匆匆几十年,于妖族而言不过弹指一挥间,狐狸没有拒绝书生。然而等回乡后狐狸才知道,书生早就有了妻儿。
说书先生讲到这儿就停了下来,喝了一碗茶水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准备走人了。正听得津津有味就没了,客人们不干了,非拦着说书先生不让走。
这故事中规中矩,架不住说书先生讲得生动,让听的人很有代入感。还有便是题材俗套了些,可是仍然有很多人喜欢。就像穷小子勾得富家小姐一见倾心,再见非君不嫁的话本一样,俗是俗,可世间男子多爱看这类故事,巴不得主人公是自己才好。
就是抓住了这点心理,宁夏才将前半段故事写成这样,让说书先生拿去讲。至于后半段怎么发展除了宁夏没人知道,说书先生也不清楚,只跟客人们道这故事是从书肆办的报纸上看来的,若是感兴趣,诸位可以等待报纸的第二期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