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简烜起了个原则上的头,瞥了一眼周围官员们的反应:
“诸位考虑过这个问题吗?都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秘书沈初最先开口说:
“启禀殿下,臣以为最简便的机构合并方案,就是直接将吴国的清吏司改为大明朝廷的部。
“因为吴国原有衙署的职能是齐全的,能够直接接管大明中央朝廷的所有职能,直接对接和管理地方事务。
“为了方便本土地方机构适应,可以走一个对原有大明朝廷机构拆分、改名的手续,作为诏令下发。
“让地方上认为,朝廷只是将原有的部门组成和名称,都改成了吴国现有的这些形式而已。”
段玉裁还没有出发去欧洲,所以现在也参与了讨论:
“这样‘改名’和‘拆分’的部门数量就太多了,这样一大批诏令发下去会显得非常的突兀。
“所以臣以为,还是将吴国清吏司与朝廷部门对应起来,将职责相同的人员调入朝廷对应部门任职。
“比如税务师官吏直接转入税部,审理司人员直接转入大理寺,都水司、工商司、建设司人员转入工部。
“对于吴国有,而朝廷没有的部门,再走新设部门的流程。
“其实我们现在就是这样做的,各个清吏司已经根据职能接管了朝廷的对应部门,只是实际的官职和品级还没调整。
“这样相当于吴国地方的官员,升迁到了大明中央朝廷,对大明其他地方的影响是最小的。”
姚鼐听到这里插了一句嘴:
“这样调动任职,对地方上的影响当然小。
“但是,都水司、工商司、建设司的人员转入工部的话,实际上是这三个清吏司直接合并了。
“这三个司的人员未来的官职和品级怎么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