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国子学(1 / 1)

秦淮河畔,杨柳依依。

作为全大明最繁华的地段,秦淮河畔可不止有画舫游船,这里还是全大明文风最盛之地,来往文人墨客、举子学仕数不胜数。

若说文人骚客好风流,全被这莺莺燕燕所吸引而来,那未免本末倒置。

事实上,此地先有文人攒聚,又因文人墨客多出身豪富,才吸引来这么些灯红酒绿。

究其原因,此地有一座备受读书人崇尚的最高学府——国子学。

东晋咸康三年,根据王导提议,立太学于秦淮河南岸,后在北宋年间,又在太学宫前设立孔庙,彰显遵循先圣先贤之道。

此后历经数代,这里一直是江南的最高学府,也是文风最鼎盛之地。

直到朱元璋建立大明,下旨‘建学校,延师儒,招生徒,讲道论德,以复先王之业’,遂将其升格为全国的最高学府——国子学。

此刻,在这最高学府的正门外,正围拢着一群老者,这些人,俱都文帽青衫,须发苍苍,显然都是这国子学的学官。

能叫这国子学大小官员,自祭酒宋讷而下,监丞、典簿、博士等诸多学官全数到场,翘首以盼,可想所等之人来头不小。

可在场中,除了领头的宋讷外,其余人全是一脸不解。

“这祭酒大人是怎么了,区区一个司业,何至于这般兴师动众?”

“真论官阶品秩,那司业不过从四品,论职权位份,祭酒大人才是我国子学主官,那司业不过给他打下手,何至于要劳动他老人家亲自相迎?”

“哪有上官亲自迎接下官的道理?”

诸多下属议论纷纷,场间一片牢骚抱怨。

作为祭酒,宋讷虽已年过花甲,但仍是精神矍铄,耳不聋、眼不花,他自然将这议论声听在耳里,但他既不计较,也不回应,仍只翘首观望,只将这风闻物议当作河畔清风,左耳入右耳出。

这些人哪里懂得其中道理,这司业陆羽可是天子近臣,此番来这国子学任职,也是陛下钦点,如此身份,来到国子学,天晓得他是不是携了天子密令,来整肃国子学风?

这种人,若不好好供着,难道还能置之不理,甩冷脸给人看吗?

最新小说: 九州战歌:英灵归来 星河乱世录 南齐艶后 残阳说魂归南山 权泪江山 浮世孤影——大唐一梦 大明:开局皇长孙,爷爷朱屠夫 开局被架空,朕要成就千古一帝 我就在诸天跑个车,怎么无敌了? 师兄高抬贵手,宗门跪求你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