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陆羽满头黑线道:“杂交水稻,那是后世农学家穷尽毕生精力才研制出来的,我哪里有那本事?”
听到这话,朱元璋眼里的光彩顿然黯淡,极失望地“哦”了声。
然而陆羽话音却是一转道:“不过倘若陛下真有心提高粮食产量,可以找人专门挑选高产稻穗留种,再不断培育,数代之后,或可得到高产水稻。”
“这……这能成吗?”朱元璋大喜道。
“该是能行的……”
陆羽点点头,回忆道:“我记得后世的满清的康熙皇帝便用此招培育出高产水稻,不过这种事,也得看运气,能不能成效我就不敢打包票了。”
朱元璋将拳头一攥道:“肯定能成的,满清鞑子哪里会种田,他们都能办成的事,咱大明如何做不到?”说着,他又扭过脸去朝朱标说道:“标儿,这事你可得记下,等会儿离开就差人人去办!”
父子俩正自谋划那高产水稻,陆羽却又补充道:“其实就算以此办法能得到杂交水稻,也需要无数代的繁殖,而眼下还有个更快捷的办法呢!”
“快说!”朱家父子立即扭过头来,眼神热切。
“陛下可别忘了,当初我给你介绍世界时,说过跨过大洋那边有土豆,红薯,玉米这些作物,其亩产可比水稻高得多,而且还不限制土地,后面满清的人口达到了几亿,这三种粮食可是功不可没。”
“哎!你也说了,这三种粮食存在于大洋彼岸,以我大明如今的水师,可不一定能够抵达?”朱元璋听后,先是一喜,随即哀叹道,大明水师这才创建多少年,而且以前都是在内地航行,要想航海,那是难上加难。
“父皇,儿臣请命加大水师发展,即使我们这一代人做不到,雄英他们也定能行,到时候,大海上航行的船舶必定将插满我大明的旗帜,日月所照,皆为汉土!”朱标却不这么认为,反而是雄心勃勃的说道。
“好!好!标儿有此雄心,为父定然会大力支持!”朱元璋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一旁的陆羽也同样如此,然后想了想,说道:“其实还有最后一条思路!”还没等朱家父子询问,他就自顾自的说道:“陛下可知,在我大明西南方向有个安南国,那里气候温暖,雨水充足,而那里的水稻,可以一年三熟。”
“一年三熟?”朱元璋眼睛都瞪直了。
当下水稻一般是一年一季,极少数南方地区能做到一年两季,这凭空多出一季,便是产量的大大提升。
相较于那靠运气才能培养出的高产水稻,和不知在何处的土豆,玉米,红薯,这就在旁边,一年三熟的安南国倒更实在。
只要稍动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