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内,朱标的话直透屋瓦道:“父皇,宋先生品行高洁,忠贞不二,他如何能是胡惟庸一党?父皇若因此事处决宋先生,岂不叫朝堂里的忠正之士心寒?”
朱标的据理力争,并没有令朱元璋改变主意。
耐心听朱标争辩完,朱元璋冷哼一声,道:“胡惟庸已经亲口承认,如今朝中文官和士林,都是站在他那边的,倘若他造反成功,那些大儒定会为他辩经,替他洗白,若是如此,宋慎从中搭线,也未必不实!”
他仍忘不掉胡惟庸的供述,并将朝臣与其勾连的责任,怪到宋慎头上。
朱标气得直跺脚道:“胡惟庸的话,岂能相信?”
朱元璋瞪眼:“为何不信?他若没有与朝臣达成默契,岂敢铤而走险?若没取得读书人的支持,他胡惟庸即便造反成功,也会被世人的唾沫淹死。”
读书人的能耐是很大的,能影响舆论,继而影响天下人的言论,要想造反,总得有读书人支持。
凭这一点,朱元璋就判定胡惟庸与读书人有勾结,而这勾结的桥梁,便是宋慎。
朱元璋素来是多疑谨慎的性子,对读书人总秉持怀疑态度,然而朱标可就不一样了,毕竟从小受儒家教养,此刻难免激动。
“父皇何苦以最大恶意去揣测天下读书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如此岂不成莫须有了?”
这“莫须有”三个字,可不是啥好词,当初岳飞便因这罪名,被宋高宗杀害,拿这罪名栽到朱元璋头上,岂不是骂他昏君?
朱元璋当即便跳脚发火了,拍着桌子直瞪眼道:“如何是莫须有了?这些年来,那些老酸儒一直都跟咱作对,还想给你洗脑,妄图恢复儒教的地位……”
“依咱看,这些老酸儒的危害,还大过胡惟庸呢!宰相只想分皇帝的权力,那些老酸儒可是想给咱洗脑,要彻底掌控咱的想法。”
“若叫他们成功,咱老朱家世世代代怕都要成为他们的提线木偶,整个大明朝,也会被他们彻底腐蚀掉!”
朱元璋将读书人形容成妖魔鬼怪,自然招惹朱标不悦。
朱标直气得直喘大气,可一时间又找不出词来反驳。
朱元璋见此情形,更是冷哼说道:“还有那宋濂,你莫以为他是什么好鸟!表面上看,他和胡惟庸一直不对付,可实际上,他却暗中答应了宋慎和胡惟庸侄孙女的婚事?”
宋慎可是宋濂的长房长孙,像这种嫡传长孙的婚事,可是干系家族传承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