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倒也是。
顾佐再问道:“现如今不夜城已接近尾声,不知陛下欲要将银子花往何处?”
朱厚照坐了下来,语气轻松的说:“你以为修路如何?”
“修路?”
“不错,修一条又宽又直,又尽量平坦的大路。这样促进货物流通,南北往来。山东巡抚刘希贤曾经与朕说过,他说东三府交通不便,粮食、作物无法及时运出,外面的商人也不愿意进去,导致长期贫穷。但西三府则不一样,因京杭运河经过,人员密集,商贸繁华,比之东三府就富裕的多。”
这是个生动又准确的例子,
其实不难理解。
“所以朕想着要修一条大路。先将两京连接起来。从京师而下,过济南、徐州、淮安、扬州到达应天。”
这一路都是比较繁华的大城。
“这么远的距离,必定是一项大工程了,且必定会征调很多百姓服役。朝堂上,也会有反对之声。”
朱厚照则说:“一,修路朝廷也要参照不夜城,选择雇佣的方式,虽然会耗费很多银两,但这些银子都归到了百姓手中,不加重百姓负担,这有何不可?二,若朝堂上反对的人多了,朕便用这八百万两去扩军,打得鞑靼人西迁,打得民间十室九空,当一个好大喜功之君。”
“陛下说笑了。”
顾佐是不信的,因为皇帝的理念就是花出去的钱要回得来。
打下一大片草原、戈壁在政治上的效能是巨大的,在经济上则属于纯花费。当然,作为天子,这两者是要平衡的。
所以朝廷也在往边疆拨银。
而既然要平衡,又哪里有把银子都花到哪里的道理?
再说复套的军需还有开海支撑。
“微臣只是预感。但最后施行,应当不会阻挠太大。只是还有一个问题。”
朱厚照有足够的耐心,“你说。”
“这也是当初微臣做不夜城时就遇到过的难处——难以管理。一个不夜城需要招募两三万人,这么多人如何管理确实头疼。不夜城还好,就在这么一处地方,修路则不同,南北距离遥远、所需人员也更多,怎样如何有效管理,这会非常难。”
朱厚照听了进去,他点点头,也开始思索。
“……书院、不夜城再加上民间商人所投建的那么多建筑物,现如今有没有人专门带着一群人做活的作坊或是商铺?”
顾佐想了想,“有是有的,不过不是商铺。大多数是以同乡为纽带建立的。譬如一个人做到了活,觉得好,之后便有许多老乡一直投奔。所以渐渐就会有几百人一并从这个场地整体转移到另外一个场地的事情发生。”
朱厚照心想原来是这样,
看来这种现象是一种自发性的。还没有哪个人会进行思考,以整体的名义统一承接工程。
但这也不是问题,作为官府做好引导就好了。
“礼卿,你回去以后在少府当中建立一个白名单。这份白名单不是个人的名单,而是作坊的名单。而之后的修路工程,少府不再直接招募人员,变为从白名单中挑选多家专门承接。比如这一段一百里路,少府全权委托于‘梅记’实施。”
“由‘梅记’自己招募人员去干活,而少府则负责监督、管理、验收,最终付给梅记一个总价格,比如八十万两。且分批次付,一直到路完全修好再将钱付完。”
顾佐眼睛一亮,他忍不住站起了身,“这样一来,少府便只需管理好沿线的几家或十几家‘梅记’,一层一层往下,梅记本身也可以再将活分解。”
“不错。这样还有一个好处。便是少府可以针对白名单提一些具体的要求,譬如用工管理不能够太具压迫性,还有工程的质量、速度,甚至包含价格。所以另外一个目的,也是要促进这些老乡带老乡的松散团体更加规范。往后我大明朝除了镖局、酒楼、茶楼也会出现另一种形式的商业组织,姑且可以称为营造队。”
“更关键的是,少府可以提出更加具体的要求,比如修路所用的材料。谁的材料配方好,修出来的路质量就好,往后少府便委托其干更多地活。”
从直接雇佣,到间接雇佣。这其实也是朱厚照这个后来者一步一步扶着它们长大了。
至于说会不会出现水泥,什么时候出现,那谁也不知道。
但是朱厚照建立了一套让他们相互竞争、不断改进的机制。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其实更重要。
不是说有了混凝土技术,就能把道路修的到处都是的。道路是个大工程,又不是气球,吹一下就成。其中的工程组织、资金来源、矛盾化解都是很大的问题。从几铲子混凝土变成上千里的道路,这哪里是带几个人干一下就随便能做好的事。
说到底人的问题解决不好,光有一堆混凝土,它一样给你搞出一脚踩两下就有裂缝的路。
到时候再怎么办?这种资金量,再来一遍?哪有那么多钱。
朱厚照的这种超前想法,顾佐已经渐渐习惯了。就好似皇帝在引导着他前进一样。
通过白名单,少府还是掌控着一切,谁不按照上面写的做,那就剔除出去,到时候上哪里去找得到活儿?
“有了陛下这个办法,各个老乡队便会按照朝廷的意思改造,朝廷也可以如臂使指,毫无牵制。”
“恩。这件事你便去考虑考虑,朕知道,少府中藏龙卧虎,等思虑的具体了,你再递条子进宫。”
“微臣遵旨!”
顾佐这次进宫,先前的事一个字没提。
其实朱厚照本来想说点什么,但后来觉得没必要。
而顾佐也只是说了些谢恩的话,至于皇帝今天这样务实坦诚的政务,也是他最为喜欢的。
大明,是要在这样的努力中才能一天天强盛起来的。
第三百八十章 顾佐的书
白名单的思路很有启发。
其实除了工程类的采买可以运用这种方式以外,官府所进行的其他采买一样可以适用,无非就是在细节上进行修改和补充。
少府作为管理大量国家资产的机构,除了聚集财富以外,还有分配财富的功能。
因为货币对权力而言只是一种资源,关键是要转换成更多实际有用的东西,比如军队、粮食物资、可以产生回流资金的资产,如不夜城等。
把银子运回家捂住,这是绝对的守财奴思想。
作为帝王,如果民间商业凋敝、农业败坏,那么不管你国库里藏了多少银子,最后也会很快被消耗掉。
你不主动的把财富分出去,老百姓就会让你被动的掏钱。至少大规模的投资建设比大规模的平叛镇压要好的多。
除此之外,顾佐当初在从扬州来到京师的路上与三位举子的对话,也给了他更多的想象空间。
之后在监狱里,黑暗安静的环境也让他有足够多的时间进行思考。
从这个角度来说,关上一个月还说不上好坏。毕竟他要是在外面,俗事缠身的情况下有哪有那么多心思去想一些纯理论的东西。
不过当时决定写下来是觉得自己已经见不到皇帝了。
可他又觉得自己的一些想法很重要,于是选择记录在纸上。
如果有一天他性命不保,至少还可以托人把这样东西交到皇帝手里,这样也算死而无憾了。
这种心理,顾佐没有和皇帝说,他不需要表忠心,他忠不忠心皇帝清楚的很。
所以只是把东西呈上也就是了。
其实朱厚照知道顾佐在监狱里写东西,所以他一个上呈动作便明白了,“成书了?”
对于这个年代的人能写出什么样的关于经济的著作,朱厚照也有些好奇。
“应也算不上书,微臣的拙作而已。若得空,还请圣上御览。”
朱厚照招了招手,刘瑾便把东西拿了过来。
“……说说吧。为什么写这本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