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 大明国师 > 第9页

第9页(1 / 1)

('

这种“人性操控”竟然可以玩出花来,在他这辈子,还是第一次见识到。

“可遇而不可的绝世奇才!”

朱棣的望向隔壁的目光,开始变得炽热了起来。

而至于稳定率,朱棣可以理解,就是藩国内的稳定水平。

这个评价标准也非常有意义,可以让藩国自觉地减少宗室成员违法犯罪、欺压百姓的事件,否则百姓一旦不满,反馈到朝廷耳朵里,稳定率的评价就会下降。

贡献率,朱棣却不甚明白,想来姜星火待会儿会继续讲解。

对于藩国的三个评价标准,朱棣认为,基本上是完美的!

而对于宗室成员的四个评价标准,以及独特的评价排序方法,朱棣更是拍案叫绝!

是真的拍案,把身后侍立的纪纲都吓了一跳。

朱棣笑吟吟地扭头问道:“纪纲,你觉得这种对人的评价排序方法如何?”

“这姜星火设计制度、拿捏人心,实在是让人叹服.用上司、同僚、下属三个方面的人来综合评价,这样相对公平公正,即便是自己的排名靠后,也怨不到朝廷头上,只会对其他参与评价的宗室成员不满,确实设计的很好!”纪纲心悦诚服道。

“便是如同囚徒隔开审讯一般的道理。”朱棣敲了敲桌子,“朕觉得这个法子不错,今年就先从伱们锦衣卫开始吧,辛苦大半年了,到年底让他们互相评价排个序出来领赏赐。”

纪纲大喜道:“谢陛下!”

而隔壁传来的话语,更是让朱棣打起了精神。

“刚才讲的,是第一条解决办法。”

“接下来要讲的则是第二条解决办法,与第一条解决办法相辅相成。”

还有第二条解决办法?还是相辅相成?

这姜星火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为什么他会有这么多好办法?

而每一项,都足以解决大明面临的现实问题。

简直就是生而知之的鬼才一般!

朱棣顿时精神大振,竖起耳朵仔细倾听。

老歪脖子树下,姜星火亲手拿着手里的一大块西瓜给朱高煦做示范。

姜星火指着手里这一大块西瓜比喻道:“如果把大明一年的赋税收入比作这个块西瓜,那是不是分给宗室后的部分就是这样?”

随后姜星火掰了其中的一瓣出来拿在另一只手上,而原先手里剩下的西瓜就显得不太多了。

“既然‘国家财政收入’这个西瓜的总量是不变的,我分给宗室一部分,分给官员的、军队的,是不是就少了?”

看着眼前姜星火手里的三瓣西瓜,朱高煦点了点头,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

“那你有没有想过,‘国家财政收入’这个西瓜其实是可以做的更大的?”

朱高煦有些不解,他挠了挠自己的大胡子,问道:“姜先生,您既然说这块西瓜就是大明的赋税收入,而大明的赋税收入是基本固定的,最多有一些上下浮动,可如何能让西瓜做的更大呢?”

姜星火没有回答他,而是劈手从他的手里抢了一块西瓜过来。

“明白了吗?”

朱高煦一愣:“抢别人的?”

“对。”

“可是大明不是骑在马上驱赶牛羊就能远征的蒙古人,想要抢别人的财富,要出动军队,要准备民夫辅兵,要千里迢迢持续供给补给,周围又都是穷国先不论能不能打赢,就算是打赢了,恐怕抢到的东西,还不如花费的多吧?”

“你说得对。”

姜星火把手里抢来的西瓜还给了他,随后又把朱高煦推出了树荫,夏日灼热,让在阴凉里待了半天的朱高煦一时有些受不了,而他旁边就是放着的几个西瓜。

“现在我手里有叶子,叶子能给你遮阳,你手里有很多西瓜,但是没有遮阳的叶子,你愿意用手里的西瓜换吗?”

看着姜星火手里的叶子,朱高煦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他有些不确定地说道:“姜先生的意思是,地域不同,物产不同,而在此处价格极贱的甲物,可以在异域里换来彼处价格极贱的乙物,双方都觉得赚了,因此达成了交易,而姜先生拿到了对于您很有价值的西瓜后,手里的西瓜就变多了。”

姜星火用一片树叶,换来了朱高煦手里的一瓣西瓜后,问道。

“正是如此,那我问你,我们之间动武了吗?没有动武,我是不是用贸易达到了同样的效果,做大了西瓜?”

“确实如此.”

朱高煦呆了呆,但旋即就想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姜先生,既然贸易能够把‘国家财政收入’这个西瓜做大,历朝历代那么多聪明人,就没想到过吗?”

“当然想到过,甚至还实践过。”

看着朱高煦疑惑的眼神,姜星火用一种朱高煦从未见过的神色低沉吟道。

“君不见,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君不见,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第11章 郑和开航母

姜星火又恢复了懒散的咸鱼状态,躺下拍了拍西瓜,有些意兴阑珊地说道。

“强汉盛唐,不惜穷兵黩武也要控制西域,莫不是为了那条自东方通向西方的丝绸之路。”

“谁掌握了丝绸之路,谁就可以与遥远的西方进行陆上贸易,国家财政收入就会有了新的来源,就会拥有数不尽的财富,而有了财富,君王就不用受困于那点可怜的,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姓身上扣出来的田赋。”

“当然,无论是强汉还是盛唐,最终都失败了.这里面还涉及到《国运论》的核心,以后再讲。”

给人讲课不属于【主动求死】,临死了,姜星火想怎么讲就怎么讲,想怎么指点江山就怎么指点江山。

《国运论》?

朱棣暗暗皱眉,在心底记下了这个名词。

“总之,陆上丝绸之路所途径的地带,太过荒凉,也太过遥远。”

“有多远?”朱高煦好奇地问道。

姜星火想了想,解释道:“从路程上来算你可能难以理解,从时间上来算你就知道了就比如元朝有一个名叫马可波罗的西洋人,在陆地上走了整整四年才到达元大都,受到了元世祖的接见,还在中国待了十几年。”

隔壁朱棣闻言吩咐道:“纪纲,去查一下,马可波罗此人是否存在,若是存在,经历是否属实?”

而这边的朱高煦则沉吟道:“姜先生,现在北元未灭,更西面篡夺西察合台汗国起家的帖木儿汗国雄踞西域,丝绸之路,怕是走不通了。”

“可以走海路。”姜星火很肯定,“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从宋朝开始,就可以由海路代替陆路,抵达丝绸之路的终点了。”

“宋元两朝,明州、泉州、广州等造船业中心均制造大型海船,水密隔舱、多层舷板、龙骨结构这些技术都已成熟.甚至不夸张的说,如果朝廷愿意,批量制造容纳上百人生活的远洋船只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郑和开万吨航母当然只是调侃,事实上来看,就如红衣大炮实心弹糜烂数十里一样,明代的笔记多有夸张成分。

但无论如何,哪怕仅是以停滞的眼光来参考宋末到元末的造船技术,大明具有批量制造五百到一千吨级的远洋风帆船只的技术储备,是完全没有任何争议的。

“事实上,未来永乐帝(年号非庙号或谥号,可直接称呼)一定意识到,想要完成‘治隆唐宋,远迈汉唐’的盖世功业,只有扩大财富来源这一条路可走永乐帝要做的事情太多了,需要的财富也太多了,他一定会派规模巨大的船队下西洋。”

“当然,永乐帝下西洋,只是为了给自己要做的功业提供必需的财富,不可能愿意与其他阶层共享,如此惊人的财富被皇帝独吞,这种模式也注定不能长久,必定是人亡政息的事情。”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