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缙当然是有庙堂理想,有野心有抱负的官僚,他如今又是内阁实际上的首辅,哪怕与蹇义地位悬殊,但这时候如果不站出来维护内阁整体的利益,恐怕以后他就会大失人望了。
更何况,最关键的一点在于,皇帝又没赶内阁走。
解缙皱起眉头,沉吟道:“蹇公,此举恐怕不妥吧。”
“陛下既然组建内阁,委任我等经手诏书、奏折,自然是对我等信任的。今日之事,陛下已然召集我等旁听,为何蹇公独要驱我们走?”
蹇义冷哼一声:“国朝大事,何时轮到尔等小儿辈参赞?”
须知道,平素里蹇义虽然称不上和蔼可亲,但绝无眼下这般咄咄逼人的姿态。
蹇义的一反常态,几乎让内阁的所有人都察觉到了不对劲。
解缙呆了几剎,聪明的脑袋顿时明白了过来。
蹇义赶他们走,不是嫉贤妒能,不是瞧不起他们,而是在保护这些大明帝国文官系统里最拔尖、最出挑的青年才俊。
历朝历代的更化变法,参与进去固然是进身之阶。
可一个不慎,便是粉身碎骨的庙堂风波。
问题就在于,内阁这群人,只要熬得起资历,未来的前途都是不可限量的,何须这时候凑进去,图更化变法这个对他们来说颇有些急功近利的进身之阶呢?
杨士奇心中一怔,心道:“蹇公确是个有担当的,一般的大臣,此时保全自己尚且来不及,如何敢做这种事,就不怕触怒皇帝?”
皇帝要内阁成员参会,伱六部尚书之首让内阁成员滚蛋。
蹇义这么说,完全就没怎么顾及皇帝的颜面啊!
而另一边知晓内情较多的金幼孜却不吭声了,似乎陷入了犹豫。
金幼孜作为皇帝的绝对心腹,不仅知道今日关于更化变法的很多内容,更是知道,皇帝今日要解决的,绝不仅仅是更化变法在大明帝国决策层的初步意见统一。
困扰了皇帝许久的立储之争;来年开春冰雪消融后的抹杀女真;更遥远一些的对日跨海作战;以及皇帝心心念念的大规模征伐漠北.
林林总总,未来大明帝国的许多重要国策,都要在这场会议上定下调子来。
金幼孜脑袋里转着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忍不住看向了旁边的杨荣。
此时杨荣正低着头,神色阴晴不定,也不知道在想什么鬼心思。
“咳。”朱高炽干咳一声,抬头看向了上首的父皇。
只见朱棣的脸色依旧沉静,沉默不语。
朱高炽便道:“臣以为,蹇尚书说的也不是没道理。”
听了这话,内阁众人心下了然,便是大皇子殿下对他们的爱护了。
朱棣挥了挥手,内阁众人如释重负地走出内阁值房,来到院子里。
看着被关闭的房门,几位青年才俊,既是松了口气,不用卷入到这个动辄粉身碎骨的漩涡里,又为错过这个难得地参与大明高层庙堂决策的机会而感到沮丧。
“蹇公高义。”
杨荣怔了半天,吐出一句,便再也不说话了。
——————
房间内,只剩下了朱棣、朱高炽、道衍,以及六部尚书。
道衍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把他心中内阁几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小家伙请离了出去,随后也不再磨叽,干脆地开展信件,递给包括皇帝在内的所有人传阅。
朱棣看了看,直接扔给了朱高炽。
朱高炽双手接过来,认真地阅读了一遍。
一共就两页信纸,内容着实称不上多,但朱高炽却看得很认真,甚至翻来覆去地看了两遍,都不舍得撒手递给下一个人。
直到蹇义清了清嗓子,朱高炽才恋恋不舍地把信件递给他。
而蹇义在接过信件之前的神情,还是比较从容不迫的,可是甫一接过信件,登时便变得严肃了起来,这更引起了身旁几位尚书的高度好奇。
“姜师,到底写了什么?竟然引起蹇尚书如此重视?”
夏原吉心痒难耐,却是迫不及待了起来。
虽然看不到信件上到底写了什么内容,但是夏原吉猜也能猜得到,一定是关于扶持更化变法后,新的得利阶层的。
而且,夏原吉听的课比较多,对新的得利阶层是什么,更是若有所悟。
他看向了道衍,道衍对于他的猜测,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
终于,蹇义看完了信件,传到了夏原吉的手上。
第244章 《哲学通信》
夏原吉看着手上的信件。
信件的开头,文字非常地质朴直白。
翻译成大白话,大约就是“很荣幸收到大师的再次来信,上次《‘先验人性论’的形而上批判》,本身也使姜某获益良多,经过对大师这次所提出问题的一番思考,姜某写下了如下回答,还请大师过目。”
而既然是两人之间的第二封通信,那么信件的内容,自然是基于第一封通信的思考。
虽然在这封信件里,几乎没有提及第一封通信的事情,但知晓内情的夏原吉,却敏锐地发现了二者的联系。
更令夏原吉叹服地是,这封名为《哲学通信:异化、新贵族与大明未来社会各阶层精神分析》的超长标题信件,以极为冷静客观的角度.不,或许用冰冷的、俯瞰人间变化的仙人视角来形容,更为贴切一些。
分析了如果发生更化变法,那么大明未来,将会基于更化变法,产生哪些新阶层,这些阶层的整体精神状态又是如何。
换句话说,姜星火再一次向他们展示了预知出的未来。
夏原吉细细阅读起了信件的核心内容。
姜星火这一次并没有使用过于深奥的哲学概念,大约是考虑到了这个时代的信件阅读者可能的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更偏向于将他要讲的事情讲清楚,而非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第一部分,姜星火回顾了道衍的问题。
道衍的问题便是稍稍牵扯到了第一封通信的内容,在收到姜星火的回信后,道衍经过思考,认为在未来,确实有可能出现姜星火所说的情况,而当下人性所谓的善恶争论,都是基于当下具体的社会条件形成的。
所以道衍问出了第二封通信的核心问题。
——在未来,也就是无法实现姜星火所说的那个更遥远未来的某个必须的过渡阶段,设想如果大明处于姜星火的理论指导下,那么人们的精神,会受到哪些社会条件的影响?
这其实是一个问题的变相提法。
也就是说,道衍想知道根据姜星火的这套理论,更化变法后的大明,人们会变成什么样子。
而这里的“人们”,显然是要划分成社会各阶层来分析的,姜星火不太可能给他一个笼统、含混的回答。
换言之,道衍就是在问姜星火这个问题。
“更化变法后的大明,会形成哪些新的社会阶层?他们的精神状态又会受到哪些社会条件的影响?”
通过姜星火给出的答案,道衍也必然能推导出,更化变法到底会使大明产生哪些新的社会阶层。
这里便是要说,还是那句话。
你能想到,我能想到,姜圣想不到?
更化变法势在必行,而其中的要隘就在于扶持新的得利阶层,姜星火自然早有筹谋。
事实上,从识破朱高煦、李景隆的身份开始,再到指导郑和成为华夏大航海时代的先导者,姜星火回顾过去几个月的经历,就已经隐约察觉出,袁珙口中那个“不能下山的老和尚”,到底是谁了。
而甫一接到道衍的来信,姜星火就心有灵犀地明白,道衍究竟想要问什么问题。
看来,自己终究还是彻底影响了大明。
所以同样有心更化大明的姜星火,毫无保留地点破了走向更化变法方向的大明,未来将极可能会产生的种种社会变化。
第二部分,姜星火介绍了未来大明极有可能会产生的新阶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