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解了‘剩余’如何流动,你就理解为什么我说,工业国能从根子上解决人地矛盾。”
姜星火也不跟他们扯废话,直接在之前农业国的三个社会阶层和国民财富构成公式旁边,继续拿着粗树枝书写。
地主阶层:田地、地租(支付给田地投入的报酬)
农产阶层:劳动、剩余农产品(支付给农产劳动的报酬)
手工工场主阶层:资产、利差(支付给资产投入的报酬)
手工阶层:劳动、工酬(支付给手工劳动的报酬)
“这是刚才我所说的工业国的四个社会阶层,其中手工阶层,与农业国的手工阶层虽然名称相同,但性质已然发生了蜕变。”
姜星火详细解释起了这种蜕变,在这一点上,他似乎分外有耐心。
“.由于多出了手工工场主阶层,所以工业国的手工阶层不再直接与农产阶层用手工品交换剩余农产品,而是从手工工场主阶层那里领取工酬,再用工酬去购买剩余农产品,以及其他生活所需的各项商品和服务,能理解吗?”
见三人点头,姜星火方才继续说道。
“而在工业国时代,国民财富的构成公式,就与农业国时代不同了。”
农业国国民财富总量=农产阶层剩余农产品+地主阶层剩余农产品+手工阶层剩余农产品
工业国国民财富总量=地租+剩余农产品+利差+工酬
“在这个公式里,我们假定的是刚刚从农业国进化为工业国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可以预见的是,农产阶层手中的剩余农产品,一定跟过去一样,是只够养家餬口的。”
姜星火沉默了几息,方才说道:“而手工阶层的工酬,同样也是生存工酬。”
“什么是生存工酬?”朱高煦问道。
“生存工酬,就是手工工场主阶层所发放的、用以手工阶层生存的工酬,折算成剩余农产品,从数量上看比过去手工阶层获取的要多。”姜星火答道。
“为什么会多?”
朱高煦刚出口,便晓得问了一个蠢问题。
“如果从事手工业不能比过去获得更多的收益,那么就不会有人去主动从事,而且也吸引不了农产阶层转变为手工阶层当然了,只是数量上要多,但与这种新的生活方式一起到来的,是传统生活的破灭,孰是孰非,就难以说得清了。”
“但是听起来似乎还不错?”郑和说道。
“获取的收益比过去多了,只是听起来还不错。”
姜星火怅然道:“对于手工工场主阶层来说,让工人吃饱饭好干活,跟给纺纱机的转轴上润滑是一样的道理,所以这部分工酬是必然发放的,并不是谁良心发现。”
姜星火摇了摇头,把脑海中的情绪暂时搁置。
毕竟,上课讲的是纯粹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公式,是绝对理性,不能代入太多私人感情,否则就是对这门能衍生出屠龙术的学问的不尊重。
“说回公式。”
“我想告诉你们的是,在工业国时代到来的初期,农产阶层获得的剩余农产品和手工阶层获得的工酬,在国民财富的整体角度考虑中,都是忽略不计的,我们主要计算的,是地主阶层的地租,以及手工工场主阶层的利差。”
姜星火指着地上的公式说道。
“换言之,地租加上利差,就是工业国时代国民财富的‘剩余’。”
“而如果手工工场主阶层和地主阶层把全部‘剩余’消费掉,那么下一时期的生产将会与前一时期完全一样,但是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地主阶层都知道攒粮食卖钱买新的田地,手工工场主阶层,怎么会不知道呢?”
“剩余.阶层”
卓敬捻须看着地上的文字,“啪”地一声,又拽断了一根胡须。
“老夫懂了!”
“卓老头,快说说!”朱高煦连声道。
卓敬白了这不知礼数的小崽子一眼,方才说道。
“老夫认为,农业国时代,之所以解决不了人地矛盾,便是因为‘剩余’也就是剩余农产品,都被投入到了下一个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循环’之中,而如此无限循环,虽然农产品的产量可以提高,但受限于总体的田地数量,从国民财富的角度上来看,是产生不了新的剩余的。”
“这个俺也知道!”
不理会朱高煦,卓敬继续道。
“而在工业国时代,手工工场主阶层获得的利差,既可以像地租一样,用来积累后投入到下一轮‘循环’的生产,扩大场地、购置器械、雇佣手工阶层,也可以对外出口生产出来的商品。”
卓敬缓缓道:“这相当于突破了农业国时代的内部‘循环’,从外部进行新的‘循环’,如此一来,在一轮又一轮的生产过程中,手工工场主阶层获得的利差就会越滚越大,而且不像地主阶层那样,受到总体田地数量的限制。”
“也就是说。”
朱高煦恍然道:“国民财富不再受到田地的限制,理论上如果大明在海外的市场足够大,就可以不断地扩张国民财富!”
姜星火微微颔首,补上了刚才的一个小漏洞。
“对于大明国内的各阶层来说,我之所得,不再是彼之所失!国民财富如果增长到一定地步,那么农产阶层和手工阶层同样获益,除了生存工酬外,还将出现剩余工酬。”
第261章 兼并?不
冬日的树下,萧瑟寂寥。
姜星火用树枝继续写了几个字,随后解释道。
“剩余工酬,就是当大明的国民财富增长到一定规模时,手工工场主阶层为了安抚手工阶层,维持生产过程稳定,从‘剩余’这块大西瓜上面,所切下来的一小块西瓜。”
闻言,卓老头的眼神里,闪过了一丝明悟。
“也就是说,利差与剩余工酬,在分配由手工业/工业这部分‘剩余’时,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剩余工酬为零,也就是只有生存工酬的时候,利差将达到最大,反之亦然?”
姜星火微微颔首。
剩余工酬的本质,是手工工场主阶层把一部分剩余割给手工阶层,这就相当于西瓜已经种出来了,然后西瓜的所有者切一刀名为“成本”,剩下的就是“剩余”,而给手工阶层多少西瓜,那就不仅看人怎么分了,更在于西瓜刀在谁手里?
——————
密室中,气氛凝重无比。
“咳咳咳”
郑赐装模作样地咳嗽了两下,眼帘低垂,看向了身旁的黄福。
而此时的黄福,却没有他想象中的面色那么难看。
按理说,姜星火所提出的工业国设想,既没有废除田地独有、租佃关系,也没有向外开疆扩土或是减少人口,而是走了一条全新、并且能自圆其说的道路,这无疑是打了黄福的脸的。
但是这位气度沉稳的尚书,此时却是陷入了思索状态。
“黄尚书,姜先生的回答,可还令你满意?”
朱棣看着陷入思索的黄福,笑吟吟地出声问道。
黄福的思绪被暂时打断,不过他也并没有出现急赤白脸的样子,反而坦荡地回答道:“姜星火这个说法,确实是臣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甚至臣不得不承认,虽然听起来有些天马行空,但细细想来,却是有历史依据的。”
见黄福没有一味地为了保全面子而反驳,朱棣的心中,反倒对这位能力出众的尚书多了几分赞赏。
“工业化,臣以为未必不可行,毕竟南宋与元朝,在江南都曾发展过这种极度繁荣的手工业,而且都走的海贸的路子,只不过非是朝廷一力主导的。如果真的能成规模成体系地建立起来,再配合大明的军队,从海外诸国获得原材料、粮食,并且销售商品,确实是一条不用在大明国内纠结于人地矛盾的路子。”
但黄福随即话锋一转道。
“但臣经过思考,还是认为这条名为工业化的道路,有两点尚未解释清楚的关键之处.如果无法解释,恐怕还是不能实施,毕竟,这关乎到我大明的千秋万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