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 大明国师 > 第605页

第605页(1 / 1)

('

所以,在断定李世民“意不诚”的前提下,那李世民做了再多的事情,创造了多好的治世,都是霸者,永远不能成为王者。

“汉祖、唐宗,明君也,然究其根本,乃是人欲作祟,而非追寻天理,故而行王道不可至礼义,仅此而已。”

“三代先王之世,以道治天下,而非以法治天下,后世反之,然若以霸者行王道,循祖宗之法,谨遵三纲五常,尚且维系治世,但又任一变更者,治世不存也。”

朱棣的血压已经在上升了。

听听,这是人话吗?这还想活吗?

什么叫“以霸者行王道,循祖宗之法,谨遵三纲五常,尚且维系治世”?

意思就是朱棣好好地仁义治国,遵守老朱的法规和三纲五常的传统,还能坐稳皇位,你小子只要自己乱折腾,那马上就天下大乱。

这还没完,高逊志又补了一刀。

“秦二世而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隋帝杨广行霸道,废文帝之法,乱纲常旧俗,亦二世而亡矣.李世民正因此缘由,方听魏征之言,行王道以致贞观之治也。”

听到高逊志拿隋炀帝来暗喻自己,朱棣的血压已经彻底拉满了。

而紧接着,张宇初的血压也快满了。

“自李世民以来,不复论尊卑之序、是非之理,此言非虚。”

“李世民行王道,重功利,此言亦非虚。”

“汝号称‘道门硕儒’,今日之所惑,究其根本,不过是呆读死书,不通经义而已。”

“三纲五常,实乃天理,以天理解万事万物,迎刃而解。”

不得不说,高逊志跟汪与立的风格真的是截然不同,他这个嘴就没饶过人,一边自爆不说,一边还要嘲讽张宇初。

但偏偏.他把张宇初提出的两难抉择给解出来了,而且解得极为漂亮。

张宇初深呼吸了一口气,他想起了姜星火之前交代给他们的各种临场预案。

在这种情况下,张宇初知道,自己想要靠自己的实力战胜高逊志,恐怕是非常困难了,因为经过短暂的交锋,张宇初就知道,高逊志比过去更强了。

在洪武朝二人就曾有过交手,那时候张宇初是一胜二负。

如今胜算渺茫,再不出姜星火教得绝活,怕是等不到朱棣的天降惩罚,就要被高逊志深厚的理论功力和犀利的攻势辩驳的哑口无言了。

张宇初看着高逊志,缓缓开口道。

“汝言三纲五常乃是天地之道,天下至理。

然天地之间,何物非道?

赫日当空,处处光明。

闭眼之人,开眼即是。

岂举世皆盲,便不可与共此光明乎!”

既然你不要脸,要讲求心性,论心不论迹。

那好,我今日如你所愿。

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真正的“论心”,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做“唯心”。

吾心光明亦复何言。

第392章 寻思

就在高逊志还在思忖张宇初口中的“光明”是何意时。

“汝方才言道,得天理之正,极人伦之至者,尧舜之道也;用其私心,依仁义之偏者,霸者之事也。”

张宇初笑了笑,承认道:“说的确实不错。”

辩经哪有上来承认对手是对的?高逊志神色微微一凛,不知对方是何意图。

“但依我看来,说的还不够透彻。”

张宇初缓缓言道:“天下之理一也,岂容有二?要我说来,心即理也!万事万物只有此一理,也唯有此一理!以此天理解万事万物,迎刃而解。”

前半句的“天下之理一也,岂容有二?”来自《朱子语类》,而这后半句,则是原封不动地把高逊志刚才的嘲讽给还回去了。

这里就要大略提一句,原本两人是在辩论王霸之辩,如今跑到了天理和私心上,是不是跑题了?答案是不跑题。

因为按照辩经的默认规则,关于“道”或者说“天理”,是压过一切的最高命题,是所有命题的本源和根本,其余的无论是工夫论、本体论、心性论、有命论、认知论都是下面的分支命题,而所有的这些分支命题都是可以追根溯源到“道”或者“天理”上面的,换言之,一切命题基本都是由“道”或者“天理”衍生出来的。

如果天理有了新的说法,那么高逊志根据天理衍生出的王霸之辩的“天理、人伦、纲常、私心”这些说法,自然会被从根子上推翻。

但是,但是说吧,这事虽然不违规不跑题,可一般没人去动“天理”这玩意啊!

高逊志按照自己快攻的风格,刚想张口反驳,然而话到嘴边,却突兀地咽了回去。

他琢磨着,这里面是有陷阱。

因为按常理来说,《朱子语类》里的这句话,不是这个意思。

“天下之理一也,岂容有二?”的正确解法,是朱熹在说“理一分殊”这个大原则的事情,这里的“理”只有一个,不是被张宇初这么拿来用的,若是寻常人来说,那就是连基本含义都没理解就拿来瞎套用,是会贻笑大方的。

可张宇初显然不是这么简单,因为高逊志细细想来,就想到了陷阱何在。

《朱子语类》开头就说:“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总万物之理而谓之太极”,朱熹在鹅湖之会上也明确提出:“太极者,万物之理也”,但在《朱子语类》不起眼的一个地方里,还有一句话,叫做“人人心中有一太极”。

这就是经典的绵里藏针了,若是高逊志直接反驳,那么张宇初恐怕会马上拿朱熹的原话来回敬。

可不反驳,又该怎么办呢?

二楼,朱棣转移了目光,落在朱高炽身上,淡淡说道:“你觉得如何?”

本来有些恼怒的朱棣,此时见高逊志犯了难,反而不着急发怒了。

毕竟,若是能让张宇初正面辩驳赢他,那绝对是比派人把高逊志当场砍了,心头要快意的多。

朱高炽回答道:“儿臣觉得,若是国师统筹调度做了预案,那么想来张真人赢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毕竟国师向来不乏惊人之论。”

朱棣点了点头,姜星火的能力他还是非常信任的,如此说来,只要看这高逊志被辩得下不来台就好了。

“哼,朕看你还能撑多久!”

朱棣看着高逊志陷入沉思的模样,嘴角泛起一抹弧度,说道:“好,那就先这样,等高逊志输了,再论如何处置吧。”

两人的交锋从一开始就火药味十足,眼见擂台上的氛围越来越激烈,观众席上也不禁响起一阵窃窃私语。

在场每个大儒、士子的眼神中,都带着几分期待。

在沙漏走完的前几息,高逊志终于说出了他的反驳。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天理张之为三纲,纪之为五常,亘古亘今不可易,千万年磨灭不得。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汝言‘心即理也’,私心如何成就天理?一派胡言尔。”

高逊志还是死死地咬着三纲五常这个标准答案不放,这也是朱熹在鹅湖之会反驳陆九渊的思路,最起码,在高逊志看来这个答案是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毕竟鹅湖之会陆九渊虽然稍占上风,但朱熹也没输。

总不能张宇初拿出来的心学,比陆九渊还强吧?

根据他对张宇初的了解,对方虽然号称“道门硕儒”,但并没有这个水平。

张宇初见了高逊志的回答,心中却愈发笃定。

姜星火说的是对的。

客观唯心主义是无法对抗主观唯心主义的。

只要俺寻思这是对的,那这就是对的,你说别的都没用,我不听。

张宇初微微一笑,说道:

“朱子有言:人人心中有一太极,所谓太极者,万物之理也。”

“我觉得,朱子的意思很明显,就是万物之理,是存在于人的心中,那么什么是‘心’呢?”

“《孟子》云: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