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 大明国师 > 第637页

第637页(1 / 1)

('

“譬如说,大明的商人与日本的商人约定好交易一千张海獭皮,这一千张海獭皮的货物要在明日自由贸易区的对马岛港口交割,交割日期范围是一年后,也就是永乐二年的五月这一天到六月的这一天,而约定好的价格是2500文,那么无论到了明年的今天,海獭皮涨价还是跌价,大明的商人都得以这个约定的价格进行交易,如果涨价了,哪怕是涨到天上去,日本商人也得卖;如果跌价了,哪怕一文不值,大明商人也得买.同样的道理,如果是大明的货物,譬如丝绸、茶叶、瓷器等物品,进行期货的期权交易,也是同样的道理。”

之所以拿海獭皮举例,是因为这是日本本州岛岛北部和虾夷的特产,事实上,海獭皮这种东西在华夏一直都非常有市场,因为这是从高寒地带的哺乳动物身上扒下来的皮,也就是所谓的皮草,不但披着很保暖,看着色泽光润,摸着也很柔软,比貂皮价格贵得多。

在姜星火的前世,十九世纪初俄美等国的贸易商行,通常用一张海獭皮换两到三大箱的华夏茶叶,太平洋两岸的海獭被捕得差一点绝种。

言归正传,今川了俊大概听明白了这个玩法。

“其实就是在赌以后会涨价可是要是商人们不想赌呢?”今川了俊的思考其实很有道理,商人虽然看重利益,但同样也要考虑风险,尤其是这个时代,刚刚经历了大规模的海禁,海上贸易对于大明的商人来说,其实是风险很大的一件事情。

即便现在沿海的倭寇被肃清了,即便大明与日本开始了关于自由贸易的接洽,但无论如何,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肯定是不可能让商人们忽略远渡重洋进行商品交割的风险的,毕竟一个不小心,可就连人带财货,一同葬身鱼腹了。

“所以先要售卖有限的商品折扣期权券,通过让利把这种交易模式培育和推广开来。”

李增枝解释道:“在商品售出的同时,组织砍价活动,单独购买达到一万文的商品,获得一把砍价小刀,或者是单独购买达到十万文的商品,获得十一把砍价小刀(额外赠送一把),而所有参与购买的商人,都可以在期权拍卖会上用手中的砍价小刀,来进行竞价式的砍价,来购买心仪商品的折扣期权券。”

“这个商品折扣期权券的数量不多,但一定是只要能砍下来,到期权约定好的交割日期(不一定是一年,也可是若干月、日)就大赚特赚。”

今川了俊理解了过来,而想来李增枝的作用,就是以半官方的身份和他在南京商界深厚的人脉,让这些大明的商人们相信,期权契书这个东西是行得通的,不用怕被骗,毕竟曹国公从日本回来一趟,都让弟弟亲自做背书了。

今川了俊这几天也大概了解了大明的各社会阶层,大明的商人跟日本的商人不同,手上没有自己的武装,同时也很难影响庙堂,因此像是李增枝这种身份极为尊贵,且经常跟他们打交道的人出面的话,很容易就能以自己和曹国公府的信誉作为担保,来促成这种第一批次的期货交易。

毕竟商人们很清楚,对于曹国公府来说,这点钱根本无法与信誉和脸面相比,有曹国公府的信誉担保,他们足够放心。

今川了俊若有所思地说道:“所以有实力的商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砍价小刀,用以在期权拍卖会上压倒竞争对手,获得折扣更低、商品种类更好的折扣期权券,就一定会买这些陈天平名下的商品?”

“正是如此。”李增枝点点头。

今川了俊的思虑很周全,他又问道:“那如果有很多人来争抢呢?商品一扫而空怎么办?”

“国师早有对策。”

李增枝笑呵呵地说道:“购买资格摇号,再加上每日限购。”

今川了俊:“.”

哪怕今川了俊自诩见多识广,今天也算是彻底开了眼界了,这位“九州岛王”是万万没想到商业贸易还能这么玩,简直就是都让这位大明国师给玩出花来了,真的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李增枝解释道:“而不论是他们是再次出售期权折扣券,还是真的按照期权契书来到明日非武装自由贸易区进行交割,到了期货交割的日子,总会有人拿着期权契书来进行交易的。”

李景隆拍了拍水花,接过话来说道:“所以实际上,明日非武装自由贸易区的第一批交易,就通过这样的方式已经达成了,而且只要成功大规模交割一次,双方就取得了互信,以后就可以按这种模式搞下去。”

“这就是国师的一箭双鵰之计,既巧妙地化解王景的刁难,售出了这批货物,又为以后的明日自由贸易、乃至更多国家的自由贸易铺垫了道路,提供了灵活的新型交易形式国师的智能,真是如渊似海啊!”

第402章 大棋

“父皇。”

奉天殿内,朱高燧小心翼翼地溜了进来,见朱棣在批奏折,悄声唤了一句。

金忠在一旁递奏折,朱棣批的也不是很用心,坐在垫子上靠着龙椅痛苦地揉了揉太阳穴,像是下班时间给学生改作业的班主任。

而朱能和丘福正站在另一侧,见父皇没搭理自己,朱高燧识趣地闭嘴了。

两位嫡系国公,还有军师金忠,看样子是在谋划军事上的事情,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在讨论征安南,这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实际上在这个五月,一连串的事情都赶在一起了,眼下日本使团的事情不算有多重要,只能说是一个小插曲,重头戏是几天后的太祖忌日,然后就是评定将阶,再然后大军开拔征安南。

“太祖忌日以后评定完将阶就要开始对南线用兵,算来算去,也就是十几天后的事情,既然南京的主力要出动,那北线就不得不做好万全的准备。”

朱棣自言自语道:“北线今年算是勉强填上了靖难造成的兵力窟窿,不过秦王和晋王这两家,还是要处理掉,不然中间漏风呦。”

说着一骨碌站起身来,几人一同来到屏风背面,那里挂着一幅大明堪舆图。

朱高燧习惯了当隐形人,直接跟了过去,走过龙椅的时候瞥了一眼案上的奏折,是甘肃总兵官西宁侯宋晟的奏折,很简短,有啥事说啥事,是宋晟一贯的风格。

“回回倒兀言,撒马儿罕回回与别失八里沙迷查干王似乎有意假道率兵东向,彼必未敢肆意如此,然边备常不可怠。昔唐太宗兵力方盛,而突厥径至渭桥,此可鉴也。宜练士马、谨斥候、计粮储,预为之备。”

朱高燧心头一跳,作为这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帝国,大明帝国与帖木儿帝国之间仅仅隔着西域的别失八里汗国(后改名亦力把里),而彼此之间也都知道对方的强大,如今甘肃有警报,是帖木儿帝国要动手了吗?

当然,宋晟也只是说“似乎有意”,并没有切实的证据,拿唐太宗渭水之辱的事情举例子,也只是建议多做防备,免得被突袭。

朱棣拿着长杆指着偌大的堪舆图,从西到东延绵数千里的,就是大明帝国的北部防线。

“最西面。”

金忠面无表情地报着数:“甘肃总兵官西宁侯宋晟,麾下甘肃十卫,共马步旗军五万七千零四十五人。”

朱棣的长杆继续向东移动。

“宁夏总兵官宁远侯何福,麾下宁夏四卫,共马步旗军二万四百一十三人。”

这还是北部防线西段整编了肃王、庆王的兵马后的结果,甘肃宁夏一共八万兵马不到,倒不是因为大明兵力匮乏,而是因为大明跟汉唐乃至宋不同,随着经济重心向东、向南移动,关西的粮食人口减少,关陇战区已经不再成为大明的核心区域.而且汉朝和唐朝都是以关中为核心,又极力向西域拓展,宋朝则是为了防备西夏,养了规模庞大的西军,大明跟蒙古人的作战,则是以西线为辅助,东线为主,恰恰是跟汉唐对塞外作战方向反过来的。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