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 大明国师 > 第658页

第658页(1 / 1)

('

朱高炽呆呆站在原地,张口结舌地看着这个突然昏迷的家伙,刚才还一副慷慨激昂要与姜星火一决生死的架势,怎么转眼间就变成这副模样了?

朱棣此时脸色却并不好看,站在旁边看着他,却没有立刻做点什么动作,好像在等待着什么。

不多时,医师就来了。

该说不说,王景之前为了防止有人中暑晕倒,把医师、板板、凉水、毛巾,都准备了个齐全,如今自己倒是用上了。

而随着医师的到来,周围的人群则纷纷向两侧躲闪开来,就好像只要再慢一秒,就得被殃及池鱼似的。

过了片刻,医师诊断完毕,查清楚了王景的情况。

“他怎么了?”朱棣问道。

一名医师战战兢兢地答道:“王侍郎上了年纪身体虚弱,如今暑气炎热,又上了火,急火攻心才导致的,服些解暑去火的汤药应该就无事了。”

朱高煦恨恨地心想:“还以为你这老东西是装的呢,没想到居然真是晕倒了。”

朱棣叹了口气,说道:“来人,立刻将王侍郎抬回府中休息。”

顿了顿,朱棣又补充道:“就用这个抬,不用换别的折腾了。”

身边的太监拱手道:“遵旨。”

随后几个孔武有力的宦官,就这么七手八脚地抬着王景的板板离开了,其余方才围上来的太监、锦衣卫也纷纷退场。

而当王景和他的板板被抬走后,现场却陷入了诡异的、鸦雀无声的寂静当中。

所有人都看着姜星火,但没人说话,黄福想说,但他知道,这还不是时候,关于大明版的【盐铁会议】,要等祭拜仪式结束之后再说。

而王景的退场,就如同武定侯郭英的死讯一样,似乎寓意着某种旧时代文臣武将的落幕。

正如姜星火所说的那句一样。

“大人,时代变了”。

当新时代的浪潮,被历史洪流所裹挟着,无可阻挡地碾压过每一个身处其中的细小尘埃个体的时候,在这种伟力之下,任何人的意志似乎都显得无比渺小与可笑。

当卯时的钟声响起。

当清晨的红日高悬。

文武百官在皇帝的带领下,徒步走上紫金山孝陵的山路。

大明帝国,也在朱元璋的见证下,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PS:重新修改了一下分卷,目前《大明国师》共五卷,电脑网页版应该能正常刷新出来,手机可能需要在目录页面点一下重新下载。

免费卷:第一卷【星火初燃】收费卷:第二卷【狱中讲课】、第三卷【国师祈雨】、第四卷【江南平乱】、第五卷【新旧之辩】

明天开始第六卷【工业革命】的第一章 ,也就是大明版的“盐铁会议”,最少一万字起步。

第六卷 工业革命

第409章 廷辩

王景风波过后,孝陵对老朱的冗长祭拜也终于在日头几乎要挂到脑袋正中的时候结束了。

然而这还远不是今日所有流程的结束。

百官们滴水未进,就得饿着咕咕叫的肚子继续徒步从紫金山返回南京城的皇宫里。

级别高、年纪长的自有皇帝差遣宦官赏赐些饭菜食盒囫囵垫一口,而级别低的,若是有经验的,自然会在袖子、怀里藏点馍馍之类的,若是没经历过这般场景,那也只能望梅止渴了。

是真的望梅止渴,紫金山-南京城的这段道路两侧是有大片默林的,而且眼下五月正是梅子初熟之际,然而众人此行的目的可不是为了来吃梅子的。

当然,即便如今陈瑛带着负责风纪的监察御史来回巡视,依旧是有许多官员忍受不住饥渴的折磨,偷偷去摘几个梅子塞进嘴里。

“你看那个人!他手里拿的是什么?”

“好像是梅子吧……难怪刚才闻到味儿了。唉,我怎么没想到呢。”

“你没想到的事情可多了去了,都说了带饭你不带,还说我蠢,咱俩谁比谁更蠢啊?”

随着众位官员们越走越远,周围的气氛也变得愈发古怪起来。

路边不远处,竟是有一群日本商人,正在售卖饭团、味噌汤套餐。

而陈瑛那群御史不知道得了什么风声,竟是自己先买了吃了起来,丝毫没有知法犯法的悔意。

套餐做的跟竹筒饭类似,不过上面是一层饭团,下面是一罐热汤。

看着都察院的人吃的香,一众精疲力竭的官员纷纷凑到近处,却是看到摊位上挂着一杆杏色小旗,一百文一份,明码标价。

“几个饭团一罐汤就卖一百文?怎么不去抢!”

然而他话音刚落,就被旁边另一名文官止住了话头:“哎,伱不买我还买呢,往后稍稍啊。”

负责纠察风纪的都察院众御史都买了,众人看无事,便也跟着买了。

然而很快,又有人站了出来:“这点东西能填饱人的肚子吗!”

“我说你们能不能消停会儿啊!”

亲自当摊主的肥富无奈了,虽然说日本因为食物的缺乏,现在所做出来的菜式都非常单调,天妇罗之类的著名食物也没有问世,有人说日本农民一碗饭就着一颗梅子吃了也并不夸张,但像肥富这么大的商人,要不是大明的那位国师吩咐,他才懒得来这里卖便当。

肥富抬起头冲着众人喊了句汉话:“我们也不容易,你们要是嫌贵,大可不必花费一百文买.本来也没剩多少份了。”

想买的官员还是占多数的,听摊主提及没剩多少份,众人更加觉得饥肠辘辘起来,连忙催促摊主赶紧将剩下的摆出来,并纷纷掏腰包表示愿意支付一百文。

见众人都同意支付一百文了,肥富这才松了口气,赶紧命人将剩下的套餐端上桌来挨个售卖。

“这是何意啊?”

朱棣骑在战马上啃着一个炊饼,囫囵问姜星火道。

他征战半生,爬冰卧雪的时候多了去了,靖难的时候一场会战经常要打一天才收兵回营,战场上谁容你累了喘口气再打,饿了吃口饭再打?

所以朱棣倒也不讲究这些,白面炊饼都吃的美滋滋的,他旁边的朱高煦也是如此,只不过拳头大的炊饼朱高煦是一口一个。

姜星火不急不缓地咽下手中的食物,然后答道:“自然是要让百官知道知道在大明经商是个什么环境。”

随后,朱高燧带着几人骑马来到了肥富的面前。

“官爷。”

肥富点头哈腰道。

“有占市籍吗?”朱高燧骑在高头大马上,冷冰冰地问道。

所谓占市籍,用姜星火前世的话说,就是工商注册,在大明所有商人,都必须先到当地的官府进行登记,批准以后才能有这个东西,如果没有的话,那就属于违法经营的游民。

违法经营的游民,被官府逮到了是什么后果呢?

按老朱的口头圣旨,那就是“若有不务耕种,专事末作,不入市籍,不服管教者,是为游民,逮捕之,发边远充军,亦或打杀了事”。

当然了,老朱也不是傻子,他虽然想把大明建设成一个大农村,但农村也得有商人负责交易,不然耕牛、种子、镰刀、锄头,没有的地方如何互通有无?而生产出来多余的粮食,又卖给谁去?所以老朱虽然重农抑商,但也仅仅是“抑商”,不是“绝商”,并不想把商人统统都给赶尽杀绝。

老朱重农抑商政策的本质,其实是通过打压商人群体的地位,以及通过官府的“市籍”等手段,控制商人的人数,并且通过高额的苛捐杂税来控制中小商人的收入,让经商成为一件充满风险而收益极为不稳定的事情,这样农民和卫所百姓就不会向往成为商人,由此就能让农民和卫所百姓不离开土地,而如此一来,大明才能拥有稳定的税基和兵源。

或者说,“耕稼劝,则农业崇,而弃本逐末者不得纵由是,赋税可均而国用可足”这句话才是老朱的用意,他正是见识到了宋朝商业繁华后,百姓崇尚商业而无人愿意农耕,同时军队战斗力奇差无比,甚至有“领了阵前赏赐,射了一轮箭就算对得起官家了”的奇葩现象,认为商业导致了国家的税基和兵源不稳定,所以才不用宋朝的旧法,而是另起新法。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