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 大明国师 > 第878页

第878页(1 / 1)

('

剩下的就是一些暂时出缺官员的升任公布了。

“升陈祯(前鸿胪寺少卿)为河南布政使司右参政。”

“升易英(前工部郎中)为河南布政使司左参议。”

“升刘从政(前浙江道监察御史)为河南布政使司右参议。”

“.”

姜星火秉政的第一天,在工作报告和考成法结果的宣读中,算是度过了。

而这两份文书带给整个中枢的震动,却远未随着他的公布而停止。

待众人各怀心事地散去以后,胡广知道自己不受信任,也自觉地溜了,三杨看着方才无比拥挤,而眼下空荡荡的内阁值房,心思都很复杂。

杨士奇的脸色阴郁,说道:“两位,你们怎么看待今天的问题?”

他是三人里最为精明的,对于庙堂风向的感知,比别人更加敏锐。

“哪方面的?”

“自然是考成法。”

其他事情,无论是农业、工业还是经济,其实对于三杨来说,虽然重要,但都没有那么重要。

三杨,是把自己全部的政治前途,都压在了大皇子朱高炽身上。

对于他们来说,影响大皇子朱高炽最大的问题,从来都不是具体的行政方向或者是什么政策的抉择,而是己方势力。

杨士奇深知考成法的结果看起来美妙无比,六部里面朱高炽的嫡系官员全都占了位置,可说不好,这就是一个坑,一个埋掉自己的坑!

“要我说,这是毒计啊!”

杨荣说道:“一旦实施,说不得就是被架在火上烤了。”

杨溥则是闷闷地说了一句:“郑伯克段于鄢。”

所谓郑伯克段于鄢,其实是是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文章,文章主要讲述鲁隐公元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君权位而进行的政治斗争,郑庄公设计并故意纵容其弟共叔段与其母武姜,然后等到群情激奋以后,庄公便以此讨伐共叔段。

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欲擒故纵的庙堂把戏。

至于所谓庄公怨其母偏心,将母亲迁于颍地,后来自己后悔,在颍考叔的规劝下挖地道下黄泉云云,那就是纯粹的作秀了。

而如今杨溥拿“郑伯克段于鄢”来总结,在内阁三人看来,却是再精妙不过。

杨荣道:“这种事是有可能发生的,但是我认为,若是有人攻讦,陛下是不会采纳的。”

杨士奇皱眉道:“这种事谁说得准呢?”

杨荣还要说什么,杨士奇冷哼一声,道:“别太乐观了,这侍郎位置,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职位,如今大皇子看似势大,可其实同样引起了不少人的妒忌,别忘了,如果不算武臣那头的话,二皇子在庙堂里的势力可是非常弱小的,而一旦真的立储之约,那南北直隶中间发展有了问题,我们自己露出了破绽,被人群起攻之,这些妒忌和眼红的人,岂会善罢罢休?”

“不错。”

杨溥这时候捋这颌下短须道:“有些人的存在,就像是一条毒蛇,一直潜藏在暗中,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他们随时可能咬死咱们!”

“慎言!”杨荣怒斥道。

如今三杨还是所谓的“幼年体”,政治上并没有完全成熟,说白了都是年轻人,很多事情看问题的角度和处理事情的方式,跟六七十岁时候成熟的状态肯定是不一样的。

杨士奇轻哼一声,不再吭声,显然是默许了他的言论。

室内难堪的气氛持续了半晌,杨荣道:“倒也不是没有好办法,我们可以把某些的消息透露给一些人,让他们自己做选择,如此一来,即使他们想要进步,那也得拥护大皇子。”

“你说京察?”

杨溥道:“那也不妥,上次的那个和尚的事情刚过去多久?倘若有人觉得,我们是在故弄玄虚,他们会更恨大皇子。”

杨士奇笑呵呵道:“不至于不至于。”

杨溥道:“那么,伱有良策吗?”

杨士奇微微一怔,旋即笑道:“在下确实想到了一个办法。”

杨溥追问道:“哦?什么办法?”

杨士奇对着二人,低声缓缓说了几句话。

“如何煽动?”

这时候杨荣却道:“天下人,不是傻瓜。”

“咱们不妨让事情变得简单起来。”

杨士奇又说了几句,杨溥听到这番话,沉吟起来,不停地点头赞叹。

杨溥道:“这个主意很妙,不知道该如何称呼?釜底抽薪?还是驱虎吞狼?”

杨士奇哈哈笑了两声,道:“左右不过是设置一个标杆。”

第492章 礼物

三杨如何计较自不必提,秀才造反尚且三年不成,内阁这些人离了朱高炽,眼下还真就半点能量没有。

考成法的结果没几日就传到了北直隶,从北直隶该调任入南京的,不只是卢祥和墨麟这两位侍郎,还有为数不少的中低级官员。

换血嘛,就是如此。

朱高煦骑着高头大马,带着一队亲兵,穿街绕巷,前往城西大营。

北京城如今的规模,跟姜星火前世是远远比不了的,甚至比之清代,从人口规模和城池面积上看,都差得很远。

元大都作为元朝的统治中心之一,人口本来很多。

但徐达大将军北伐后,元廷北逃,带走了大量的官吏、军队、百姓,给明军留下的几乎是一座空城。

洪武朝休养生息了二十多年后,有了些许恢复,可旋即就爆发了靖难之役。

北平守城战打的很艰苦,本地的人力更是随着连年征战,几乎榨取一空,如今的北京城里,街道竟然显得有些空荡荡。

事实上,现在北京城里的人口,不过只有十来万人而已,还不如后世北京的回龙观一个小区的人多。

而这十来万人里,大部分还都是军属,平民已经逃散的没多少了。

“从山西和陕西两个布政使司迁移人口,做的怎么样了?”

朱高煦随口问道。

他今年二十三岁,但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不少,皮肤比在南方时又黑了不少,一团大胡子更胜乃父,穿着一件深青色的武将罩袍,腰配长刀,看上去英气逼人。

“已经开始了,预计明年开春,就会有人口陆陆续续迁移过来,也会有躲避战争的人口迁徙回来。”

靖难之役,对于整个北方和中原的破坏,是远远大于南方的。

南方不是主战场,损失的只有被抓做民夫的劳动力和上战场的士兵,而整个幽燕乃至河北腹心之地,可是全都沦为了主战场,而且还是反复拉锯的那种,整个都成了血肉磨坊,尤其是赵子龙的老家真定,那叫一个惨烈.真定大营的营盘没换,可里面的兵员,可是跟割韭菜似的换了一茬又一茬,山西都指挥使司的兵都打光了,乃至陕西兵都空了四分之一。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让秦、晋两藩在靖难之役后做大。

而今天朱高煦要参观的这场演习,就是特意准备用来针对秦、晋两藩的。

今天是北京诸卫集合起来演习的日子,各卫、所的长官都已率部出城参加,一同出席的,还有魏国公徐辉祖和镇远侯顾成,以及北京行部尚书郭资。

至于历城侯盛庸和平安这俩倒霉蛋,现在还在代北喝西北风呢。

那地方可不是什么好地,南边是晋藩,北面就是蒙古人的鞑靼部,而且他们手里兵马少得可怜,万一有变,那就是被当三明治前后夹击的结果。

“驾!”

朱高煦一行人策马疾驰,穿过城门后,来到南边一片空旷的校场,另一侧此时也传来了隆隆的马蹄声,只见一队骑士迎面飞奔而来,为首者是一个身材魁梧的男子,约莫四旬上下,一身铁甲,从马背上下来,犹如猛虎下山,正是魏国公徐辉祖。

远离了南京令人压抑的气氛,虽然身边没有了亲信将领,但此时的徐辉祖,却明显比之在南京的时候洒脱了不少。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