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 大明国师 > 第988页

第988页(1 / 1)

('

至于陈天平为了避暑散心,特意在王宫不远处建一个行宫,大明肯定是管不着的,从华夏的历史上看,很多皇帝都有这种操作,根本无可厚非。

这样一来,天使区对于王宫的威胁,也就不攻自破了。

陈天平只需要多住在行宫里就行了。

“至于在关键节点驻军维护商道安全的事情.老臣觉得也要从两方面去看。”

陈恭肃说道:“一方面,这些关键节点的驻军,以及不能设防,确实是大明用来应对不虞之事的;另一方面,这些驻军也确实能维护商道,减少我们的压力,同时若是真有变乱发生难道不是殿下的福音吗?”

陈恭肃说的隐晦,但实际上就是在告诉陈天平,别想那么多,躺平认命也不是不行,商道节点驻军虽然有弊端,但要是真有人推翻你,大明也能因此快速地支持过来,不至于被阻断道路,如果真有安南国内政变的那一天,那么这条道无论是等支持还是逃跑,其实都是陈天平的一条救命通道。

“当然了,具体的一些细节,譬如驻军人数、具体节点,都是可以商量的。”

陈天平思忖片刻,显然听懂了陈恭肃的意思。

陈天平沉吟了一剎那,下了决定,说道:“陈丞相,本王也是这么想的。”

他微微抬起手臂,示意众人静下来。

“诸位,胡朝已经灭亡,现在的安南,跟以前不一样,‘事大才能生存’,来自高丽国的经验,我们必须牢记……”

陈天平随后讲述了自己对于高丽国因始终奉行“事大主义”而得以延续475年的看法。

不管是哪个国家强盛,唐、辽、宋、金,高丽国始终能靠着这种外交方针,维持国家的存在,而那些被高丽侍奉的大国,反倒一个个如过眼云烟般消散,这无疑是值得小国学习的。

因此陈天平并未将大明视作敌人,反倒认定对方是安南国维持安全和稳定的保障,因此打算在主要条款上接受大明的提议,但同样要尽力争取维护本国的利益不受到太大损失,能够将驻守在安南国国土上的大明远征军送走,对于他们来说,就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政治胜利了,不仅可以松一口气,而且可以向百姓交代。

众人皆默然,这确实是目前最合理的选择。

而且,底线这种东西,如果稍稍后退,那么自然是可以一退再退的。

既然不把大明视为敌人,那么把大明的远征军送走,安南国恢复自己的内政权力,同时有自己的军队维持国内秩序,又何尝不是一种进步呢?

总之,这些安南国的君臣,对于自己的地位,还是心里有数的。

第529章 补药

“殿下,那我们今晚要不要邀请大明的李大帅前来赴宴?”枚秀夫询问道。.•°¤*(¯`★´¯)*¤° 𝔰𝓗𝔲𝓧.¢𝐨ᗰ °¤*(¯´★`¯)*¤°•.

陈天平思索几息,只道:“暂且不必。”

“啊?”

众人愕然,难道这位安南国王觉得对方根本不着急吗?既然这样又何必费这个劲火急火燎地把大家伙召集起来问策呢?

陈天平淡淡地瞥了一眼那个提出建议的枚秀夫,平静地说道:“本王认为,撤军的事情虽然急迫,不过既然明军还驻扎在安南国内,若是冒然派遣人前往,难免招惹麻烦,影响安南国与大明国的关系。”

这番话说的冠冕堂皇,但其实就是不想在大明面前太跌份的意思。

“……是。”

枚秀夫闭口不言,再度退到自己的座位旁。

“殿下英明。”

一位武将起身说道:“不过还有一件事情。”

“据末将所知,北部边境线上的几个大城池已经被大明控制,或是改名为交趾布政使司的府县,或是成立了属于大明的州,但具体的边界线划分还是不清楚,还请殿下与大明的李大帅商议如何勘定边界,竖立界桩。”

陈天平听明白了这位将军的意思,将军们对于勘定边界、竖立界桩这些事情当然没有什么兴趣,但对于划分防区地盘的兴趣,不仅有,而且很大。

现在内部有大明的远征军,外部有交趾都司的边界驻军,这些安南的武人自然不敢造次。

可这不意味着等大明的远征军走了以后,北部边境线的军事压力没有那么大以后,这些安南的军人不会故态萌发,继而野心膨胀。

毕竟在此之前,安南人尚武的风气已经形成,而且由于常年的对外战争,安南国的军队始终保持在一个较庞大的规模水平上,所以也无可避免地形成了武人社会地位的抬高。

眼下虽然对大明的战争失败了,可这些武人,却并不会放弃维持旧有地位的打算,这种对于地位的维系,也必然是以保持军队规模和地盘为基础的。

因此,这些武人肯定会产生觊觎之心。

这种事情,只怕是谁也阻止不了。

果然,那个武将才刚刚坐下,另一位武将便站了起来:“启禀殿下,末将附议!”

随即其他几个主要的武将也相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末将赞同!”

“末将亦是如此。”

“……”

看着底下站着的众多武将,陈天平暗叹一声,这些武人都是现在清洗过后的安南国仅存的能征惯战之将了,可惜,他们的眼光,未免也太浅薄了一点。

自己真的能靠这些人,保得安南太平?

“诸位的意思,本王清楚了。”

陈天平揉揉眉心,说道:“既然如此,本王会与大明的李大帅去谈的。”

陈天平挥手示意众人坐下,随后又对枚秀夫说道:“你奉本王的命令,去告诉李大帅,本王希望与他在明日举办一个简单的酒宴,庆祝我们安南国在剿除匪患上取得的胜利,请他务必赏脸。”

“遵命!”

枚秀夫拱了拱手,转身离去。

——————

李景隆很快就接到了枚秀夫的邀请,对此李景隆倒是没什么抗拒的,毕竟主动权在他这里,安南国无论如何都是翻不了天的。

而因为李景隆出去打猎的距离较远,是到西面的森林里走了个来回,离开一共有两天的时间了,因此也堆积了一些需要他处理的文件。

之所以有这么多文件,主要就是因为大明从安南国撤军在即。

中枢下令从安南国撤军,有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个方面,就是节约军费。征安南的军费开销是相当惊人的,虽然战争持续的时间不算长,但毕竟是足足二十万大军的人吃马嚼,而后续留在安南国境内的几万远征军,即便安南国本身的财政能承担一些花费,大明也得出一部分钱,不然全压在安南国的老百姓头上,怕是马上就会陷入匪患越剿越多的怪圈。

另一个方面,则是这部分机动兵力有使用的需要。别看大明的总兵力很多,能达到一百多万将近两百万的规模,但实际上,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不能进行机动的,属于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蹲坑兵力,需要在各地进行驻守,训练少战斗力低下,用于维持地方尚可,真拿来野战是绝对不行的与之对应的,就是一些能够进行野战的兵力,这部分兵力,在洪武朝的时候比例是相当大的,譬如八大塞王以及南方的京师的二十六卫亲军,还有诸如松潘精骑、甘凉铁骑这些精锐骑兵部队。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靖难之役,对于整个大明帝国的精锐机动部队,是一场血肉磨坊式的消耗,真定、白沟河、德州、夹河、藁城、灵璧,一场场惨烈的战役打下来,打到最后,南军的德州和真定两个大营兵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帝国所有的精锐机动部队,几乎都打空了,这也最后梅殷只能带着不到十万未经训练的二三线兵员困守淮安不敢出战的原因,因为梅殷很清楚,一旦出战,那么在淮河平原上面对如狼似虎的燕军主力骑兵集群,这些新兵蛋子就是送菜的,别看有八九万人,真打起来,燕军一两万骑兵就能把他们撵兔子似的击溃驱散。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