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纵观整个大明朝,不止是边军,而是所有军户的日子都不好过。
大明朝的军制是卫所制度。
太祖爷当初成立这个制度时,本意是为寓兵于农。
军户世家,父死子继,军事素养亦可父传子,子传孙,这样大军的战力也能有保障,军户在战时为兵,闲时为农。
朝廷养百万兵,可不靡费百姓一粒粮食。
不得不说,太祖爷在位时,卫所制度确实为大明军队的百战百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与基础。
并且,太祖爷连军户繁重的生活负担也考虑到了,给出了很好的补偿。
多给土地,免除差役。
同时,军户上升渠道也比普通百姓要容易,只要在战场上立功,就能封官封爵。
照理说这完全算得上一个利于民生,利于强军,两全其美的政策。
但.....理想是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太祖爷什么都考虑到了,唯独没有考虑到人心。
时间一久,卫所制度强大的弊端就爆发出来了,首先是权力过于集中,卫所军官对军户手握生杀大权。
这就导致军官们役使军户如役奴婢,不仅大肆侵占军户田产,还把军户变成自己的私兵与佃户。
到了明朝中后期,军户实际上已经完全沦为了卫所军官种地与敛财的工具,日子过得反而不如普通百姓,根本没有战斗力可言。
或者说,还不用等到中后期,因为洪武时期军户逃逸的事情就已经屡禁不止。
到了永乐朝,由于对外战争比较多的缘故,卫所制度的弊端反而还没有洪武朝明显。
有明一朝,朱元璋最引以为傲的两大制度,分封诸王与卫所制度,没有一个发挥出他心里预期该有的那种效果。
第一百五十四章 白莲教的消息
当然,陈堪也清楚,这不是老朱的错。
老朱毕竟出身底层,治国带着一股小家子和理想主义也无可厚非。
陈堪更不可能站在历史的长河之上来批判他。
异地处之,哪怕陈堪有着远超这个时代六百年的前瞻性目光,他也不敢保证他就能做得比老朱更好。
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完美的制度。
陈堪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制度的弊端爆发时,想办法解决掉。
至于怎么解决,陈堪还没想到,等想到了再说。
等他走神了一阵,再回神时,身旁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坐着一个气质出众的美人。
陈堪放眼望去,有的将军身旁还坐着两个,一个斟酒,一个喂菜。
比如张信这个老不羞的。
不过,这里好像是张信家。
那没事了。
女子问道:“公子何故走神?”
陈堪笑着摇了摇头:“没什么。”
“那且让奴家为你斟酒。”
女子的声音很好听,陈堪认出女子正是方才歌舞表演站在c位上的那位,在一众歌舞伎中容貌最好,气质最佳。
将质量最高的一个美女派来陪陈堪,看来张信是明白什么叫做投桃报李的。
陈堪也不客气,将酒杯放到桌子上,理直气壮的说道:“倒半杯就行,多了喝不了。”
女子愕然,但还是依言为陈堪倒上了半杯美酒。
有道是,红酥手,黄縢酒,两个黄鹂鸣翠柳。
长亭外,古道边,一行白鹭上青天。
……
……
翌日,又逢国子监休沐。
陈堪正准备开始这无所事事的一天,许远却忽然传信来,让他去中城兵马司一趟。
陈堪打马来到中城兵马司,发现五城兵马司的几个指挥都在,不由得笑道:“这么大阵仗,什么事啊?”
从几人的脸上的表情,陈堪心中已经有了猜测。
果然,见陈堪一出现,许远便一脸喜色的拨动轮椅迎了上来。
喜滋滋的应道:“回大人,上个月被隆平侯截走的那批物资,前军都督府今日又让人送回来了。”
陈堪知道,这是那五万两银子起作用了。
他不动声色的道:“是吗,那这是好事啊。”
石稳也喜滋滋的上前一步拱手道:“大人,还有一件好事,白莲教那位佛子最近在杭州府与绍兴府出现过。”
陈堪的表情严肃起来:“消息确定吗?”
石稳正色道:“确定,兄弟们打探到佛子最近在江浙一带发展了许多信徒,似乎是有什么图谋。”
“另外,据弟兄们抓到的白莲教徒所说,他们的圣女也现身了。”
“圣女?”
“白莲圣母唐塞儿?”
石稳一说白莲圣女,陈堪立刻就想起来十八年后,一位在益都起事反抗暴君朱棣统治的伟大革命先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