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临安府的驻地名叫建水,距离通海县二百里。
在原来的计划中,二百里的距离本该一日就到的,但离开通海县之后,陈堪又改变了主意,他决定放慢速度,真正的用自己的双眼去看一看云南百姓的生活状态。
然后陈堪发现,当他不对云南的土人展露敌意之时,云南的土人比他想象中的要更加热情。
为了印证心中的猜测,陈堪特意只带了几个亲卫脱离了大部队,跑进当地乡民的寨子里。
而寨子里的普通乡民与他们虽然语言不通,但总会热情的邀请他进入家中,然后拿出家中压箱底的干肉来招待他。
离开通海县的第三天,陈堪来到了一个名叫望月寨的寨子里,据陈安所说,望月寨属于当地一个名叫摆夷的土司府之下。
陈堪踏进寨子里,首先映入眼帘便是一座巨大的金顶佛寺。
云南佛寺众多,佛教在大理国时期便是大理国的佛教,大理府的崇圣寺更是在后世都享誉全国。
但这座佛寺与寻常的佛寺不同,金顶熠熠生辉,佛塔棱角分明,这种佛寺陈堪在后世来云南旅游时经常看见,是小乘教短佛寺的一种。
中原的佛教,如今信仰的是大乘佛法。
而小乘佛法只在云南安南地区流行。
所以在看见这座佛寺的瞬间,陈堪便明白这个摆夷是个什么土司了。
是热情好客的傣族人!
陈堪露出了一个自认为迷人的微笑之后,抬手敲响了寨子的大门。
一个皮肤微黑双眸皎洁的少女拉开了寨子的大门,用颇为好奇的眼光看向了为首的少年。
寨子的瞭望塔上值守的村民早就发现了这群不速之客,只是见几人似乎没有恶意,便没有进行驱赶。
而此时见这群不速之客似乎有进入寨子的意图,门后的广场上很快便聚集了一大波老老少少的人。
陈堪刚想开口,少女就转身大喊大叫的跑远了。
陈堪有些尴尬的摸了摸鼻子,还好少女没让他吃一个闭门羹,否则就丢人了。
他跨过竹门的门槛,见许多村民正在好奇的打量着他,正了正衣衫之后,朝村民们拱手道:“小子乃是汉家子,此行往临安而去,路过贵地,口渴难耐,便想进门讨口水喝,不知列位能否行个方便?”
…
没有人搭理他,陈堪也不着急,这么大的寨子,应该会有懂汉话的人存在。
至于眼前这些寻常的村民,在听完陈堪的自我介绍之后,眼中顿时露出迷茫之色。
这个时代,汉人在云南还属于稀罕物,整个云南三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汉人的总数不会超过五十万,还大多都聚集在城池里,所以他们看陈堪的目光,更像是在看什么珍惜的野生动物。
“汉家郎缘何流落至此啊?”
果然不出陈堪所料,片刻之后,一道苍老的声音从寨子里传来。
陈堪循着声音看去,却是一个胡须已经长到胸口的耄耋老人。
老人拄着拐杖,在刚才给陈堪开门的少女的搀扶下,缓缓的朝陈堪走来。
陈堪拱手一礼,说道:“老人家,小子与随从此行乃是往临安府而去,行路时口渴难耐,见路边有个寨子,便想着来贵地讨口水喝,不知方便与否?”
老人慢慢的走近陈堪,见陈堪只带了四个随从,并且全身上下也没有兵刃之类的东西,便伸手示意村民不要紧张。
随后用非常正宗的汉话应道:“一口水而已,有什么不方便的,化外蛮夷之民,不懂中原官话,怠慢了汉家郎,还请汉家郎不要见怪。”
老人的汉话说得很顺畅,这是陈堪进入云南以来,头一次遇见汉话说得这么标准,并且连汉家礼仪也行得如此标准的人。
陈堪不由得好奇道:“老人家去过中原?”
老人笑了笑道:“那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两人交谈之时,搀扶着老人的少女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陈堪。
陈堪回了她一个淡然的笑脸。
女子微黑的脸庞之上顿时浮现出一抹酡红,随后摇了摇老者的手,用生涩的汉话细声问道:“阿公,他就是你常说的汉人吗?”
老者没有回答,拄了拄拐杖,说了几句陈堪听不懂的土话之后,站在佛寺门口的村民们便一哄而散。
随后他看着陈堪,笑道:“汉家郎,跟老汉来吧。”
陈堪再次拱手道谢之后,便带着几个随从跟着老人朝寨子里走去。
摆夷的寨子里除了那座佛寺之外,其他的建筑都是用竹子建成,一座小小的二层竹楼,便是老人与少女的居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