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姨娘,是对于偏房,侧室的称呼。
按照现在娘亲的地位,大哥对其应该称之为姨母。
这也是朱允炆过来,最为在乎的一件事,那便是大哥对他还有娘亲的看法。
只是一个字的不同,这其中的关键可就大了。
若是大哥不承认自己娘亲太子妃的地位,这意味着,大哥是完全可以废除娘亲正妃之位。
一旦娘亲正妃被废除,自己也就不再是嫡出,而是回归庶出。
在大明如今,女子本身并没有地位,像是吕氏,哪怕现在是太子妃了,连名都没有。
这是一个以男子为主的社会,很多出嫁的女子,都会随夫姓。
像是吕氏若不是皇室太子妃或者侧妃,没有娘娘的称号,则完整正确的称呼,应该叫朱吕氏。
夫姓在前,自己的姓在后。
“大哥不懂嘛,是真的不懂,还是故意为之。”
朱允炆慌了。
长兄如父,这可不是简单的说说而已,在嫡长子继承制的大明,是真正可以代替父王的存在。
一些蒙元旧习,对于礼法这块也有一定的影响。
蒙元贵族,长子对于父亲的一切,都有处置权,包括现在的大明也有类似的概念。
父王可以立娘亲为太子正妃,现在的大哥,也完全有权力废除。
思索间,朱允炆不经意间抬头,看到大哥那似笑非笑的嘴角,心下顿时明白。
大哥绝对是知道的,甚至就是故意提醒自己。
想到这里,朱允炆整个人都变得拘谨起来,娘亲可没跟他交代过这些呀,他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唯有战战兢兢,甚至有些哆嗦的作揖回道:“回禀大哥,多谢大哥的关心,娘亲身子安好,只是知道大哥回来的消息后,时常念叨大哥。”
“娘亲对于大哥,这般多年也是极为思念,便是知晓后,就马上让弟过来拜见大哥。”
说到这里,朱允炆轻轻咬牙,而后继续说道;“大哥才是东宫之主,是春和宫的主人,不知大哥什么时候入住东宫,弟好帮忙筹办。”
听到这话,朱英一愣。
‘好家伙,真有这般懂事?’
‘我怎么就不信呢,这思想觉悟也太高了。’
别误会,他想的可不是面前的朱允炆,而是在其背后的吕氏。
‘或者是怕我废掉她的正妃位,所以才教朱允炆这般说吧,也是,老爷子连兵权都交给我了,吕氏猜出来也不难。’
朱英其实并没有太把吕氏和朱允炆放在心中。
说句不好听的,这娘俩跟自己,完全没有对抗的资格,至少得是朱棣那个级别吧。
这年头,管他什么计谋,远不如兵马在手管用。
打造属于自己的专属大军,谁还能反对不成。
真当朱英不会杀人?
“春和宫为兄没啥印象,听爷爷说,为兄小时候便一直在这坤宁宫里长大,便是入宫后,就一直住在这里。”
“对于坤宁宫,也确实有些熟悉的感觉,最近几日需要操练将士,择日有空,为兄便是看望姨娘吧。”
听到大哥这般说,朱允炆心里突然有些放松。
他还真的担心,大哥会直接夺走春和宫。
虽然知道,春和宫日后定然不会属于自己,但对于他来说,这十四年来,春和宫是他一直生长的地方,突然被迫离开,自然会很不舍。
即便不离开,他也要搬离原本寝宫,和众多弟弟妹妹住在一片。
“若是大哥能来,弟想来娘亲当会极为高兴,大哥来前务必安排官宦通知,让弟和娘亲好生准备一番。”
朱允炆恭敬的说道,到了目前,他已经完全没脾气了。
只是一句姨娘,就让他眼中的不甘和戾气尽数消散,现在脑海里唯一的想法,就是怎么保住娘亲的地位,或者说,自己的嫡出身份。
哪怕是封王,嫡出和庶出的待遇,那可是完全不同。
藩王和郡王的相差可谓是极大。
这一刻朱允炆已经不想继续待在这里了,他只想快些回去,把这件事告诉娘亲。
若是大哥真做得这般决绝,他该如何是好。
皇爷爷年纪大了,就算帮自己,也只能帮得了一时。
此事朱允炆算是对于娘亲之前的教导,彻底的领悟了。
为什么娘亲要自己赶来拜见,还要端正态度。
在朱允炆的潜意识里,自己这个大哥身份都还不明了呢,干嘛要这般自降身份。
现在看来,若是现在跟大哥关系处不好,日后就不是自降身份了,而是真的降下去了。
“外面雨也差不多停了,为兄这边还需要批阅奏章,便也不留你了,明日若是得空,你便随为兄一同去操练将士吧。”
“我会跟爷爷打声招呼,明日你也不必上早朝了,到时宦官会来通知你的。”
暴雨来得快去得也快。
外面此刻大雨停歇,还有阳光透出。
朱英也懒得多说,扯一些什么兄弟情感,看着朱允炆有些瘦弱的身材,干脆打定主意,直接拉去操练一番。
管他什么性子,到时候狠狠磨练一番,什么菱角都给他磨平了。
军队的训练,可是最为容易让一个人脱胎换骨了。
“弟谨遵大哥吩咐,明日等候大哥差遣。”
“行了,回去吧。”
“谢大哥。”
朱允炆转身离去,出了大殿后,就迫不及待的快步起来,他要赶紧赶回春和宫,和娘亲商量一番。
他的心彻底的乱了,脑子里一片混沌,没得想法。
对于大哥所说的将士操练,朱允炆也没有放在心中,他根本没有意识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将会经受怎样的磨练。
看着朱允炆急走的背影,朱英嘴角上翘。
‘不过一小孩罢了。’
第197章 :大孙下手轻一点
入夜,暴雨过后的夜晚更加澄净,天空中繁星密布,月光明亮。
“陛下,雄英他现在都是在坤宁宫内。”宁妃询问道。
朱元璋闻言点点头,道:“想来大孙此刻或是在批阅奏章,或是在筹划禁卫操练事宜。”
说起大孙,朱元璋略微有些疲惫的面容中绽放出一丝笑意。
宁妃见此,心中却越发担忧。
她没见过朱英,对于朱英的突然出现心里是有提防的,上次跟陛下说过的滴血认亲,陛下好似忘记了一般,也没提起。
反而直接将宫廷禁卫全部交其统领,这事他还是从弟弟郭英那里听来的。
只是看了眼宁妃的表情,朱元璋何尝猜不到宁妃心中的想法。
他当然没有忘记滴血认亲的事。
但搞亲子鉴定这种事情,在朱元璋看来,相当于是对大孙的不信任。
就像是后世某个人的父亲,突然提出跟他做亲子鉴定,这会让其非常难受。
这事不能急。
朱元璋心中很清楚,自己和大孙的感情,好不容易建立起来,若是因为这滴血认亲而有了间隙,那可就太过于得不偿失了。
滴血认亲,在朱元璋看来,就像是当初挖掘孝陵虞王陵墓般,并非是证明给自己看,而是证明给别人看的。
朱元璋和朱英接触极多,像大孙这般人,根本不可能被人操控,像是老四,还没开始和大孙斗,就被直接压制了。
这里面的条条道道,朱元璋当然看得清楚,也正是因为了解,所以朱元璋才这般信任。
别的不说,单单先前大孙的几条帮助。
‘以工代赈’,‘军政分离’,‘摊丁入亩’,‘火绳枪’,‘高产作物’,‘操练军士’。
像是科举的改制这些还没看到的不说,只说这六条,是一般人能够想到的吗,一条可以说是运气,连续出来六条,那可就完全不一样了,甚至可以用妖孽来形容。
这些方面,涉及到军权,民生,内政,兵器,是可以让整个大明都为之腾飞。
甚至朱元璋隐约感受到,大孙掌控的学问,可能还不止这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