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吸纳更多优秀的人才,人口,这也是朱英要进行的一个方式。
区别,不公正的对待,往往会让更多人对于大明更加向往。
用朱元璋的话来说,咱大明的百姓还管不过来呢,哪里有时间去管这些外族之人。
在官员制度这边敲定之后,朱英便在此出宫,开始商定关于工人工会的事情了。
工人工会,在如今的大明是很有实行的必要。
因为工业的发展的基石,就是工人群体。
普通的劳工是工人,有技术的工匠,也是工人,甚至是大夫等人,都属于百工的行列。
很多创造,科研的发展,最早哪有什么科学家的存在。
便就是工人在推动。
具体点来说,便就是技术工种。
这些经常在一线工厂里干活的人,往往会蹦出几个脑袋灵活者,他们发展出更为快捷,便利的施工方式。
有着丰富的实际经验的他们,从某个角度上来说,便就属于近现代科学家的雏形。
只是因为读书少,所以不能形成更为系统的理论方式。
一个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是需要大量的先辈独自摸索。
朱英虽然有着前世的经验,可他并非是什么百科全书,对于很多事情,只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大的方向清楚,但是小的方向,那就一窍不通了。
只是不管如何,先保障工人的利益,至少不会平白受到别人的剥削才是关键。
出宫之后的朱英,便开始微服私访所有的工厂了。
不仅仅是民间的工厂,包括自己群英商会下的厂子,也是要走访的。
自从上次刺杀的事情过去后,朱元璋对于大孙的个人武力,就有了一个很是充分的了解。
所以对于大孙的出宫探访也很是放心。
不过自然还是要有随身侍卫陪同,便是玄甲卫,也会在朱英出宫的时候,开始进行外出演练。
这边是有什么情况的时候,只须朱英身边的侍卫,向天放上一信号火药,便就立即行动,即刻护卫太孙殿下的安危。
在如今的大明,是严禁火器私自民用的,这也是朱英在发展火药司的时候定下的规矩。
但凡有私藏火器者,一律严惩不贷,大额罚金,没收火器。
若有凭借火器伤人者,视情节严重程度,处以十五年往上劳役,或流放,死刑。
不过对于海贸的商人,出国在外,享有特殊的优待。
毕竟大明之外,尽皆属于蛮夷之地,为保护大明百姓在外之安危,得通行出大明疆域者,可按照人数在沿海火药司,租借一定数目的火器。
这个火器的租借,是需要还的,若丢失达三次者,则终身取消租借权,这也是为了不让火器大规模的流失,别人做起火器生意来。
现阶段的火器工匠,都是牢牢的掌控在朝廷手中,即便是一些分部,多数没有完整的工艺传承,只能做一些安装的分配工作,核心技艺自然只能在京师完成。
朱英去探查工厂,自然不可能说是普通人,哪怕是连门都进不去。
自然也不能以太孙殿下的身份,那肯定什么都看不到。
工厂目前还是隶属于工部管辖,下属新设工监司,便就是为单独管辖民间工厂。
理论上来说,便是群英商会下面的工厂,也在其掌控范围内。
朱英则是以工监司官员的身份,开始对于各路工厂具体情况的探查。
和随身的侍卫,自然就是办成随从之类的。
虽然年纪有些轻,但目前的官府中,一些勋贵子嗣上任,也属于极为正常的现象。
走访探查是一个很麻烦过程,哪怕是京师周边,也不是说两三天内就能完成,这一查,便就是半个月的时日。
第478章 :朱元璋的陷阱
剥削,是一种天性。
尤其对于商人来说。
有道是无奸不商,不要去相信商人讲究什么道德品质,能够压榨,自然就会想尽办法去压榨。
当然,这里面多少还是会有一些良心之辈的,不能说一棍子的打死。
剥削工人的月钱,可不是说某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其中最厉害的,反倒不是工厂的老板。
南方人称“老板”,指的是商号的主人,也就是北方说的‘掌柜,东家等等’的意思。
老字取意办事老道,板字取意为商者应有品。
所谓信则立,门中有品才可以称为板。
所以称‘老板’。
工厂的经营模式和常规的商号有着很大的不同,是以老板的称呼开始盛行,从某种程度上跟常规的东家,掌柜有所分别。
朱英很是惊讶的发现,这些工人的月钱,竟然多数是被所谓的工头所拿走了。
牙人也只是在其中收取了一部分。
工头也是工人,也需要做事干活,他们一般是工人的同乡,麾下跟着十几个或者数十个一个村里来的百姓。
一个工厂里,即便是比较少的,也有数百人之多,而这些工头,便就是颇具威望。
哪怕是老板,也需要对其有三分依赖,否则很有可能就直接带人就不干了。
这般看上去,好像是工人自己的问题。
实则不然。
还有谁会嫌弃钱多的吗。
工头的出现,是一种恶霸势力的表现,他们往往有着自己的关系,将其中强占多得,分给一部分给老板,一部分给牙人,余者自己揣进腰包。
大部分的工人,是敢怒不敢言,因为在这一块的管辖,相当于一个空缺,无论是衙役捕快,都没有去在意。
而且大多数的工厂,一般并非是在闹市之中,多为人烟稀少的郊区。
自然官府的统治力度,就显得低了很多。
能够做工头的,在乡村里本身就是横行惯了,普通的百姓,根本无法避开。
你若是不交,过年过去照样给你整一顿,跑都没地跑。
再者说,这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你不在这个厂里做,就得去那个厂里做,一样会有工头的管辖。
“真就是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啊,古今往后,俱是如此。”
当年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朱英有些感叹着说道。
不管是从前,现在,甚至是在久远的未来,这样的现象,当真是一直存在。
用简单点的词汇来说,这便是霸凌。
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其实想要真正的打探出来,还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就算是朱英亲自去询问,大多数已经被欺凌习惯的工人,根本不会真正的把事情说出来。
最开始的时候,朱英发现按照厂内的流水账目查看,这些工厂的老板,基本上最低的月钱,都是给足了的。
牙人的中介费,虽然确实存在,但在抓了几个专门干这个的买卖的牙人审讯后,这才得知真相。
这种事情,在一般的官员看来,是相当棘手的,一旦有任何的不小心,就会造成冲突。
目前的工人,本身不知所以然,会下意识的维护工头,甚至是帮其掩盖。
这也就很难说取到证据。
没有人证,就算是官员知晓,那又有什么用呢。
其实工人也不是傻子,只是他们更加清楚的知道,一旦是自己去揭露,不说工头的关系,便是往后村里面,都不可能有立足的地方了。
官府只是一时的,而那些工头,可是一直生活在村里。
俗话说得好,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跑得了和尚,也跑不了庙啊。
跟着来的张伯,有些难为的说道:“东家,这个事情在我们商会的厂子里,也是很多。”
“其实先前老奴也是闻到了一些风声,但是他们自己不开口,这也没办法怨得了别人。”
“有那开口的,后来在厂子里也干不下去了,最后只能离开,反而是没得地方去,若是去了别的厂子,没人给罩着,不仅要挨打,月钱还更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