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页(1 / 1)

('

不过有些穷苦地方,饿死百姓依然很多。

南京城现在确实繁荣,堪称世界第一,但目前也就仅限于南京极其周边了。

这是因为在朱英的手中,人才极为的缺乏。

而目前的情况,也仅仅只能是先把南京养起来,而后再带动其他地方。

海贸,就是现在最快增长财富的办法。

看似如今的钱财很多,实际上要花钱的地方更多。

南北大道的修建,这里面包含了大量的人工,粮食,钱财。

即便是有了朱英的很多法子去让许多地主豪绅平摊这一笔天价的费用,可对于大明来说,依旧是很大的开销。

从南京到北平,共计有两千多里地,修建起来,当真是非常之困难。

尤其是在修路上遇到的一些问题,也很容易耽误工程。

不过预计在明年开春的时候,这条南北大道也快要完工了。

差不多一年的时间。

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好像前世修路都没这般快速。

实则不然。

南北大道目前大明几乎是以举国之力在修建,单单是参与到其中的人员,恐怕就有上百万之多。

和一般的修路不同。

朱英把南北大道分成了数百个段落。

每一个段落都有工部的官员负责,在完成的时间上有着严格的要求。

而当地的百姓,在得到一定工钱的补助下,也是被要求就必须参加。

有工钱可拿,自然百姓的积极性就要大上许多了。

况且这条南北大道并非是重新开辟,而是在原来的官道上进行一个扩建。

这些地面九成都是已经处理好的,相对来说就是直接铺设水泥。

现在影响到工程进度的反而不是人力,而是水泥的生产有些跟不上。

这也是在此之前,朱英为什么要把水泥配方公之于众,让许多商人都参与进来。

若说让群英商会开办数百个工厂,这当然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

不过水泥配方当然也不是白给,每一个工厂群英商会这边都会因为提供水泥配方的关系,从未占据一定的干股。

而在大明。

如果一个商人想要开办工厂,是需要得到官府的批文的。

水泥配方你随便你可以有,但官府的批文这也就代表着你必须把干股交给群英商会。

现在的群英商会,其实已经跟皇家私人商会没有了什么区别。

或者说目前都算是规划到皇宫内帑之中了。

从前世的话来说,这边是相当于皇室的私人财产。

而现在对于很多皇室子孙的供养,正由朝廷户部,开始逐渐的向着内帑来转移。

像是正阳大道的两侧的商铺,就属于皇室的私人财产了。

每年收取的租金,都是归纳到内帑中去。

这也省去了皇帝跟户部去争银子的情况。

而户部现在的钱粮,完全可以全部用作大明之内,而不是皇帝本人挪用。

相当于是公款。

对于款项的公私分明,朱英深知这其中的利害性,虽然他现在不好跟老爷子挑明,但已经开始逐渐的去改变老爷子动用户部钱财的习惯。

对于这一点,其实朱元璋也很是配合。

现在内帑里的钱财多到朱元璋都有一种花不完的感觉了。

不仅仅是宝钞,资产更是数以剧增。

要知道所有群英商会相关的产业,目前所有的地契文书,都已经开始转移到宫中。

为此还专门腾出了一个地方,用来放置这些属于皇室的地契库房。

穷了差不多一辈子的朱元璋,每天处理政务之余,便就是到这库房来散散步。

每当进去逛了一圈后,朱元璋出来的时候都是笑得合不拢嘴。

先前说是坐享天下,可当家就知柴米油盐。

大明一直都是靠着印刷宝钞进行过渡,收入跟支出完全不是正比。

否则也就不会传出凤阳花鼓那等话了。

连自家家乡都富裕不起来,这也是朱元璋一直以来的心病。

这天晚间就膳的时候,朱元璋说道:“大孙呐,咱是凤阳人,自小就是在凤阳出身,如今咱是手里头有钱了,可那些凤阳的乡亲们还在穷苦度日。”

“你可是看看有什么法子,让咱老家也跟着好过活一点,不说人人富裕,至少能吃口饱饭。”

朱元璋对于老家凤阳还是很有感情的。

当初他手里没兵,便只能回老家招兵,最早的五百人,包括大明开国的二十四名将,便都是出身凤阳。

从这方面来说,好像凤阳出了许多的人才。

然而实际上才能和机会比起来,什么也算不上。

这天下比凤阳有才能的地方多了去了,只是机会到了,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多的大将名臣。

不然纵有天大的才能,也只能埋没在每日温饱,田间劳作之中。

连下一顿饭食都不知在哪里的人,哪有什么心思去管这天下大势。

朱元璋对于老家凤阳是有些愧疚的。

虽说凤阳花鼓的事情让朱元璋有些伤心,但说起来自己也确实没让凤阳好起来。

本想着迁都过去,现在却也只能是作罢。

如今日子红火起来了,朱元璋便生出了许多想法,不过在此之前,自当是找大孙取经。

听到这话,朱英点点头回道:“爷爷放心,孙儿自当是晓得,凤阳的地方不错,不说有很大的发展,但推动一下还是没有什么问题。”

“这件事便就交由孙儿去办吧。”

听闻此言,朱元璋高兴点头。

发展一个地方,对于朱英来说当然不算什么难题。

最为简单的方式,便就是招商引资了。

只需要让群英商会把开设工厂的选址定在凤阳,然后便是实行一定的鼓励政策,吸引其他商人前来,大量百姓的就业问题得到解决,事情就算是给办妥了。

“咱听说,军事学院那边,第一批的弟子快要结业了。”

待晚膳过后歇息之余,朱元璋随口问道。

对于大明军事学院,朱元璋一直比较关心,或者说涉及到兵权的一些变化,朱元璋就从来没说不上心的时候。

朱英回道:“再过几天就是十月初一,便也是这些学员结业的日子。”

朱元璋想了想问道:“大孙是准备将这些学子都安排到卫所之中吗。”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小事,从小的方面来说,是朱英开始安插自己的门生,从大的方面来说,对于现在的卫所制度,也是一个很大的改革。

因为按照先前朱英说过的准备,就是要打造职业军的存在。

职业军是脱产将士,除了操练之外,不需要承担其他任何的农作,在战斗力方面自然会极高,不过对于现在的卫所制度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目前大明百万军的负担还在于卫所,并没有落到朝廷的头上,这里面可是节约了不知多少的钱粮。

一旦改变卫所制度,对于朝廷来说负担就极高了。

由不得朱元璋不重视。

朱英摇头道;“这第一批的学子,孙儿暂且不想让其先行进入军中,而是导员的身份,继续在学院任职。”

“他们是接受了最新关于军事学问的学子,在许多方面难能可贵,是以再行培养新的学子,可有很大的助力。”

大明军事学院的老师太少了,而综合性才能的老师更少。

目前是教书的教书,操练的操练。

并没有形成完全的体系性培养,而这第一批的学子,其实真算起来,也堪堪才学了大半年的时间。

若说精通,也便只是这般了,当然这其实已经比很多将领要强了。

他们离开学院的话,就很难说达到滚雪球的发展。

朱元璋提醒道:“真正的将领,是在战场上厮杀出来的,而不是靠着读书学出来的。”

“在这一点上,大孙当要心中清楚。”

朱英点头回道:“爷爷教导的是,孙儿心中有一个想法,想要设立学员的基层工作阅历。”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