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页(1 / 1)

('

朱英注意到,目前的将士多数穿着的还是布鞋。

军靴于如今的大明,并没有流行趋势。

靴子现在多是相当于奢侈品,皮制在大明也算是昂贵的货物了。

哪怕是达官贵人,一双皮制的靴子,可能就是穿一辈子。

不是说天天穿,平常肯定舍不得,而是在出席重要场合的时候,或者正装的时候才会穿上。

‘应该把皮靴的价格打下来。’

朱英这般想着,便就给群英商会传达下一条指令,那就是对皮毛进行大量收购。

皮毛的产地主要来自于牧场。

大明的牧场并不算多,而且外边的皮毛其实在大明并不畅销,因为大多数的百姓根本不需要。

当市场上货物稀有的时候,价格自然就会高涨。

其实皮草的价格在大明之外的价格很普通,只是经过长途运输,又不怎么卖得出去的情况下,就不怎么值钱了。

而送来大明来进行售卖的,往往是比较珍贵的皮草,往往这类价格也比较高。

普通的皮草运来也没太大意义,这边没有市场。

在朱英的命令下,商会由专人传信,通行驿站的速度是极快的。

现在大明驿站,其实都快变成群英商会的驿站了。

正常来说其实许多驿站并不会被大量长期的使用。

因为官员上任,或者是传达紧急军情,公文这样的事情并不多见。

除非是战时,于现在来说是用得很少。

在朱元璋批准群英商会可以使用驿站后,驿站的变化就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首先是人员编制上。

原本一个普通的驿站也就几十人的规模,大一点几百人。

驿卒其实也是比较辛苦的,不过这样的辛苦往往不会说天天如此,一般忙个几天就会有歇息的日子。

可是自从群英商会加入之后,驿站的业务就开始繁忙起来。

哪怕是极为偏僻的驿站,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群英商会目前在大明内可谓是通行大半个大明。

除开一些很是偏僻的地方,基本上每日都有货物进行运输,这也是京师城内能有这般多货物出现的缘故。

包括粮食行业的运输,应对饥荒等等,都是极为快速。

在这种情况下,显然先前的驿站成员已经很难负担了。

那便是没有办法,只能是大规模的加人。

几十人便几百人,几百人变几千人,驿站的规模更是不断的建设扩大。

朱英深知物流的重要性,所以每月都会从商会抽出一部分的钱财出来,对所有的驿站进行一个津贴的补充。

现在的驿卒在俸禄这块已经不算是大头了,津贴才是。

根据货物运输量的不同,津贴自然也会有所差异,越是大的驿站津贴也就越高,这笔费用有很大一部分是对驿卒的补助,还有是对驿站的修缮。

像是现在正阳驿,也就是进入到正阳门这边的驿站,是目前大明第一驿。

每天途径的货物数不胜数,而驿站的人员已然有上万人之多,驿站的规模更是可以当天容纳三万人,便就是后边搭建的房屋,就有上千间。

正阳驿的驿卒也是大明现在驿站人员中津贴最高的。

一个普通正阳驿驿卒,每月可得宝钞,加上在俸禄改革后所发放的,基本已然在十二贯钞左右了。

是以现在的许多百姓,更是想尽办法往正阳驿里钻。

每月十二贯宝钞啊,这是什么概念。

哪怕是一些有品级的官员,都没有这般高的俸禄吧。

辛苦是辛苦一点,可这世道,谁还怕辛苦呢,又有做什么事情不辛苦的呢。

只要能赚钱,说辛苦真的就太小儿科了。

再辛苦,还能比得少徭役?

况且,正阳驿这边的食堂,在大量津贴的情况下,可是肉菜管饱,只管是敞开肚皮吃。

朝廷之上自然没什么感觉。

但是在百姓这边,若说是正阳驿,那就完全不同了。

而且只要家中有一人是正阳驿的驿卒,家里的这些弟弟根本不愁娶不到媳妇。

自身更是要被媒婆踩破门槛呢。

第496章 :爷孙俩朝堂上的配合

物流的发达带动着经济的发展,只是朱元璋对此并不是很满意。

因为现在的百姓,越发开始流动起来。

当然,并非说是流民,而是开始到处蹦跶了,这些人主要是以年轻的青壮为主,随着商业经济的蓬勃发展,时代的红利下,很多外出的人快速赚取到了第一桶金。

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只要离开家乡随便做点什么买卖都能赚取到比种田更加多的收入。

但是流动人群的增加,大明全国的犯罪案件也越发多了起来,像是抢劫,偷窃这等情况与日俱增,官府的查案也变得更加困难。

许多人本就是外地人,犯了事情立即溜之大吉,几乎很难有所把控。

甚至是有许多流动犯案的团伙,专门来做这个营生。

这些事情的发生,让朱英向朱元璋申请全国官道翻修的奏章一直被搁置。

南北大道快要完工了,而这段长达两千地里的修建,也因此出现了许多有修路经验的工人。

朱英便就想着把许多优秀的工人团体进行一个收纳,并且建立相应的商行,然后进行将所有的官道扩宽修整。

只是写的奏章到了老爷子那里,却一直都不给过。

华盖殿。

“大孙,你给看看,这便是你搞的统计司所核算出来的东西。”

“去年较之今年,各类犯案人员增加十倍有余。”

朱元璋将一本文书丢给大孙。

朱英接过之后开始翻看起来。

统计司是在数月前由朱英主导成立的一个部门,这个部门的品级并不高,便就只是八九品的样子,放眼京师这边,只能说是最底层。

只是统计司的事情,那可就比较多了。

而且涉及到的范围也是非常的广泛。

在大明之前的历朝历代,是没有统计司这个部门的,便是简单的人口普查,也是归纳到户部这边,其他的数据统计基本上就没有了。

朱英主导的统计局,是统计全方位的。

其中包括各地的粮食产量,人口流动情况,固有人口。

对大明全国进行人口,经济,农业等所有可能影响到大明国力的情况进行普查,汇总,整理,和提供有关国力方面的统计数据。

往下更是包括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

像是货物买卖,制作,租凭,文化,学堂,军备,矿藏等等一系列的情况都要进行。

而刑事案件自然也是包含其中。

目前单单统计司的调查人员,便有共计两万多人,其中大半都是在全国各地进行奔走。

然后将所调查之数据,通过驿站传递到京师统计司来。

当初成立统计司的时候,便是由朱英的话来说,大明往下的情况,不应该只在地方官员的掌控中,更是要在朝廷的掌控中。

否则连自己麾下统治的情况都不知道,又怎么去行驶皇帝的权力。

这话自然是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统计司也由此应运而生。

在朝廷上,地方官员这边,并没有形成多大的波澜。

因为统计司的成员,只进行一个数据的登记,其他方面不会进行干预,自然也没有官员会有所特别的抵触。

直到目前,已然有四个月的时间,各方面的统计数据都还没有归纳完成。

毕竟大明的疆域太大,太辽阔,偏远地区单单只是路上的行程就是数月了,更别提详细的调查。

刑事案件比较容易,各地的案件基本上都会上呈刑部,所以归纳也比较快速。

朱英看完之后,便就知道为什么老爷子有些抗拒全国官道的修建了。

心下想了想说道:“爷爷,现在流动的百姓,确实是有祸乱之源的存在,但是将百姓限制在地方上,不准许流动,实则是把百姓关在了牢笼中。”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